一加今天开发布会了吗?

开了。

但,没发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惯例,每回新机有什么新技术或者新硬件,一加就总得先整一场「超前发布会」。

像之前的马达啊、屏幕啊、影像啊等等。

到了马上要登场的一加 Ace3 Pro 上,又轮到了电池。

确切点说,是叫「冰川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之前机哥在前瞻里聊到的一般。

一加这次联合宁德新能源打造的这块新电池,确实很顶。

采用高容量仿生硅碳材料,含硅量达到 6%,电池能量密度也高达 763Wh/L。

一套丝滑连招下来。

一加「冰川电池」不仅成功突破了 6000mAh 的大关,而且快充功率也做到了 100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池够大,快充也猛。

曾经梦想中的「我全都要」,真正成为了现实。

相信对于很多有续航焦虑的机友来说,等这一天也已经等了太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着这个机会。

机哥也再带大伙回顾回顾,这几年手机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快充开卷的那段时间里,电池的设计也就一直在变。

双电芯启动

关于手机快充的发展,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8W→30W→50W→65W→120W→150W→240W。

65W 之前基本都是单电芯的方案。

但在 65W 兴起之后,双电芯也马上成为新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 年,为了让快充功率继续突破上限。

OPPO 首次在 Find X 上采用了双电芯的电池设计。

并在 2019 年推出的,多款搭载 65W SuperVOOC2.0 的机型中,大规模使用。

比如一台搭载 4500mAh 电池的手机,实际就是 2*2250mAh 的电池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是两颗电芯同时充电。

相比起单电芯,双电芯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拥有高出一倍的电压,功率自然也就能堆得更高。

此外,双电芯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电芯无法长时间维持高功率充电,只能充当「三秒真男人」的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 2020 年诞生的 120W 快充。

实际上也主要依托于双电芯的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对于当年用过第一批 120W 快充的机友来说。

估计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当使用时间一长时,电池的健康度就开始骤减,续航也很快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o。

当百瓦快充成为市场常态,甚至下放到千元市场时。

厂商们也在逐步提升功率的同时,开始琢磨起了卷电池寿命。

开卷寿命

在初代的百瓦快充机型中。

大部分电池的设计规格,都是在 800 次完整充放电循环后,电池有效容量不低于 80%。

而到了 2022 年发布的一加 Ace 上。

不仅它的充电功率提升到了 150W。

在电池上,它也将电池健康度不低于 80% 的循环次数,升级到了 1600 次。

整整翻了一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类似的。

后续搭载 200W 快充的 iQOO 10 Pro。

搭载 240W 的真我 GT5 等。

也都同样将自身的电池寿命,做到了 1600 次循环的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个题外话。

别看果子的功率一直原地踏步,实际它的电池的规格...

其实也很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话又说回来。

在以上这两个阶段中,电池设计的变化,其实主要还是为了快充而服务。

在更多人关心的续航表现上,并没有出现太明显的提升。

直到...硅碳负极材料的出现。

硅碳负极助力容量加码

其实说白了。

把电池容量做大,并不是一件难事。

难的是,在主流旗舰机这种寸土寸金的内部空间里,如何把电池做得又大又薄。

换句话说,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电池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去年发布的荣耀 Magic5 Pro 上,荣耀首次盯上了早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被探索出来的硅碳负极材料。

相比起传统的石墨负极电池,它的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 12.8%。

再配合低压电荷聚合技术,低电压电池容量提升达 240%。

最终也就造就了 Magic5 Pro 上那块,容量高达 5400mAh 的「青海湖电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面的事情大伙也都看到了。

随着「青海湖电池」的广受好评。

各家也开始纷纷跟进。

小米金沙江电池、vivo 蓝海电池,再到现在一加的冰川电池。

短短一年的时间,采用硅碳负极材料的新型电池,正式成为行业的新趋势。

从 5400mAh 到 5500mAh,再到 6000mAh、6100mAh。

甚至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一年里,6100mAh 的旗舰机还不会是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

别看现在这些电池,一看数字就给人一种傻大黑粗的感觉。

事实上基于不断提升的电池密度,这些大容量电池还能做到比以往 5000mAh 更小的体积。

电池大了,最终手机还变薄变轻了。

这你受得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手机行业不断卷相机,只是为了满足部分影像爱好者的需求。

卷快充也有人不喜欢太快的速度。

那现在面对越来越持久的电池,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