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传说,猫,是守护人类的精灵,当你伤心时,它为你疗愈心灵,当你烦躁时,它也只需要一声喵呜,就能让你重归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埃及为什么崇拜猫?

它真的是某种来自史前的神明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一位十分重磅的进化生物学家——乔博士(JonathanB.Losos)说,如果说科学家对狗狗的研究处于现代,那对猫咪的理解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

比如,猫为什么只对人类喵喵叫?猫为什么只亲近人类?

真的就像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在安排人类与猫的关系一样。

乔博士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一本书,名叫——《猫的多元宇宙》。

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片疑云密布的猫之世界,而我们今天,跟随乔博士的研究,走进疑云,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对人类喵喵叫?

无论你是否养猫,你一定知道喵喵喵,这是猫的叫声。

然而,乔博士的研究一开篇就打破常识——猫,竟然只对人类喵喵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小区里野猫吵架的场景,是喵喵叫吗?

不用回忆,你大概率是没有见过野猫吵架,因为,你膝盖上的软猫,那可都是大自然的杀手。

能用速度与身法解决的问题,它们绝不会跟对方纠结半句,除非你是人类。

所以,乔博士说,很多猫科专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如果把喵咪互相争斗时,那种喵嘶嗷呜的吼声排除,那成年猫之间,几乎不喵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公认的话痨之猫——暹罗猫,它们也被观察到,只是在寻找伙伴和面对好奇时才会发出类似喵呜的叫声,但更像是一种感叹,也并不像与人类交流时的那种奶声奶气。

为什么会这样?

科学家们和你一样懵。

不过,为了研究这事儿,他们也做过不少实验。

比如,2002年,康奈尔大学的尼博士(NicholasNicastro),他收集了100种不同的喵叫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向人类示好,即将被喂食,还有被大力撸猫时,发出的声音等等。

然后,他找了二十几名学生来听这些声音,每听一段,就打一个分数,从1-7,代表从喜悦到紧张的程度。

结果发现,准确度只有34%,这相当于,人类对于喵叫声的判断,准确率比瞎猜高不了多少。

所以,难道喵喵叫并不是与人类交流?

这太反常识了吧?

不对,2015年,英国又有团队重复了尼博士的实验,只不过,这次使用的是一对对的猫主子和铲屎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奇迹发生了,铲屎官们对自己猫主子的判断准确率轻松达到60%,而对别家猫主子判断准确率却跌至25%,所以,这说明什么?

乔博士说,130年前,1895年,美国的两位资深猫奴兼作家出版过一本猫语圣经,其中把猫的各种叫声,一一对应到人类词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130年来,这本猫语圣经一直被奉为圭臬,但现在看来,科学研究却好像正在告诉我们——没用的,每一只猫主子的喵呜声,都是专门针对它的铲屎官一对一加密的,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猫语通典》。

这真是,越研究月迷惑了啊,好吧,下一个课题,乔博士觉得是否从其他侧面入手,能够迂回解答这个谜团?

神秘的喉音:呼噜~~

很多人都说,撸猫最有成就感的瞬间,莫过于把小猫撸出这种从呼噜噜的喉音。

然而,喉音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别说同为大猫的那些狮子、老虎,就拿这段蒙古喉音饶舌来说,你感到了什么?

来自神秘萨满的恐惧?来自自然之力的畏惧?

没错,喉通吼,所谓狮吼功,所谓虎啸龙吟,这都是古人对低沉喉音的可怕描述。

甚至可以说,大自然的一切喉音,都是恐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猫猫身上,网络上竟然有很多8小时,喵咪呼噜大礼包,让你一次听到爽。

为什么我们不仅不害怕这种喉音,还会觉得爽?

乔博士记录这样一些实验:首先,研究员与猫咪玩耍、爱抚,这时候,它们都发出了那种很幸福的呼噜声,研究员记作满足性喉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研究员一反常态,这天故意赖在床上,不按照喂猫。

猫主子先是急得在床边走来走去,然后又猛得跳上了床,主动发出了呼噜声,研究员把这记作请求性喉音。

下一步,研究这些请求性喉音,研究员竟然发现,它与人类婴儿的哭声近似。

健康婴儿的哭声大多在300~600Hz之间,而猫咪的请求性呼噜,也恰好和这个频率相当。

看来,猫猫在利用我们的本能,它竟然把自己模拟成人类婴儿,向我们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实在太诡异了,谁教它们的?这可是它们的本能啊。

这里,还有两段恳求性呼噜样本,大家猛一听,是不是真的有点儿被击中基因的感觉?

尤其是初为父母的宝爸,宝妈们,很像吧?

再下一步,研究满足性喉音,更离奇的结论来了:

先是2001年,有专家发现,这种呼噜声竟然能促性骨骼愈合,还有利于疼痛和水肿的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这还可以勉强用猫科动物野外生存法则——它们经常骨折、受伤——来解释,那2009年,这一项养猫有助于缓解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就更让人一头雾水了。

研究证实,猫的满足性呼噜声,可以将人类患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降低约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猫咪真的都是萨满,它一满足、一祝福,你就获得了治愈之力?这也太扯了吧?

写到这里,就连乔博士也说,下次猫猫再趴在你身上和你呼噜,记得说声谢谢,它是真的是在治愈你。

至于乔博士出发的那个谜团?

算了吧,这是越陷越深,乔博士决定换一个方向,继续探究……

神秘的行为:踩奶

如果你养猫,这样的画面一定经常见到:小猫们两眼放空、两只前爪交替着往下踩,还时常伴随着呼噜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当它们踩着软绵绵的东西,这种行为更是会持续好几分钟。

乔博士把这称作——踩奶,还观察到,尤其是人类软绵绵的肚皮,比如这只小猫和小宝宝,就靠这几下,它俩在电视上,萌倒几十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种行为的真实意图和原因?

对不起,科学家们对此一筹莫展……

有人说,这是因为它们的祖先,生活的地方枯草和落叶很多,每当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就得踩出一片空地来睡大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无法解释,为什么踩奶也会经常发生在猫猫睡醒以后。

还有人说,猫的脚趾间有丰富的气味腺,当它们踩奶的时候,气味就可以留在上面。

是一种领地标记行为,就跟某某对着电线杆抬脚一样。

但乔博士却猜测,猫咪踩奶,这可能是一种幼态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观察,幼猫哺乳期踩奶行为最常见,这可能是为了刺激猫妈妈的乳汁分泌。

成年后,由于猫咪基因幼态持续的原因,所以它们还是会经常这么做。

然而,什么是幼态持续?还记我们熊猫那期分享过的故事吗?

熊猫、虎鲸,这种大自然眼中的花臂大哥,在人类眼中却是大眼幼态的万物萌娘。

人类就好这一口,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幼态持续的动物,比如这张图,小猩猩和大猩猩长得完全不一样。

而人类和人类幼崽呢?

很像吧?大头、大眼,憨乎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就喜欢大自然的幼态持续,比如,黑足猫,这是黑夜里最可怕的致命杀手之一,但在你眼中呢?

很萌,很软,很可爱吧。

所以,踩奶这种幼态持续,在大自然看来,也许是一种警告。

比如,野外的猫咪一旦开始踩奶,那就意味着这块领地是安全的,因为这里至少存在着一只已经生育过幼崽的成年猫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我们觉得,奶猫,成年猫,你都是软猫,但野外的老鼠、麻雀,你可以问问它们,成年野猫是何种霸气存在。

同时,猫咪脚趾间也确实存在很多气味腺,这种警告信息素向外扩散,方圆几里的小动物都会收到这份来自纯肉食动物的警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猫咪,乔博士还观察到,踩奶,这也发生在非洲野猫、虎猫、豹猫等其他成年猫科动物身上,同时伴随着呼噜声,这种踩奶性呼噜,如果你有机会,仔细听,和前面那两种又不一样,真的有种老虎低吼的意味,周围宵小,莫敢妄动。

而到了人类这里,反了,全反了,大自然的踩奶低吼,却变成了我们眼里的软萌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乔博士决定接下来,研究点儿简单的课题,比如,为什么十个橘猫九个胖?

十橘九胖之谜

前年夏天,泰国气温飙升,干旱严重,水稻收成不好,当地政府讨论后做出了一个严肃的决定——向猫猫求助。

这很传统,几百年来,每逢干旱,当地就会举行一场猫公主巡游。

一只暹罗猫,被两名轿夫抬着,轿杆上还会装饰五对蜡烛和五对鲜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人类大祭司说,猫公主,请让天,下雨吧。

然后,游行正式开始,敲锣打鼓、走街串巷。游行走到哪里,哪的人就会把水泼向神猫,祈求下雨。

然而,泰国权威专家却表示,猫,很不喜欢水。

就像我们在猫咪液化的节目里也聊过一样,科学家都证实了猫是疏水材料。

所以,古人这种行为,很不猫道。

于是怎么办?

我们惊奇的发现,最近一次的猫公主巡游中,被抬着的,竟然是一只毛茸茸的哆啦A梦……

好吧,机器猫也是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好歹用哆啦A梦的妹妹啊,不是猫公主巡游吗?

我们A梦可是爱吃铜锣烧的阿哥……

好了,不扯远了。

这个故事到底和十橘九胖之谜有什么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这是一个乔博士破解谜团的引子,他从5岁起,就养了自己的第一只猫,至今,他已经养过8只了,他很喜欢这种泰国国宝——暹罗猫,但同时,他也在看到这个新闻时突然意识到。

对啊,暹罗猫的颜色和花纹,千奇百怪,但这现象,在他们的祖先——北非野猫身上可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啊。

用科学的话说,这是一共非自然的人工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乔博士还查询到,早在一三几几年,泰国就流传着一本《论猫》(TamraMaew),书中根据泰国习俗,将23种暹罗猫划分为了两派:17种吉祥猫和6种不祥猫。

里面最著名的,是一种叫月亮钻石的暹罗猫,可以看出,他几乎就是现代暹罗猫的样子,也是泰国的国宝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这种通体漆黑,唯有颈部一圈白色的,叫做宝石圆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全身雪白,只有腰间一圈黑色的,叫做珍宝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这只,叫做卓越或者黄铜,当然,现在这种颜色的猫猫,我们统一称它们为——胖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乔博士看了看自家的橘色阿比,然后写道:十橘九胖,这或许都怪人类。

进化生物学上,有个概念叫——负频率依赖选择,说人话就是——稀有的外观更受青睐。

而猫为什么要长成胖橘色?

这很不合理啊,除了能在南瓜地里把自己伪装成一颗大南瓜以外,这是很嚣张的反向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熊猫一样,这是猫中大哥大,花臂猫老大的意思。

所以,人类很少看见橘色猫老大,于是发现一只,就尤其偏爱,然后刻意的繁育它们。

然后就阴差阳错,不小心打开了它们体内,一种叫做刺鼠肽(ASIP)的基因。

这种基因人类也有,决定哺乳动物的毛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它也绝对哺乳动物的胖瘦,为什么毛色更加橘红一些的北欧人普遍比我们毛色黝黑的亚洲人要胖?

看看橘猫啊。

这竟然是一样的原理……

于是,在人类的培育和选择下,一只只胖橘诞生了,我们觉得它们好胖,好可爱,而事实上,这是猫中黄须儿,猫中大哥大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此为止,乔博士准算是用自己熟悉的进化生物学为我们解释了一大谜题,但接下来,猫捉老鼠的迷思。

乔博士又要来帮我们打破尝试了……

猫之起源:爱捉老鼠?

好奇害死猫,它们天生就有一颗追逐活物的好奇心,就像没有哪只猫咪能够抵挡光点的诱惑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长久以来,对猫一知半解的专家告诉我们,猫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农耕时代。

因为,随着人类农耕文明的到来,一座座巨大的谷仓被建立起来,于是,偷吃粮食的老鼠,就成了最先吸引猫咪加入人类社群的红娘。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乔博士援引一位专家的话说,猫的捕鼠能力,不如雪貂,所以,我不相信早期农业会让野猫变成宠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乔博士又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实验,2018年,迈克尔博士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工业废品回收站布置了很多隐蔽摄像头。

然后,他将100只皮下植入微芯片的老鼠放入其中,他期待着能记录下一场精彩的猫鼠游戏。

然而,在接下来的79天当中,一共有259次,猫鼠相遇,其中猫追老鼠的现象只出现了20次。

而这20次中,还有17次是猫在老鼠身后默默的跟着,完全没有要捕捉它的意思。

野猫积极捕鼠的镜头,只有3个,完成击杀的,只有两例,而且都不是所谓的追逐大戏,而是老鼠误入死胡同,单方面的被猫咪欺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猫捉老鼠,原来是一场世纪迷思,猫咪虽然好奇,爱追光点,但真的不爱抓老鼠啊。

所以,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儿大了?

既然猫捉老鼠不如雪貂,那猫究竟如何起源呢?

天知道。

乔博士一不小心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天坑。

填坑,这次必须填坑。

于是,乔博士将目光投向埃及和陕西,这是传说和考古中,分别出现的猫咪起源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人在干什么?

画面中,这种奶萌奶萌的小猫,大家肯定一眼就爱。

但也许有人看出不对劲儿了,这哪儿是猫?

这是石虎啊。很凶猛的野兽,赶紧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如果在野外被石虎撞见,它会像一块石头一样盯着你,而这恰恰是它准备突袭时的伏击状态。

只不过,它还在计算,这个体型,该如何突袭比较合适?

野外捕松鼠、捕鱼、捕鸟,石虎非常凶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石虎也叫做豹猫,身上的花纹是金钱状,和金钱豹一样,非常豹躁的一种猫。

包括现在可以家养的孟加拉豹猫,被誉为新手千万不要尝试的拆家王,它体内也才八分之一豹猫血脉而已。

所以,家养石虎?

想都不要想,这是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乔博士的研究中,他却发现,2016年中国陕西泉护村,挖出了5300多年前的猫咪骨骸。

是两只,而且,猫肚子里还有没消化完的食物。

接着,检测这些食物,发现了大量的粟米,其中一只甚至只吃粟米,就是它俩被饲养的重要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猫在野外,是纯肉食动物,只有被人类饲养后,才会吃素。

然而,接下来检测基因却让人不寒而栗——5300年前的陕西人,你们在干什么?

这不是猫咪,而是两只石虎,是豹猫啊。

你们养它作甚?一定是能给部落带来好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如果不是抓老鼠、抓毒蛇这种物理好处,那就只能是撸猫、解压这种心理安慰。

但撸石虎?

你见过有人撸金钱豹吗?这恐怕不现实吧……

但事实上,中东的土豪们,至今保留着撸金钱豹的习俗,这是什么意思?

仔细追溯,这竟然也出现在了古埃及的壁画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乔博士认为,猫咪起源,就跟中东人撸猎豹,陕西人撸石虎一样,这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说白了,这是一种比撸猫、解压更大的心理爽点,它叫做——宗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咪起源于宗教?

设想一下,5300年前,陕西还是黄帝正要崛起的时代。

埃及也正是首位法老王——那尔迈正准备一统上下埃及之时。

权力、武力和霸气。这是不是那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者需要宗教,宗教需要神明,神明又需要神迹。

于是,一头头的凶猛的大猫小猫出现在了王者身边,它们在王者的霸气下显得如此乖巧。

而事实上,这都是短暂的表演,并没有任何大猫小猫能真正的被人类驯化。

它们只能像马戏团的雄狮一样,暂时被驯服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撸啊撸,撸到距今4000年前的时候,古埃及的法老们突然发现,诶,有一种北非野猫,它竟然很懂我,真的表现出有点儿被驯化的感觉。

于是,这些北非野猫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壁画、文字和珠宝当中。

到了距今3500年前,猫成了埃及壁画中十分常见的元素,它们趴在桌腿边磨蹭,或是在人类脚边吃东西。

很显然,这时候北非野猫已经被驯化成了家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DNA检测也显示,目前所有的家猫,都是北非野猫的后代。

又过了500年,3000年前,猫被古埃及人和神明巴斯特联系到了一起,过上了猫猫有史以来最舒服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神庙中徘徊,被尊为巴斯特神的化身,很多人家里也会供养猫猫。

当猫猫离世时,家庭成员还会剃掉眉毛以示哀悼,杀猫的话,会被判处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现代,考古专家们甚至从巴斯特神庙遗址中发掘出30万只家猫的木乃伊,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真是大吃一惊,然后继续深挖这30万只家猫木乃伊背后的埃及故事,真的,只能说,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总之,好景不长,猫神巴斯特的威光在罗马人入侵后迅速消散,猫回归了宠物的地位,然后又随着古代贸易,走向全球。

这就是乔博士假设的猫咪宗教起源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故事分享到这里,乔博士也无奈的说,大家发现了吗?

我们聊了这么多猫猫谜团,除了如今所有家猫都起源于北非野猫以外,竟然没有任何一件事儿我们是能100%确定的。

猫,真的是一种十分神秘的动物。

包括它们的另一个主要行为——交流的方式——这竟然也是一个十分离奇的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猫咪为什么竖尾巴?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这样的影片:通过尾巴的位置和动作,主人就能判断猫猫的情绪和状态。

比如:尾巴高高竖起,那是代表它心情好,很自信的在向人类问好。

像蛇一样扭动的话,那是在邀请你一起玩游戏。

尾巴下垂大幅度甩动的话,那是在说朕现在很烦,别来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夹在两腿之间,那就是明晃晃地认怂。

通常,我们会认为,这很正常啊,所谓摇尾乞怜,狗狗不也是通过尾巴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吗?

但事实上,乔博士在这里说,动物们为什么会用尾巴表达情绪,这竟然也是一个罕见的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就拿猫科大家族来说,除了家猫,只有一种猫科动物也会用尾巴来表示情绪,那就是狮子。

剩下的老虎、豹子、猞猁,甚至是家猫的祖先——北非野猫,它们都不用尾巴互相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家猫这招,把尾巴当旗语使用的本领是跟谁学的?

难道是跟狗狗?

人类也没有尾巴啊。

如何破解这个谜团?

这竟然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乔博士只能猜测,这可能和社会性有关。

比如,狮子为什么会尾巴旗语?

那是因为狮子在草原上,也是团队捕猎,需要互相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他的大猫小猫都是老虎、豹子那种独行侠,不必交流,自然也就用不着尾巴旗语。

同样的,狗狗的祖先是狼,狼也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自然也会这招。

人类虽然没有尾巴,但我们有眼白,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也是我们的远距离旗语。

一句看我眼色行事,这在全动物界听来,也是极端离奇的操作,除了人类,其它动物都是没有眼白,无法理解眼色为何物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家猫呢?

它们也没有集体捕猎的社会性啊。

乔博士说,这可能是因为家猫的数量和密度太大了。

这想一下,数千年来,大量的家猫聚集在人类的垃圾堆和施舍物周围,它们自然形成了一套庞大的沟通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交互的密度远超过任何一种野生动物,所以,家猫就需要更高效的沟通手段。

喵是不可能喵的,那是专门针对人类的迷魂药,咱猫猫之前,别整那套,那怎么办?

正好,尾巴像根旗杆,又方便动来动去,离得很远也能让其他猫猫看见。

于是,它自然就成为了家猫之间,互相交流的完美器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如果你200年前去到日本,你会惊奇的发现,日本猫,竟然都没有尾巴?

直到今天,这种猫在日本都很常见,叫做日式短尾猫(Japanesebobtail),这究竟是怎么一回儿事儿?

继续深入研究,我们就进入另一个有关猫猫的迷之领域——玄学——或者说,人文科学、人类科学。

它们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竟然还有更大的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猫的传说……

这是一幅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的《最后晚餐》。

比达芬奇那幅更完整,而我们也终于得以看见,达芬奇画作中被破坏的耶稣脚下部分。

原来,这部分中,出卖耶稣的犹大身旁,蹲着一只黑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罗马教廷禁止养猫,800年前的教皇格列高九世更是认为,毛茸茸的黑猫就是路西法本尊的化身。

1233年,格列高更是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撒旦是半猫,又是会在弥撒中化身为猫。

200年后,中世纪最黑暗的时代,猫又成了教廷猎杀女巫的重要标志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比利时还保有一个当年流传下来的抛猫节(Kattenstoet)画风十分诡异,但就像现代教皇,也早就养猫、爱猫一样,这个抛猫节,现在也是爱猫节。

继续回溯东方的古代历史,大家还记得这张武则天晚年的赎罪金券吗?

她年轻时,为了夺权,残忍害死萧淑妃,这个故事我们先前专门分享过,萧淑妃临死前,诅咒道,自己死后要化身成猫,让你们武家人全都变成老鼠,我要一个个的折磨你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此武则天下令皇宫禁止养猫,后来又觉得萧淑妃阴魂不散,总能听见猫叫,索性就搬去了洛阳居住。

然而,这个故事为什么会让武则天如此忌惮?

原来,大唐《妖猫传》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演义,隋唐时期,中国确实曾流行过炼制猫鬼的法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是隋文帝的小舅子——独孤陀,他家里就养了一个擅长炼制猫鬼的婢女,猫鬼之术不仅能杀人,还能将死者的财物、运气转嫁给自己。

独孤陀命令婢女用猫鬼帮自己敛财,甚至用猫鬼控制了自己的皇后姐姐,但就当他想继续用猫鬼控制姐夫隋文帝的时候,事情败露,皇帝追查下来,牵涉数十万人,案件内幕十分可怕,真的就跟25年前的游戏《轩辕剑·天之痕》里说的一样,这是在炼制万灵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件告破后,隋朝立法:豢养猫鬼或传授、使用猫鬼邪术的人,绞刑,知情不报者,流放三千里。

但幸好,就像我们猫咪神速那篇故事里分享过的一样,唐朝晚期,一个爱讲鬼故事的大才子——段成式,段公子写了一本风靡全国的《大唐惊奇笔记》,这当中用一篇金钱猫为猫咪正名——段公子说,我听很多商人们说,猫如果梳毛洗脸,爪子抬过了耳朵,那么就一定是有客人光顾。

从此以后,猫鬼慢慢在中国演变成了招财猫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日本呢?

由于唐朝晚期,遣唐使断绝,段公子的故事在日本并不流行,反而是他们被早期那些猫鬼的故事吓到不行。

于是,日本文化中,出现了猫又,说是九岁老猫,尾巴会开始分叉,不需要炼制猫鬼的法术,尾巴分叉的老猫,会自己离开人家,潜入山林,继续修炼,然后就成了取人性命,夺人运气的猫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可怕的猫又,九尾九叉,需要九九八十一年炼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办?

恰好,这个时候有人献上了一种自然基因突变的短尾猫。

对啊,没有尾巴,不就不会分叉,不会猫又了吗?

好好好,实在太好了,于是,一代代培育,日本短尾猫就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712年,首位记录日本的德国(神罗)专家在自己的《日志》中说,这是日本人饲养的一种猫。

有黑白的大圆斑点,尾巴卷曲像被折断一样。

对老鼠完全没兴趣,被女性抱着抚摸是它们无上的欢喜。

看来,爱猫,是源自人类基因的指令,再可怕的传说也无法阻挡基因。

故事分享到这里,乔博士甚至说,2016年意大利有一项研究,他们发现了古代维京港口中的大量猫猫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或许说明,那些凶猛的维京战士在一场酣畅的掠夺、厮杀后,当他们回到船上,也会温柔的摸摸猫头,感谢主神奥丁的馈赠。

在北欧传说中,两只肥猫负责拉动女神芙蕾雅的战车,雷神托尔还和肥猫掰过手腕,结果竟然是被击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研究,维京人偏爱橘猫,很可能橘猫就是他们根据神话,培育出来的肥猫品种,因为,观察现在世界上橘猫较集中的地区,竟然就能勾勒出一条维京人的航海路线图。

真的是太神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的传说……

回到现实,最后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有关猫猫的传说,那就是,乔博士为什么会写这本细节如此丰富的《猫猫之书》?

这不对劲儿啊。

因为,乔博士这是进化生物学界,研究爬虫类、研究蜥蜴的权威,他有一个离奇的外号——蜥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地球上最了解蜥蜴的人类,乔博士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蜥蜴权威,为什么要在2023年突然出版一本有关猫的畅销读物?

看看当今世界的纷争和战火,大家是不是联想到了什么更幽远的都市传说?

难道,猫猫、蜥蜴、龙族,这都是来自远古的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守护人类的精灵,在这个纷争的世界里,猫猫有必要再次出场,让我们放下分歧,共同感受它的治愈之力,让世界走向平和。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今晚就是试试8小时猫呼噜,真的这么神奇吗?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