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觉得我的家庭有一点拿不出去,有哪一点不值得去讨论的。因为我的每一个亲人都那么好,我觉得大家应该羡慕我。”

镜头前,这位眯眼笑、露出一口大白牙的质朴少年,便是庞众望

众望,众望,众望所归。2017年,他凭借744的高分一举夺魁,成为河北沧州的理科状元被一流名校清华大学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

鲜为人知的是,如此一位优秀卓越的少年,竟出生寒门,家徒四壁,父亲精神分裂,母亲久坐轮椅。

然而,艰难困苦的环境丝毫无法束缚庞众望。他不卑不亢,坚毅勇敢,超凡脱俗,乐观向上,是个永远耀眼灿烂的少年。

寒门贵子,应是如此。让我们一起走进庞众望的逆袭人生。

寒门之家

庞众望,1999年生人,家住河北沧州吴桥县沟店铺乡庞庄村,是家中独子。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庞众望亦然。他降生的家庭,无疑将他与普通孩子的起跑线拉开了十万八千里远。

“穷”是每一位旁观者对庞家的评价,言简意赅,毫不夸张。那么这个家到底穷在哪?为什么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和母亲、姥姥、姥爷

庞众望的母亲,庞志琴,双腿截肢,瘫痪在床,终年靠轮椅代步。

据悉,庞志琴幼年罹患脊柱裂,因家境贫寒,没钱医治,只好一直耽搁着。

因双腿无法直立行走,庞志琴只能靠“爬”行动。父母在外务工,懂事的她爬上爬下,做饭洗衣,擦桌扫地。

长年累月,庞志琴双腿发炎,神经坏死,几度高烧发热,危及生命。

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借钱看病,去腿保命。就这样,庞志琴被截去青紫肿胀的双下肢,被迫成为残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和母亲

由于活动不便,庞志琴无法上学或外出,美好的青春一度荒废,与床相伴。偶尔,家人会推着轮椅,带她去晒太阳。

不过,庞志琴总不愿意见人,她恐惧外界异样的眼光,不论那眼光夹杂着厌恶、嫌弃还是同情。

26岁那年,庞家父母担心百年之后无人照顾女儿,便打算为庞志琴寻个依靠。

可一个双腿残疾、无法劳作的女子,能寻到什么好归处?

果不其然,媒人为其介绍了一个身患间歇性精神分裂症的同村男子,庞向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的家人

意识清醒时,庞向东与正常人无异,会与同村男子结伴而行,外出打工,赚点钱糊口。

发病时,庞向东会六亲不认,摔锅砸碗,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非但不能养家,连自理都成问题。

两位病人的结合,是不幸的开端。

1998年,庞志琴怀孕了,全家上下欢天喜地。可欢喜的同时,却是永无止境的担心与忧虑。

“别生了,你们两口子都有病,带有一定的遗传几率,万一孩子也有病,这不是遭罪吗?”

“生吧,你怀孩子不容易,这是天赐的福分。孩子将来若是有出息,能造福全家!”

怀孕后,庞志琴的耳边总是充斥着两种意见截然不同的声音,令她摇摆不定,难以抉择。

苦难人生

“家里靠我爸妈捡垃圾勉强撑着,可他们年纪大了,精力一天不如一天,如果不生一个孩子,这个家就过不下去了。”

为了能延续家中生计,百般思虑后,庞志琴决定保住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和母亲

1999年2月,在全家人的殷殷期盼下,一个健康的小生命诞生了,取名“庞众望”,意在承载所有人的美好希望。

穷人孩子早当家。3岁时,庞众望就学会接水端盆,为母亲洗手擦脸。5岁时,他便有样学样,拿起菜刀剁碎土豆,放进铁锅焖饭。

除此之外,他还要打扫屋子、清理便盆,承担了家中一半的活计。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我的孩子。”母亲庞志琴骄傲地说。

庞众望太懂事了,懂事得令人心疼。他的童年,没有零食,没有玩具,没有过山车,没有旋转木马,却依然甘之如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和母亲

“相比于村里的留守儿童,他们一年见不到父母一面,大都一个人生活。相反,我有父母,有姥姥姥爷,他们都在,我幸福多了。”庞众望知足地说道。

最令庞家人惊喜的是,庞众望天赋异禀,智力超群,一岁便能背上一首完整的古诗。

“我一辈子没读书,可羡慕读书了,就想让他能读,尽量读好书。”庞志琴说。

闲暇时,庞志琴会找来侄子,让他教庞众望背诗,读课文,认字,竭尽所能为儿子营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

2005年,庞众望七岁那年,苦难再次降临这个贫穷的家庭。

一日,天降倾盆大雨,别家孩子齐刷刷跑回家,可庞众望却怎么也挪不动脚。

大风一刮,瘦弱的庞众望竟直接倒在泥坑里,动弹不得。

幸得同村人相告,姥爷急匆匆将庞众望抱回家。喝了姜汤,泡了热水澡,没有一点儿效果。

小小的人儿,红着脸蛋,紫了嘴唇,睁不开眼睛,身体止不住发抖,气都不顺。摸一摸前胸,居然有一大片肿块。

紧接着,姥爷又送庞众望紧急就医。

“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你们现在才发现吗?”医生摇头道。

“娃还能活吗?”姥爷满脸愕然,沙哑着声音问。

“能活,得动手术。”

听到这话,姥爷憋在心头的气终于通了,立即转悲为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

可医生接下来的话又如晴天霹雳般,令他如坠冰窖。

“保守估计,前期治疗费要4万左右。”

4万,对于这个“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姥爷皱了皱眉,背起孙子,悻悻而归。他边走边哭,既想救孙子,又不愿让家里从此背上巨债,心里五味杂陈。

自强少年

“要不算了,就怪咱们家命不好。就算花了这4万,娃娃也不见得能好,手术都有风险。”姥姥抹着眼泪说。

姥爷犹豫了,靠在墙角,默默抽着烟,一言不发。

父亲庞向东恰巧犯病,傻乎乎地笑着,乐呵地满屋子乱跑,丝毫不知道家人正在承受巨大的痛苦。

母亲庞志琴哄着小众望入睡,眼眶里充盈着泪水,却又咬着牙,不让泪水落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志琴

过了半晌,庞志琴终于开口说话。

她望向窗外,眼神坚毅道:“得治,只要有一点希望,都必须治。他是我唯一的儿子,也是全家唯一的希望。”

然而,姥姥姥爷捡破烂只够糊口,庞向东清醒时卖苦力赚的钱,多年累积仅有几千元,拿什么治病?

“当时,但凡认识的,能说上话的,我都会开口借,我的面子没有儿子的命重要。”庞志琴回忆道。

庞志琴坚定地坐上轮椅,让小众望在后面推着,挨家挨户上门借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推着母亲

“我家庞娃子得了心脏病,求你们发发善心,借我救命的钱!”

母亲言辞恳切,儿子惹人怜爱,街里街坊动了恻隐之心,不忍拒绝,多多少少凑了点钱。

每每回忆那些借钱的瞬间,庞志琴都泪流雨下,对当时伸出援手的乡亲感激涕零。

至于小众望,虽然才7岁,却被坚强勇敢的母亲上了深刻的一课,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几天下来,庞志琴母子早出晚归,吃过闭门羹,也受过恩惠。在20多户人家的帮助下,终于凑够了4万元医药费。

手术当天,由于庞志琴行动不便,只能在家中干等,彻夜未眠。

幸得老天眷顾,手术圆满成功,小众望健健康康地回到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4万巨额负债如同一座石山,压得庞家差点儿喘不过气。

为了还债,早已上了年纪的姥姥姥爷起早贪黑,开始打零工。

腿脚不便的庞志琴托人揽了一点十字绣的活,从早到晚刺绣,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

庞众望为母亲擦洗时,总会看到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十分心疼。

这时,小小年纪的他,也在心里暗暗发誓,定要快快长大,赚钱为家里还债,让父母、姥姥姥爷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

上学后,庞众望总会趁着放学时间,沿路捡拾瓶瓶罐罐、铁皮纸箱。积攒到一定量,再将它们换钱,得到的钱悉数交给母亲。

“有些铁皮很锋利,刮得我流血。我妈特别害怕我受伤,总让我不要捡了,为了不让她担心,后来我就偷偷捡。”庞众望回忆道。

小学六年,庞众望一直坚持捡破烂,为家里补贴家用。直到初中住校,这份“事业”才被搁置。

为了还债,庞志琴省吃俭用,所有吃穿用度都紧着儿子,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终于在庞众望初二那年病倒了。

这时,八年前欠下的债务虽已还清,家中仍旧一贫如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

为了救母亲的命,庞众望开始挨家挨户敲门借钱,恰如当初母亲为他四处奔走、低头求助一般。

凑够钱,庞众望又趁课余时间,在医院附近的饭馆打零工,到菜市场捡菜叶,与小商贩讨价还价,努力而坚强地活着。

母亲一病,庞众望彻底意识到家中条件的贫瘠。经此一劫,他终于领悟到“男儿当自强”的真正含义,此后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行。

众望所归

“这个孩子一直有一双渴望的眼睛。”曾经的班主任李莹老师说。

在吃穿等外在条件上,庞众望的确不如同龄孩子。但论学习的刻苦劲儿,谁也比不上他。

或许是体悟到学习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也或许是天生热爱学习,庞众望对知识充满渴望,拼了命苦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

面对难题,庞众望刻苦钻研,死磕到底,从不走捷径,他时刻铭记母亲那句“遇到困难,就去解决”

在学校,庞众望乐观活泼,积极善良,乐于助人,团结同学,是一名接地气儿的学霸。

“他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缺点。”同学调侃道。

破败不堪的家里,摆满了红通通的荣誉证书;暗黄发黑的墙上,贴满了黄澄澄的奖状,清一色的第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的存在,为夹缝生存的庞家增添了荣光。

2014年9月,庞众望夺得县中考状元,被重点高中吴桥中学录取。

学校距家50公里,庞众望一月只能回家一次。为了不让母亲孤单,他每月都会准备30封信,嘱咐母亲一天读一封。

信里有庞众望在学校的新见闻,有对母亲日常生活的安排,偶尔还会穿插一些笑话。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在外学子对母亲深深的关爱与孝心。

高三那年,庞众望被老师举荐,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从众多贫困生中脱颖而出,获得60分加分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和他获得的荣誉

2017年夏,庞众望参加高考,取得684分的优异成绩,加分后,总分为744分,成为当之无愧的理科状元。

那个夏天,全村人为之欢呼沸腾,敲锣打鼓,大摆宴席,与有荣焉。

母亲庞志琴热泪盈眶,喜不自胜道:“咱家庞娃儿终于熬出来了。”

常年疯痴的父亲庞向东突然清醒不少,逢人念叨:“我儿子考上清华了!”

最令人振奋的是,清华大学的校长邱勇竟然亲自登门拜访,走进了这个穷得揭不开锅的家。

“在这种环境下,他的成绩还能那么好,这得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努力。”邱勇校长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邱勇

随着邱校长的驾临,庞众望的故事也在广大媒体的报道下,火遍全网。

网友们被这个自强独立的少年所打动,纷纷慷慨解囊,或捐赠物资,或筹措生活费。

然而,这一切好意均被庞众望婉拒了。

他说:“我成年了,能自食其力了。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不喜欢欠人情。”

四年本科,庞众望勤工俭学,起早贪黑苦读,成绩名列前茅。毕业后,庞众望留校攻读博士,踏上更为广袤辽阔的康庄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众望

遗憾的是,本科第四年,母亲庞志琴因病离世。好在庞众望并未因此沉沦,而是铭记母亲的教诲,活出真实,活出自我,活得出彩。

寒门摧不毁傲骨,少年强则国强。苦难折磨庞众望十八载,他却以坚韧报之,将背影留给苦难,将笑脸交给阳光。

寒门亦能出贵子,生活永远不会辜负一个自立、自强又刻苦的人。#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