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这是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卓别林看待时间的态度,正如他的话一般,他本人用尽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什么叫喜剧的力量。

卓别林先生是一位英国人,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十年,平生很少去过东方,但鲜有人知的是,在他人生身处逆境的困难阶段,一位伟大的东方政治家却主动邀他见面。

这人就是周恩来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7月18日晚,正在瑞典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周总理把卓别林夫妇请到了住处,共进晚餐,席间,两人聊得很投缘,周总理还用我国的特产茅台酒招待了他。

这是卓别林第一次喝茅台,谁知,饮完之后却意犹未尽,试探地向周总理问道:“能否送我一瓶回去作纪念?”

只见有些陶醉的卓别林认真地注视着周总理的回复,因为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他觉得直接要酒也许会有些唐突,但接下来周总理的应对却让他彻底放下心来……

卓别林与周总理,一个是西方的艺术大师,一个是东方的著名政治家,单从身份上看,似乎没有交集的部分,那周总理又为何会主动邀请他赴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回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那时我国的电影业刚刚起步不久,很多影片资源都要从国外引进,就在这时,卓别林出演的喜剧传了过来,并以幽默的讽刺和艺术形式的新颖很快受到了国人的喜爱。

当时,正在读书的周总理同样喜欢看卓别林的表演,他的一系列经典影视动作给年轻时的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6年春,拍完《摩登时代》的卓别林来到了上海访问,在这里,他见到了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两人进行了亲切地交流,随后,卓别林还在梅兰芳的陪同下参观了上海的很多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上海的社会名流一听卓别林来了中国,个个都想见他一面,我想,如果周总理知道的话,也会去见他吧,只是,那时的中国风雨飘摇,刚刚走完长征的周总理正与毛主席一起思考着之后的革命大局。

不过虽然天涯路远,但只要心存挂念,缘分有的时候总是会妙不可言,终于,到了1953年的时候,两人有了第一次的隔空交集。

原来,卓别林到了美国生活之后,愈发觉得自己的表演受到了条条框框的限制,这让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一生热爱和平和自由的他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在1952年9月,他便带领全家离开了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别林是一位真正的斗士,喜剧就是他的武器,作为集演员、编剧、导演于一身的伟大艺术家,卓别林经常不加掩饰地通过剧本讽刺美国资产阶级对工人和其他底层百姓的压迫和剥削。

而正是由于他的持续斗争,美国司法部站了出来,声称如果他敢回到美国,就会被立即逮捕,这就是表面上倡导公平与自由的资本主义社会。

离开美国后,卓别林带着家人来到了瑞典暂住,幸运的是,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在1953年,为和平奔走的卓别林获得了国际和平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卓别林丝毫不在意外界的评价,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对和平的呼吁,就在颁奖仪式结束后,已经64岁的卓别林还发表了一篇避免氢弹战争的宣言,不仅如此,他还把所得奖金尽数捐了出去,用于和平的事业。

此时,兼任我国外交部部长的周总理也时刻关注着国际上发生的大事,他注意到了卓别林获奖的新闻,打心里为他感到高兴。

当看到卓别林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说:“想看看中国电影,特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时,周总理立刻做出了细致的安排。

原来,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严密封锁、遏制新中国的发展,所以,要想把梁祝的影片传过去,并非一件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周总理特意命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如设法与卓别林取得联系,然后专门以代表团演出的形式,给卓别林安排了一个梁祝的电影专场,供他欣赏。

卓别林显得格外高兴,当看完梁祝后,他怀着十分迫切的心情给周总理写了一封感谢信,并在信中提到如果有机会,希望能见见周总理。

卓别林写信的时候也清楚在当时的环境下,两人相见的机会十分渺茫,所以,他也没抱有太大的期待,不过,对于卓别林的想法,周总理却一直记在了心里。

建国初期,面临着西方的封锁,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致力于拓展我国的外交关系,先是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随后,周总理又访问了印度,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就必须参加国际性的会议,就在这一背景下,1954年4月,周总理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会议前期在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激烈争论下,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决议,这时,周总理站了出来,他广泛地与各国代表交换意见,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会议着重讨论的印度支那问题,最终有力地缓和了各国间的争议。

日内瓦会议一共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周总理本着交朋友的态度宴请了许多对新中国持友好态度的其他国家代表,比如英国外相艾登、苏联外行莫洛托夫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周总理还接见了一些除政界以外的社会知名人物,卓别林就是其中之一,当周总理得知他最近在美国的遭遇后,也深表同情,这次邀他来赴宴也有着安慰他的想法。

卓别林看到周总理的邀请,内心非常激动,原本被美国人弄得十分压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答应了周总理的邀请,只是,在去之前内心又有些忐忑。

因为虽说他去过中国,也接触过梅兰芳这样的艺术大师,可和中国的领导人见面还是第一次,他的内心充满了敬畏。

1954年7月18日晚上7点,卓别林还是带着夫人奥娜·奥尼尔来到了中国驻瑞典的代表团驻地,一路上,卓别林想了很多,甚至期待起了周总理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刚走到别墅门口,就发现周总理早已在这里迎接,而在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位女士。

对于这女士,也是周总理精心安排的,因为她就是著名的越剧演员范瑞娟,周总理考虑到卓别林是一位艺术大师,找一位我国的艺术家陪同,可以让卓别林感受到温暖。

周总理走向前去紧紧地握着卓别林的双手,饱含热情地和他打了招呼:

“啊,40多年前,就在屏幕上认识您了!你的才华实在令人感叹!最近,我刚刚看过了您出演的《城市之光》,里面对资本主义弊端的抨击可谓鞭辟入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别林心里更加激动,因为周总理的这番肯定对身处遭受美国打击的逆境中的卓别林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他原本思索的隔阂在此刻烟消云散。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这年,卓别林65岁,周总理56岁,历尽沧桑,两人坐在院中的桌椅上,就着月色,饮着中国的清茶,进行了真诚地对话。

周总理对年长他9岁的艺术大师展现出了极大的敬意,他真挚地说:“我作为您的电影观众之一,到现在已经40年了,我要代表中国观众向您表达谢意,因为您的电影在中国很受欢迎,每次看到,大家都会捧腹大笑,可就在同时,也叫人感动得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别林更加激动,他没想到一位政治家竟然对自己的作品有着如此深的理解,听到周总理的表扬,太多的言语开始倾泻而出,而周总理也没有打断,十分认真地聆听着。

他向周总理介绍起了自己的作品《淘金记》,此时已经完全放开的他也顾不上周总理有没有看过这个电影,只是在不断地倾诉着自己的体会。

《淘金记》里讲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处矿山的工人给资本家工作的日常,看到他们机械地劳动,卓别林动容地说道:“他们只是从早到晚,日复一日,不少的人忍受着资本的剥削,饿得啃起了皮鞋,而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工作……生活是没有目的的,因而就催生了许多精神病患者。”

周总理点了点头,对于这些工人的遭遇,在他早年去法国留学的时候,就深有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周总理又问及了卓别林对梁祝电影的感受,卓别林再次对周总理表示了感谢,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给出了中肯的答案:

“梁祝是中国自己的优美的艺术作品,它给人以希望,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还要好,但在具体的情节上还是有问题的,里面有着过多的重复,近景也有些少,不过仍不失为一部伟大的影片。”

周总理完全同意卓别林的见解,随后还和他聊起了关于新艺术家和老艺术家的不同作用,两人越聊越高兴,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过了一会儿,宴席备好了,众人便来到了客厅吃饭。

在中国很多地方都说无酒不成席,招待卓别林这位贵客,周总理自然也准备了迎接外宾常用的茅台酒:“这是我们国家的特产,您尝尝味道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别林端起酒杯先是抿了一口,感受到了酒的醇香,随即一饮而尽,愈发觉得韵味无穷,只见他指着桌上的茅台酒瓶兴奋地对周总理说道:“这种中国香槟才是真正男子喝的酒!”

周总理听后哈哈大笑,也陪着他干了一杯,很快一瓶就被两人喝完了,正在兴头上的卓别林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便试探地问道:“能不能让我带一瓶回去留作纪念?”

之所以是试探,是因为他知道这毕竟是两人的初次见面,直接要东西似乎有些不太礼貌。

谁知,周总理却毫不犹豫地说道:“好,好,一会我让服务员装上两瓶给您带着。”卓别林更加乐不可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有酒没有饭可不行,喝了一会儿,只见服务员端上来了一盘北京烤鸭,只是,这回周总理介绍完了,卓别林却没有着急吃。

“您怎么不尝尝呢?这也是我们的特产。”周总理有些疑惑。

卓别林摇了摇头:“我这个人对鸭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是不吃鸭肉的!”周总理有些好奇。

卓别林继续说道:“为了增加喜剧元素,我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走鸭子步的人物形象,而鸭子步的灵感来源就是从鸭子走路的形态中得到的,为了感谢鸭子,我从此就不吃鸭肉了。”

周总理和在座的陪同人员都相信了卓别林的解释,谁知,他却突然哈哈大笑道:“不过,这次是例外,因为这不是美国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也不再客气,直接拿了一块吃了起来,“香脆可口,色、香、形、味俱佳”,边吃边忍不住夸赞。

十分尽兴地他还当众走了一段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鸭子步,惹得众人都笑个不停,可见,卓别林完全没有把周总理当成外人,周总理自然也非常高兴。

在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宴会也进入了尾声,卓别林仍然对已经吃完的北京烤鸭念念不忘,他尽情地夸赞道:“中国的烤鸭果然名不虚传,食味之好可谓举世无双!”

不过,一向十分幽默的他还没等周总理说话,就话锋一转,有些抱怨地说道:“就是还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没让我吃够。”在说到“缺点”的时候,卓别林故意地拉长了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欣然会意,立即让服务员包了两只给他带上,酒了也有了,烤鸭也有了,满载而归的卓别林高兴得连连道谢,这次会面,使他重新认识了我国的领导人形象,而他们的这次见面也随着媒体的报道一时被传为佳话。

是的,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不仅是周总理,毛主席也对一些外国艺术大师十分欣赏。

而我们中国之所以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并且从未中断,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得益于我们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都十分注重吸收外国文明的有益成分以滋养自身,这种经验在弘扬和繁荣本民族文化的今天同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