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四月,中共七大召开。在此次会议中,共有755人出席,而他们将代表着全国121万党员,在此次会议中选出中央委员以及中央候补委员。

这次会议以不记名的方式投票,前后一共选出了44位中央委员和33位候补中央委员。在这44位中央委员中,有我们熟悉的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但也有一些当时的后起之秀,例如投票中排在博古和王明前面的薄一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当时的记载,薄一波当年才37岁,后来他在《70年奋斗与思考》中也曾回忆道:自己当时资历比较浅。因此,他当选中央委员,在当时是非常耀眼的。

当然,薄一波的当选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不记名投票中,他就遭到了一些质疑。例如有同志认为,他在资历方面不太够,当一名党员是可以的,但是当候补中央委员就不合适了。

此事后来被反映到了毛主席那里。但没想到,主席对这位年轻人却非常看好,不仅认为他可以胜任中央候补委员,而且还让他直接担任中央委员。

回顾当年七大会议,那届会议的与会人员群星璀璨,乃至于中央候补委员当中也是“猛龙过江”,那么为何薄一波能得到毛主席认可,并且最后杀出重围呢?这就不得不说到薄一波同志的传奇人生。

将时光倒回到1936年10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华北遭到日寇侵袭的事实,山西的阎锡山对此十分紧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中国的国民党各路军阀,既想要抗日,但同时又害怕蒋介石对自己的吞并,所以他们对这场民族战争非常纠结。

在这种纠结中, 阎锡山决心联合蒋介石,但又提防蒋介石。此举平衡了山西的困局,但也让阎锡山堕入了另一个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与中央军保持距离,恐怕会让自己单独面对日军。那么这个困局又该怎么过呢?

这时候阎锡山想到了一条出路,那就是联合共产党。作为曾经的反共人士,阎锡山亲眼目睹过共产党人强大到可怕的动员能力。

如今在日寇来临之时,我党发布过五五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抗日。因此,阎锡山认为共产党比中央军或许更为直接、可靠,于是就准备和共产党人合作。

既然要合作,那么阎锡山必然要推出一个在山西颇有声望的共产党人,以此来确保发动一切力量。那么这个有声望的共产党人是谁呢?答案就是开篇提到的中央委员,薄一波同志。

薄一波原名于1908年出生在山西定襄县一个纸坊小老板家庭,家中虽说称不上富裕,但在当时村子里也算是中等偏上。

而他父亲也较为开明,薄一波在太原上学时经常会在《山西日报》发表文章,与报社交往密切,其父都是支持的。

当时村里并没有订报纸,但经常会看到报社寄来报纸,村子里不少人便议论:书存(薄一波原名)肯定是入了共产党,不看报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村子里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多,薄一波表兄很急切,立马找到他父亲说:“舅舅,咱的日子如今也过得还算不错,书存怎么还想加入共产党呢?现在还有口饭吃,共了产以后吃什么啊?”

听到这话后,薄一波父亲只好苦笑着回答:“穷人不找共产党找谁?你别多管闲事!”

其实在父亲看来,虽然自己不知道共产党具体怎么回事,但他清楚:读了书,懂了道理的儿子是不会走错路的。而父亲的支持,也让薄一波能够在实现自身理想与抱负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当时在阎锡山选择薄一波合作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个二十八九岁的小青年,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点,这是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人。那么阎锡山为何要特意选中他呢?

原因也很简单,薄一波早在1925年便加入了共产党,虽然还年轻,但他却已经担任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后来又成为山西临时省委委员。

更为难得的是,薄一波老早就参与领导过太原的学生工人运动,就是他领导的这场运动,让阎锡山真切地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动员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到1928年,薄一波又以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工作委员会书记的身份,在天津唐山和正太平汉铁路沿线指导兵运工作,发动了浩浩荡荡的士兵暴动。

虽然薄一波前后4次被抓捕入狱,但他表现出来的领导力,却让敌人胆战心惊。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能力与魄力,所以在1936年8月,薄一波被组织营救出狱以后,阎锡山立刻请他回山西共策保晋国大业。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薄一波年少有为,甚至让阎锡山都对他高看一眼。

不过,在历史上,阎锡山可是一个老军阀,此人功于心计,是个真正的老狐狸。

虽然他想要与我党合作,但也未尝没有让我党为其当工具人的想法。年轻的薄一波是否斗得过老狐狸阎锡山呢?

一般而言,经验是随着年龄增长的,因为年龄越大经历的事情越多,自然也就越老辣。但可惜,这个逻辑并不适用于当年我党的优秀同志们,薄一波也是如此。

刚来到山西的时候,阎锡山定下了很多条条框框,例如不允许薄一波传播共产主义思想,不允许共产党在山西发展党员。

按照阎锡山的想法,只要定下范围,共产党只能在他的手掌心为其工作。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看起来年纪轻轻的薄一波立刻想到了解决办法。

经过与各位同志的讨论,再结合山西的具体实情,薄一波制定了工作方针,那就是:“戴阎锡山的帽子,说山西话,做党的抗日救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这个方针颇具备针对性,阎锡山最怕共产党传播思想,那么我们就说他的话,穿他的衣服,甚至假装传播他的主义。

不过,共产主义思想是人类对于美好的本质追求,所以主义并不是口号,而是潜移默化和平时交流中的感同身受。

例如,阎锡山为了对抗日本人,打算组织30万国民兵。按照当时的环境,国民党拉壮丁的确可以组织大量的军队,可是这样的军队没有作战能力。

阎锡山不想如此,他想要一支能打的部队。但想要保证军队的作战力,就必须确保基层干部的靠谱。

而30万军队大概需要2万多个连排级干部,这些干部该从哪里来呢?答案很简单,从普通士兵中训练招聘。

可是国民党在训练新兵方面根本就不行,于是阎锡山就只能将这项工作交给薄一波。

本来薄一波正在等待机会,如今阎锡山把机会送到了门口,那自然不会拒绝。于是,一场在新兵范围内的“新旧斗争”开始了。

当时的阎锡山很鸡贼,他明确规定:新兵不得接受共产党方面的教育,而且所有的考试内容中,必须要有他安排的按劳分配和物产证券等旧内容。

薄一波自然遵循了规矩,明面上从来不谈共产主义,而且考试内容也符合他的要求。

但是,在与学员交流时,我党更多的会去与众人讨论爱国主义与抗日救国的热血,让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良知去理解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国共双方一经对比,新兵显然更加愿意接受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在考试方面,薄一波也是妙招连出:不仅提供了阎锡山的考题,而且还适当地添加了一些抗日救亡的内容。

等到阅卷打分的时候,凡是对阎锡山旧时代思想高度认可的人一律不取,对抗日救亡图存有热情的人80分以上就可录取。

在如此措施下,连排级干部很快被选出来,他们虽然还穿着阎锡山的军装,但是都有着高涨的抗日热情与爱国情怀。

看到这一场景,不明真相的阎锡山,和运筹帷幄的薄一波,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很明显,在这次大交锋中,老奸巨猾的阎锡山输给了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

正所谓,一步踏错,步步踏空。除了在基层干部方面,薄一波领先阎锡山,就连在组建军队方面,薄一波也是创造了“奇迹”。

在日寇临近时,阎锡山深刻感受到了自身实力不足,于是他想要组织一支青年抗敌敢死队。但组织一支新军千难万难,不仅需要压榨现有的军费,而且周期还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阎锡山和薄一波颇有一种《三国演义》当中周瑜与孔明对弈的感觉。阎锡山凡是感觉很难完成的任务,全部都交给薄一波,有时甚至还想要让他直接立下军令状完成。

但薄一波从来不怕困难,就怕阎锡山不安排任务。在刘少奇的指示下,薄一波一门心思投身于组建新军中。

接下来的事情让阎锡山目瞪口呆,在我党强悍的组织能力,在训练新军时薄一波留下了很好的声望与名声,到1937年时,薄一波同志就组建起了著名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总队。

这支部队有三个大队,每个大队管辖4个连,共有2000多人,个个都是斗志昂扬的好兵。

面对此情此景,阎锡山的内心也是震撼不已......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看到了旧军阀和中央军的拉跨表现,阎锡山只能叹息着说了一句:“现在共产党、八路军在山西,是有十支洋烛的光,晋绥军是一支洋烛的光,中央军呢,只有一根香火的光。”

就这样,国民党的军队越拉胯,阎锡山对薄一波的依赖就越重。甚至到了1937年时,面对雁北和太原的失败,阎锡山居然只能依靠我党的军队来救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在薄一波的建议下,阎锡山授予薄一波组建5~10个旅的新军。军队很快组建完成,而且他们都是清一色的国军服装,满口都是阎锡山喜欢的山西话。

但就是这支给阎锡山救场的军队,其实早早就已经变成了新时代的爱国青年军,对共产党的亲切程度已经大于他这个地方军阀了。

就这样,薄一波又一次遥遥领先于阎锡山。

时间来到1939年,从历史阶段来说,抗日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甚至,国人对战胜日寇也开始逐渐有了自信。常言道,外患稍松,内乱又起。

眼看着日本人的攻势停了下来,阎锡山就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在新召开的内部会议中,阎锡山就传达了新的方针:道不同不相为谋,不能再同共产党合作了。

事实上阎锡山的预测还真没错,国民党内部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当时蒋介石早早就就在组织反攻。为此,阎锡山最终作出决定:天要下雨,要赶快备雨伞,一旦落人后,就要吃大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阎锡山要抓住反共的浪潮了,山西的国共合作形式也看到了危急关头。

1939年3月25日,阎锡山召开了秋林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他向众人强调:过去的破车能够把你拉到目的地,只是慢一点。现在用的新车虽然飞快,但也随时可以将你掀翻。

这字里行间把共产党指为新车,告诉众人共产党的危险。毫无疑问,此举已经将彼此之间的矛盾公开化了。

薄一波很快向北方局汇报了山西的变局。

8月6日,北方局发布了《制止阎锡山之动摇与巩固山西统战的指示》,按照北方局的指示,薄一波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阎锡山能接受的范围内与他积极斗争。

回顾那段历史,薄一波就像一位于钢丝上跳舞的舞者,每次都有理有节地与阎锡山博弈,偏偏阎锡山还不能反驳,于是,危急的局势慢慢朝着有利于我党的方向而发展。

事实上,根据当时的统计,即使山西局面有变,但到1939年夏天为止,在阎锡山的眼皮子底下,薄一波组织的牺盟会成员已达300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政权方面,山西的7个行政区中有5个已经完全由我们掌握,其他两个也被共产党员所渗透,其中还有不少官员倾向于爱国与抗日。

甚至,在全省的108个县中,前后有70个县的县长由倾向于我党的新军干部担任。

什么叫做优秀的党员?临危不乱,于危机中思考对策;长袖善舞,于敌人内部发展马列,这就是优秀党员,而这也就是当年薄一波的表现。

当然,除了这些表现以外,最能体现薄一波同志才华的,还是来自于敌人的评价。

在抗战的尾声时,已经被弄得精疲力竭的阎锡山对手下感慨:真没想到,这一回没斗过那么几个年轻人!

这就是当年的薄一波!虽年轻,但有作为;虽然千辛万苦,但却一往无前。

由于这些表现实在出众,所以薄一波接到了延安的邀请,他将会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党内的高层活动。

从当时薄一波的履历来看,他从来没有接触过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同志,彼此之间只是心向往之,因此这一次会议让薄一波非常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薄一波来到了延安,并且第二天就被安排见到了毛主席。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按照薄一波的回忆:这次谈话引人入胜,甚至毛主席的话题已经开始了,他还没有感觉得到,还以为是闲谈。

刚一开始,毛主席就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时薄一波被毛主席总能针对每一个问题,都能用高度概括的语言作出结论所折服。

在谈话中,毛主席对他说道:“过去我对你们的活动不怎么了解,你们在白区,我们是在苏区,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你的名字还是听刘少奇同志和彭真同志说的。”

之后便开始询问薄一波在经历。而薄一波则向毛主席表示:自己入党时还不满18岁,早期对马列主义的认知还不够透彻,自己的资历还是欠缺了些。

毛主席却只是微笑着说:“我们的革命,开始就是一批普通人搞起来的。”而且主席还引用了自己的经历,早些年还同父母去拜过佛,后来才信的马列主义。

很明显,毛主席再听说了薄一波的经历,并且经过这次谈话后,对他还是非常认可的,即使他的资历不够,但凭借他的能力与表现,也足已经能弥补年龄的不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不其然,在随后召开的党的七大会议中,众人酝酿、推选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而作为表现出众的薄一波,当时只是作为候补中委提名的。

不过有的同志提出:薄一波当一名党员可以,但是当中央候补委员是不够资格的。

这件事情被反映到周恩来和刘少奇那里,而对于薄一波刘少奇是极其清楚的,因此他坚定支持薄一波,并且还将这事上报给了毛主席。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当时毛主席听到这事后,当场便说:“为什么不可以当选为正式中央委员?提候补中央委员就已经不妥了。”

就这样,在慧眼识英才的毛主席拍板下,薄一波同志于正式选举中顺利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事后,薄一波也对毛主席唯才是举的用人之道很是钦佩。

的确,毛主席总是有一双锐利的眼睛,能够看出人才的与众不同。

从后面薄一波担任中财委领导时为平抑物价,统一财政所作出的贡献中,我们也必须承认薄一波当得起毛主席的认可与厚望,他无疑也是那个年代里最为传奇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