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4月8日,山西昔阳县成立革命委员会,陈永贵当选为委员会主任,不久就昔阳县的县委书记。在几年间,陈永贵从一个农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县一把手,他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让人感到十分了不起。

可这个时候,连陈永贵自己都没有想到,昔阳只是他的开始。不久后,他进入中央,成为国务院副总理,这让他再一次创造历史,成为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焦点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为培养年轻干部,从地方上提拔过许多人才。

陈永贵在这些人里面并不算最出彩的,他长期在地方上工作,文化水平并不高,可在同批进入中央的人员中,陈永贵获得最高的职务,从农民到国家领导人。

然而飞跃式升迁并不一定是好事,对于陈永贵来说,进入中央后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让他有些不太适应,受到过些许质疑。

1914年,陈永贵出生在山西晋城大寨村——旧社会时,大寨的情况十分糟糕,陈永贵一家只是普通的贫农,想要生存下去并不容易。

在天灾人祸的折磨下,陈永贵失去了不少亲人,自己也险些丧命,多亏大寨的乡亲们伸出援手,他才能坚强活下去。从这时开始,陈永贵就与家乡大寨有很深的羁绊,他也想要尽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与乡亲们的生活。

解放后,陈永贵终于等来机会,与诸多解放区一样,大寨迎来土改。陈永贵等贫农都分到了土地和房屋,这让他们在生产运动中干劲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遗憾的是,大寨地缘环境相当一般,全村的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哪怕经历过土改,大家拼死拼活努力一整年,村里粮食的收成也相当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陈永贵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带领大寨走上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陈永贵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相当一般,可他生性聪慧,尤其是在种地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平日里,他十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把田地照顾得十分到位,很快他就成为村里的种田能手。

在大寨的生产运动中,陈永贵逐渐成为领头人之一,他也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经常帮助生产落后的乡亲,将自己的方法经验与大家分享,村里人对陈永贵十分佩服。

在大家的推荐下,陈永贵成为大寨的生产委员,后来又成功当选为大寨党支部书记。

陈永贵不负众望,他将大寨的发展扛在肩上,一面带着乡亲们搞好生产,一面又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开拓周围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多年的努力,陈永贵带着大寨开辟出大量的农田,村里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眼见生产搞上去了,陈永贵立即带着大家投入到建设工作中,除了村里的水利工程外,他们还修缮兴建房屋。

就这样,大寨村越来越好,甚至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做到不需要省里的救济,能够自己处理灾后重建工作。

大寨村的工作很快就引起省里的注意,陈永贵他们不但每年都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上交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还能有富裕的资源去帮助周围贫困的地区。经过省里的考察,他们对陈永贵领导的大寨运动给予高度评价,大寨也成为山西树起的一面旗帜。

陈永贵更是得到中央的注意,自打建国后,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就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农业生产。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都受制于饥饿,该怎么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填饱肚子,这确实是一个千古难题。

1964年,毛主席来到邢台等地考察生产,山西省委书记正好来到这里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他就将陈永贵等人在大寨的成绩告诉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此事,毛主席十分高兴,他立即询问陈永贵的文化水平如何,得知陈永贵是个大老粗,毛主席反而笑着说道:“好!山沟里出了好文章,陈永贵识的字不多,做的事可不少。”

随后,毛主席特意腾出一天的时间听取汇报,仔细了解大寨村的事情。

1964年5月,毛主席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特意举出了大寨的例子,对陈永贵等人不靠国家援助就完成自给自足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不久之后,毛主席更是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第一次提出大寨精神的概念,并指出农业学大寨的基本理念。

正是从这开始,陈永贵的人生迎来巨大转变,他在这年年底受邀参加了第三次全国人大。得知陈永贵来北京,毛主席十分高兴,他特意邀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自己的生日家宴,还请来钱学森等人大代表。

在这次家宴中,毛主席将陈永贵拉到自己身边坐下,询问了他基本情况,正式将他介绍给大家。至此,陈永贵成为了中央重点考察对象,大寨村的工作也受到中央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曾三度前往大寨,到当地的虎头山等地考察工作,郭沫若更是选择这里作为自己的墓地,总之大寨成为国内最出名的地方之一,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与专家到这里考察,中央也多次组织考察团来到大寨学习。

农业学大寨以及大寨精神等口号,也是那个时候传播最广的口号之一。这一系列的成功,让陈永贵走上人生的巅峰,他很快就进入省委工作,在后来更是成为中央的副总理。

选择陈永贵担任要职,一个主要因素是希望能将大寨精神与大寨的生产模式,逐步推向全国,很多人都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全国的农业生产。

之后陈永贵便接受任命,带着大寨模式向各地推广。

1973年10月,党的十大闭幕后,陈永贵按照中央的安排和甘肃、陕西两省的要求,到这两个当时比较贫困的省紧进行视察。

他先到甘肃,跑了一些地方,摸了一些情况,还出席了甘肃省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对甘肃情况的了解,陈永贵先是向当地的干部们介绍大寨过去的发展模式以及农业生产的相关经验,随后他谈起甘肃的粮食问题以及该省全面发展的问题,根据甘肃不同地区的地形,总结出当地农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提出许多建议。

忙完了甘肃的事情后,陈永贵又立即到陕西,在这里陈永贵也指出陕西农业发展的问题。总之,这些交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成功帮助当地推动大寨模式。

于是1974年,陈永贵再次带着中央的命令来到东北三省视察工作,他当时与代表团的同志们先来到辽宁,在这里代表团受到了辽宁省各级干部的热烈欢迎。

学习大寨的运动在东北等地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连街头的大标语上也写满了“学大寨、赶昔阳”的口号,也有的标语上写着“热烈欢迎陈永贵同志检查指导”的口号。

陈永贵一面与当地干部沟通,了解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的情况;一面又带着考察团的同志们,到各级市、县、社、队去调研,后来还到过吉林省与黑龙江的哈尔滨、大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4年2月5日,陈永贵正式出席黑龙江省农业学大寨现场会议。

当看到黑龙江肥沃的土地,粮食产量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而且田地里面并没有多少肥料,但路上却有大量的马粪等牲畜粪便无人收拾时,他在会上表示了不满之情。

之后也对当地干部进行了批评,他当时表示:“你们这地方的人不会种庄稼。庄稼没粪,给人瞎混。路上这么多马粪收拾在地里,产量还能不提高?”

不过陈永贵的批评,在当地却引起了一些干部不理解,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就对此质疑道:“我们这里的土壤条件,还用得着上马粪吗?”

在他们看来:陈永贵在大寨那些地方的农业经验,或许不一定适用于本地。毕竟东北不但土地辽阔,还有大量黑土地,这些地本身肥力就远超一般的土地。

因此,他们在种地的时候对于肥料的使用相当有限,这样也能种出庄稼。

而且这里的耕地面积太大,光靠人力去搜集马粪等肥料,再用到田地里,那样不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比如就有北大荒军垦农场的高级干部,表示:“他大寨才几亩地?我几十万亩,收都收不过来,还马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陈永贵在东北的考察遭遇到一些质疑的声音。

有人认为陈永贵虽然是农业专家,但他长期以来就是在大寨、昔阳的农业生产有经验。可中国有辽阔的面积,不同省份的土地状况与生产方式都不太一样,要脱离实际,搬照大寨等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那样并不是好事。

不过面对质疑,其实陈永贵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他清楚自己的经验并不适用于全国的农业生产,因此他在考察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实地调研。

对于东北提出的建议,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地质疑陈永贵的人也逐渐想通了——土地既然已经足够肥沃了,那么注意使用肥料,岂不是能让土地变得更肥沃?

于是,当地的生产开始注意起肥料的收集与使用,陈永贵也对东北一些地方生产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他的许多建议都得到采纳,事后也成功帮助地方增加粮食产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永贵十分享受这种外出视察的过程,他本身就对农业很感兴趣,到各地走了一遭后,他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一些局限性,于是每次来到外省视察的时候,他会通过调研等方式学习当地的经验。

这对于善于总结的陈永贵来说,同样是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

他在不断视察中,一点点提升自己的能力,这让其在后面处理农业方面的问题时,变得更加出色。只是陈永贵并不习惯这种新的角色定位,毕竟此前他从未在中央的重要部门工作过,一下子到了这个位置,许多地方都不适应。

担任副总理前,陈永贵没有想到自己能到这个位置上,甚至一开始得知任命后,他还打算推辞。周总理专门找到他,与他推心置腹谈了许久,这才勉强说服他进入中央任职。

可用陈永贵自己的话来说,他一个大老粗一辈子都跟土地庄稼打交道,现在却需要搬进钓鱼台清幽的办公室里,每天批示文件。这种工作让他十分难受,所以他曾多次向毛主席等人提出辞职申请,不过并没有得到批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高考我想说#数年后,学习大寨的运动遇到一些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所以全国的农业生产开始变革,大寨模式成为历史,陈永贵则主动辞去职务,选择退居二线。

离开中央后,陈永贵也终于能轻松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后来他前往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能够继续像过去那样种田,这样的退休生活让他十分满足,他最终也以这样的方式,平淡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资料来源:《陈永贵从政始末》、《陈永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