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家小开在中年时经商失败,38岁时从零开始创业,最终在自行车整车市场占据了70%的份额,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家曾为美国自行车品牌代工的台湾工厂,成功从ToB转型为ToC业务,从90%的代工业务转变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商,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一飞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捷安特是一个典型的通过极致产品力创造品牌的范例,更多中国企业在应对跨周期、跨区域竞争时,必须认识到“极致产品力正成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品牌战略,是21世纪全球商业的主战场”。

TCR 车型横空出世,成为压缩车架技术创始者

28年前,捷安特TCR以其独特的压缩车架设计震撼问世,彻底改变了现代公路自行车的面貌。就如同当年奥迪Quattro四驱技术在汽车界掀起的革命一样,1997年,捷安特为西班牙ONCE车队打造的初代TCR一登场,便重新定义了公路自行车的世界,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CR的压缩车架设计采用了倾斜上管,这在今天的自行车爱好者看来或许司空见惯,但在27年前却是个惊世骇俗的创新。这也是TCR名称的来源——Total Compact Road(压缩公路车架)。当时,其他公路车的外观设计普遍采用较高的水平上管和较短的座管长度,这种设计风格已流行了几十年。因此,TCR的问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许多车队担心骑乘TCR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优势,甚至请来国际自行车联盟(UCI)对其进行评判。

最终,UCI认证TCR符合赛事规定,ONCE车队开始骑乘TCR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比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几乎所有品牌都开始效仿TCR的设计。今天,现代竞赛车款中随处可见初代TCR的设计元素,而TCR也因此成为捷安特品牌下的不朽经典。

产品力进化,TCR持续迭代长销

第二代TCR | 第一台全碳纤TC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2年,Giant推出了第一台全碳纤维车架的TCR,在当年环法赛中与ONCE车队一同亮相。第二代TCR则通过碳纤维材质的使用,确立了现代顶级公路车的标准。

第三代TCR | 航天等级的碳纤材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第三代TCR问世,使用了与航天材料同级的高品质碳纤维打造,碳纤等级为COMPOSITE。2004年至2005年间,T-Mobile车队使用这款车连续两年赢得环法赛的团队冠军,进一步证明了其卓越性能。

第四代TCR | ISP一体式车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捷安特首次推出ISP一体式车架设计,刚性更强、重量更轻。至今仍是Giant顶级车款的标配。为实现更轻且更强的车架,Giant在当时采用高压气囊和Wrapping工艺,精心包覆管件接缝,这种精密制作工艺需要的时间是当时一般碳纤车制造时间的两倍。

在与T-Mobile车队选手共同开发和测试后,Giant通过顶尖车手的反馈,正式推出了Advanced等级的碳纤车架,进一步提升了车架的刚性和舒适性。T-Mobile选手们也不负众望,在当年的环法比赛中赢得了 3座单站冠军和团队冠军。

第五代TCR | Advanved SL顶级碳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TCR Advanced SL车款首次亮相,以最顶级的碳纤复合材料打造,车架重量更轻、刚性更强,从此成为Giant顶级车款的代名词。

第五代TCR的升级在环法赛场上得到了完美的验证。当时效力于TEAM COLUMBIA的Mark Cavendish在环法赛中赢得了4个单站冠军。而在2009年,效力于RABOBANK车队的Denis Menchov更是拿下了环意总冠军。

第六代TCR | 车架内走线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2年推出的第六代TCR中,车架内走线设计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第七代TCR | 整车共同开发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15年起,Giant不仅专注于车架,还推出了自有品牌的轮组和把手,以整车的概念进行开发,提升整体性能。第七代TCR最显著的胜利包括Tom Dumoulin在2017年赢得百届环意冠军,以及同年环法赛中Michael Matthews和Warren Barguil分别获得绿衫和红点衫。

第八代TCR | 碟刹化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代TCR车型于2016年问世,标志着TCR车系首次采用了油压碟刹系统,为其性能提升打开了新篇章。为骑手带来了更好的路感、更低的滚动阻力,以及更便捷的维修保养方式。

第九代TCR | 全面空力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九代TCR全面升级,采用全新空气动力学设计,从头管到座管,每个部位都追求空气效益,同时保持了优异的刚性,前叉刚度提升35%,成为史上最快的TCR。

第十代TCR | 全内走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的第十代TCR注重整车系统的优化,从车架到轮组等关键零部件共同设计,确保整车作为一个完整系统运行。最显著的改进在于前半部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包括下管、头管和把手组件的重新开发,大大提高了空气动力性能,并呈现出简洁大方的外观和易于调整的拆装设计。配备CADEX MAX 40轮组系统,整车风阻相比上一代降低了4.19瓦。

碳纤维制造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采用冷刀切割和一体式碳纤成型技术,使车架重量仅为690克,同时保持出色的刚性,第十代TCR的骑行效率比上一代提高了3.38%。

高性价比、产品线全,骑行场景覆盖面极广

捷安特以其广泛的产品线和国际知名度,以及相对较低的价格,成为自行车行业的领军企业。自行车市场主要分为山地车和公路车两大类别。山地车在减震性能上表现优异,而公路车则以速度为主要优势。

随着城市通勤和代步需求的增加,山地车成为主流选择,尤其在价格低于5000元的入门级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价格超过1万元的高端市场中,公路车更受追捧。捷安特凭借其TCR车型长期在公路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虽然有模仿者,但其声誉不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骑行场景、骑行人群和骑行目的上,捷安特将场景充分细化,覆盖山地车、公路跑车、轻快车、折叠车、沙滩车、童车等各类车型。骑行环境包含铺设路面、混合路面、山野林道,骑行目的上包含竞技挑战、运动健身、品味休闲,骑行人群上细化了男性、女性、少年童车,广泛覆盖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场景选择。以 Escape 1 为例来说,通过细分场景和需求进行定位,在平实路面以休闲为主,更适合城市骑行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始人代言,提升品牌影响力

时间一长,总有一些外界的声音质疑捷安特“老化”。面对质疑,创始人刘金标不仅坚持让捷安特技术领先、持续创新,还用自己的行动无声地“抗议”。

刘金标在七十高龄时依然身体力行,坚持每天骑车上班,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不幸的是,2007年,73岁的刘金标患上了胃癌,切除了大半个胃。然而,他在抗癌的同时依然坚持运动,并首次完成了927公里的环台骑行。

75岁时,他从北京鸟巢出发,完成了1688公里的“京骑沪动”之旅。2014年,80岁的刘金标再次完成了环台骑行,这次只用了12天。

有如此精力与毅力的人,总是能带领企业一次次超越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渠道广、售后好,国产车欲平替非易事

在山地车市场,捷安特以其良好的口碑、完善的售后服务和优质的产品脱颖而出。相比之下,许多国际大牌并未涉足低端山地车市场,而捷安特则凭借其制造规模优势占据市场。尽管与美利达存在直接竞争,但后者常常面临缺货问题,且其重量较大,名声不佳,因此并未构成真正的竞争威胁。

专卖店、车行、店中店、超市,捷安特在中国大陆市场,目前已有了15家直营的销售部,28家地区代理商,700余家专卖店,合计1500余家的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因此强大的渠道力给品牌带来了强势的售后能力,骑友的信任度更高。

然而,捷安特也面临着来自国内竞争对手的挑战。尽管价格较低,但缺乏与捷安特同等级别的车架质量,无法真正替代捷安特的地位。虽然许多品牌声称自己是“最高端”,但在缺乏类似汽车行业的严格测试标准和竞赛成绩的情况下,这种宣称并不具备说服力。

近年来,捷安特在环法等比赛中表现不佳,对其高端车型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2023年,捷安特的营收较上一年下降了16.4%,从920.4亿新台币(27.0亿欧元)降至769.5亿新台币(22.7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