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左阳天、朱正报道:曾经,湾里·梅岭犹如深闺中的佳人,虽有天生丽质,却鲜为人知。然而,“天生我材必有用”,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岂能一直偏安一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湾里·梅岭意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南昌的后花园,而是要勇敢地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如何迈出这关键的“出山”步伐呢?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

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党工委书记龚志强给记者拿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我们连续举办了四届伶伦音乐节,去年伶伦音乐节的效果达到最佳。短短两天,进场观众就有五万多人,省外来的观众比例超过57%,这也是历年最好。”伶伦音乐节就如同一座桥梁,连接了湾里·梅岭与外界,让更多的人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将旅游这张“名片”和国字号招牌擦得更亮?

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湾里的“出山”并非偶然。那湾里又是如何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如何让景区景点走向大众,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坚持“项目为王”是湾里管理局给出的答案。

要让游客接踵而来离不开项目支撑。近年来,湾里管理局就在大力造景、提升景区。

先后建成蟠龙峰景区、老四坡山体公园、楠坪古村民宿集群、林泉谷民宿、在芙山野露营地等一批旅游业态项目。南昌稻香空间、山水谈·望乡等一批项目竣工见效;梅岭云端索道、中国·南昌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岭秀湖地下人防停车场综合体等一批大体量、引爆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20亿元的食疗科技方舟项目签约落户。

记者从湾里管理局文化旅游发展办公室获悉,全局2024年重点调度文旅项目17个,其中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2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7.48亿元。也正是这些新举措、新项目有力促进了湾里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

在上海提到近郊度假目的地,很多人会想到浙江莫干山,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江南第一山”的莫干山近年被打上了度假之外的众多新IP。“音乐节”“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国际越野挑战赛”。

湾里同样开启了新赛道,建设了音律文化主题突出的洪崖丹井景区、AI乐道、稻香空间Live House音乐演出等度假产品,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如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文化与旅游的巧妙融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湾里的形象。在“出山”的道路上,湾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湾里正在绘就一张立体交通网络蓝图

湾里何以有如此的壮志雄心敢于“出山”?其中的缘由,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近些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湾里的“出山”铺平了道路。曾经崎岖的山路和不便的交通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如今,立体交通网络逐渐形成,“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困境一去不复返。高速公路、多条直通快速路以及未来索道交通、轨道交通的连通,让其他城区、远方的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抵达这片美丽的土地。

专访中,龚志强给记者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立体交通网络场景。“你来湾里,未来可以乘坐地铁,上山乘坐索道、进山可以乘坐磁悬浮观光列车。我们要服务的不仅仅是南昌市民和周边的群众。从目前来讲,我们的客源结构还是以本地和周边的游客为主,未来我们要面向更广阔的市场,中远程距离的游客是要进一步开发的客源。在大的交通条件方面,我们依托了省会城市,小的区域交通环境,我们也在持续的优化和提升,我们要构建的一个是地铁入湾、索道上山、‘红轨’(永磁磁浮轨道交通)进山,这样一个全域旅游交通接驳体系。今后索道上山能有效解决我们节假日山区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问题频发的困局。”

湾里也是南昌观赏雪景的最佳目的地之一,不过雨雪天气开车上山,那就存在一定交通隐患。而晴好天气、大量的自驾车进山也面临拥堵问题,“红轨”就是磁悬浮轨道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湾里还希望用“红轨”、索道沟通洗药湖景区和梅岭、太平景区。

湾里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后,大部分游客都可以不用自驾车了。通过换乘大运量的、体验感极强的旅游交通方式,实现交通无缝连接。

“地铁什么时候可以进入湾里?”南昌市民近年十分关切地铁入湾!龚志强告诉记者:“地铁进入湾里已经获得市里面的支持、地铁6号线已经在规划当中予以确认,很快就会提上建设日程。索道上山,各种审批手续已经完善。近期我们会举办隆重的开工仪式。‘红轨’进山,我们在规划上提前留出了通道,今后整个湾里的全域旅游交通会更加顺畅有序安全。”

湾里的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绚丽的轮廓。

5月24日,江西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挖掘我省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文商旅融合新业态,切实把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持续提升旅游品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江西旅游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全国范围内,不乏成功“出山”的案例。浙江安吉夏日的竹海是避暑秘境,冬日的雪场就成了整个江浙沪的滑雪胜地。而被誉为“最美县城”的杭州市桐庐县,这里共有891家民宿经营户,总床数接近1.5万张,集聚村就有23个。2023年,该县全年民宿业经营收入超5亿元,同比增长近24%。

再如贵州的千户苗寨,曾经交通不便、贫困落后,但通过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如今已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安徽的宏村,凭借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

湾里的“出山”,同样对南昌区域旅游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丰富了南昌旅游的内涵和层次,提升了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使得南昌旅游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景点,而是形成了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格局,吸引了更多游客的目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湾里的“出山”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有理由相信前景一片光明。相信在未来,它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成为全国旅游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