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精神”蕴含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内蒙古地处祖国边疆,条件比较艰苦,“特别能吃苦”是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真实精神风貌。60多年来,内蒙古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几十年来,鄂尔多斯库布其治沙人持之以恒同荒漠和贫困作斗争,依靠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最好牧场为航天”“各族人民建包钢”“草原英雄小姐妹”……数不胜数的优秀事迹被传为佳话,生动体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讲稿字数:2411字,党课ppt页数:17页,教案授课时长:12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多年来,三北人民披星戴月、战天斗地,让三北大地由黄到绿,由绿生金,一片片醒目的绿色,凝结着一代代治沙人长期与漫漫黄沙较量的智慧和付出。三北大地“绿色挺拔”的背后,是治沙人坚实的精神支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32个字,浓缩着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三北精神”,这,便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之源。

东西绵延4400多公里的“三北”工程气吞山河,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库布齐沙漠、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充分体现了内蒙古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对于中国的意义。“三北”工程从理念到构思,从蓝图到实景,能深刻感受到绿色之变背后的内蒙古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品种之一。

蒙古马的体格不算高大,平均肩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但它们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

它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内蒙古有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

据专家描述,蒙古马在长途奔袭中,会采用一种特殊的“走马”步伐,可以日夜前行并保持同样的速度。由于耐力超强,蒙古马常常承担诸如驿站传输等特殊任务。一旦号令下达,蒙古马就身载使者快速奔赴下一个驿站,任何恶劣气候和环境都阻挡不住蒙古马的步伐。

蒙古马生命力强,但又是很讲究、很挑剔的马种,在水草丰沛的时节,它必饮清澈之水,必食新鲜之草,通常只吃新鲜的草尖,而且不同季节吃不同的草。草原上的蒙古马,总是保持一身光洁。可能也正是这种能屈能伸的生存智慧,让蒙古马成为著名的军马种类。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