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6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不“考”升学指标,“考”学生身心健康——武汉改革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带动形成“五育”并举大格局》的报道。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的课后服务开设划船、赛龙舟、武术、击剑、功夫扇等运动项目,旨在激发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开设多样化的运动项目、种植瓜果蔬菜、在学校饲养萌宠、学会劳动技能和生活常识……从去年秋季开始,不仅仅是水果湖一小,武汉市列入试点的100所中小学都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课,而这正是武汉探索基础教育素质评价改革的举措之一。纳入试点范围的100所中小学书记校长履职考评指标体系中,不设考试分数、升学等指标,直接事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权重超过60%。经过一个学期探索,2.5万名试点学校学生中,体质健康优良人数净增2234人,体质健康优良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

纠正“唯分数”重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

“好想摸摸它们。”“什么是蝾螈,要怎么饲养呢?”5月初的一天,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崇仁校区学生被学校准备的惊喜萌宠“暖到”,在学校门口旧花坛改造成的农业科普小园地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围观新“朋友们”,每个班还组成萌宠守护小队负责看护饲养。

作为武汉市素质教育评价改革的试点学校,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副校长舒德萍介绍,看护萌宠是学校实行森林式生态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除了照顾萌宠,还让学生种植瓜果蔬菜,希望孩子们缓解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爱好,从中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据了解,突出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纠正“唯分数”和“轻体音美劳”偏差是武汉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目标——到2025年底,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由目前的33.62%,提高到50%、力争达到55%,近视率由目前的50%下降到48%、力争下降到47%,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品质、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和劳动能力得到提升。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李超表示,试行“建立考评体系+学校试点探索”的素质教育改革,中小学书记校长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不设考试分数、升学等指标,直接事关学生身心健康的指标权重超过60%,就是要以提升学生身心素质为突破口,逐步改变教育理念,推动学校在价值排序上由“成绩优先”向“健康优先”回归。

让考核评价落实不增负

今年新学期的大课间,武汉市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操场上数百位学生挥动红色舞扇,做课间操——“功夫扇”。像这样的个性课间操,学校编制了12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汉区举办”小伢当家“厨艺比赛。(受访单位供图)

从一年级入学开始,直到毕业,武汉市武昌区解放桥小学的孩子们要学会48种劳动技能及生活常识。让家长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变勤快了。他们从不做家务、五谷不分,到现在能择菜洗菜、洗书包、收纳等生活技能都熟练得很,有的还能炒两个小菜。

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局长李峰说,试点学校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必须安排学生进行户外活动。“野蛮其体魄”的结果是学生体质优良率大幅度上升。他举例说,丁字桥小学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23年的28%快速提升到今年的45%,肥胖率从此前的7.6%下降到今年的5.2%。

李超介绍,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武汉市中小学书记校长发展素质教育履职考核评价体系》在中心城区的11所中小学试点,考虑到试点覆盖面,11月份又新增了9所新城区试点学校,实现了城乡校、大小校、强弱校的合理搭配。武汉市还组建了由高校教师、市区教研员等组成的专家组进校,对试点工作进行跟踪指导。与此同时,这些试点学校的考核工作全部由武汉市教育部门直接负责,并给予专门经费为学校先行先试提供保障和支持。

——小切口,考核关键指标和项目。紧盯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和近视控制率等事关学生身心素质的关键性指标,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形成“五育”并举大格局。

——效果导向。改变过去关注少数特长生、特色班学生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考评指标以“率”为评价尺度,以学校对学生素养的整体性培养结果作为衡量依据,防止做“盆景”、搞“花架子”。

——数字赋能。目前已有30%权重指标可实现大数据分析比对赋分。比如依托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路况监控平台,掌握学生上、放学期间在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闯红灯和横穿马路情况。

营造、培育发展素质教育氛围

今年1月26日,武汉市硚口区民族工业博物馆来了一批“红领巾讲解员”,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学生化身“镇馆之宝”,以童趣的方式让藏品“活”起来。这是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环。

学校实施“以学为中心优作业”和“引水浇园活化社团”两大策略。在家校合作下,传统书面作业被亲子阅读、实践活动等“私订”成长项目取代。在社团活动方面,学校通过“校社联动、家校联动、课内外融通”落实“1+X”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源,开发多样课程。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校长黄利刚说:“课内外融通,提升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参与改革试点的学校从最初的11所,到20所,再到如今100所。这项悄然进行的改革,正为校园带来变化。

越来越多的武汉中小学生走进了科技场馆、企业园区、城市湿地、高校实验室等,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开阔眼界、全面发展。武汉市江岸区七一华源中学是武汉市的热门初中之一,试点一个学期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由不足20%提升到43%,提高了23个百分点。6月初,武汉市教育局抽样7个区16所学校进行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测试,数据显示优良率平均达到52.29%,比2023年秋季的39.48%提升了12.81个百分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汉市教育部门通过试点也发现有的学校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把素质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和“补充”,在试点中只是对原来的教育教学安排作了一些“修补”,“新瓶装旧酒”。比如大部分小学和初中的期中期末考试,由所属区统一阅卷并进行全区排名;在绩效分配方案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是重要依据,而学生素质达成指标则明显缺位等等。下一步,武汉市将在全面总结探索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广,并尝试向高中和幼儿园拓展。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