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既是关乎民生质量、影响群众生活幸福感的“关键小事”,也是关系社会文明的大事。珠海市全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在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珠海市位列全国大城市第一档。

今年以来,珠海通过加大统筹力度、强化督导评估、营造宣传氛围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让“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海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活动现场

(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供图)

01

坚持精准施策

垃圾分类工作亮点纷呈

为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珠海坚持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精准施策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珠海金湾区南水镇荷包新村因地制宜推行“小绿桶”模式,村民只需在家中将厨余垃圾投放到小绿桶中,再将小绿桶投放到厨余垃圾清运点大绿桶即可。此举提高垃圾清运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厨余垃圾100%分类收运。

为加快完善分类转运设施,持续提高分类收集转运效率,去年底,香洲区联合翠香街道以“站站督导、定时收运、优质分类”为原则,着力打造翰高市场垃圾压缩站“示范点”。通过建立“30分钟城管响应机制”,设置“误时投放过渡期”,实行“关站不关停”制度等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珠海香洲成功打造了垃圾压缩站提升改造“新标杆”,助推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再向前。

此外,为切实落实《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结对帮扶交流协作方案》要求,珠海市成立结对帮扶阳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及垃圾分类帮扶工作队,建立了每月一培训、每季一研判、每半年一互访“三个一”工作协助机制,从完善制度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技术指导、打造示范项目四大任务着手,助力阳江市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收运体系、处理体系,提升阳江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在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中,阳江市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了提档增效,位列全国中等城市第二档。

02

一月一宣传主题

吹起垃圾分类文明风尚

珠海坚持奏响“垃圾分类就是低碳生活新时尚”最强音,加强教育引导,持续保持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今年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在珠海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珠海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推动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共开展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分类体验日等系列宣传活动460余场,超20万人次参与活动,宣传报道达40万人次,营造出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市级层面举办了“新年跑”“研学之旅”“风筝节”“环保酵素制作”“助力百千万工程”“垃圾分类快闪秀”“低碳亲子环岛游”等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全市深入开展各类生活垃圾分类宣教活动1500余场,入户118万户次,引导全社会支持理解垃圾分类工作,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03

强化督导作用

推动垃圾分类取得实效

珠海在落实责任上下足功夫,构建了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垃圾分类生动局面。

一方面,落实常态督导考评机制,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每周直达镇街、覆盖城乡的“环卫指数”测评,并在媒体公布测评红黑榜,共检查点位2116个,发现6990个问题通过现场督促整改并汇总发各镇街限期整改。同时,每月对各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月度检查,共检查168个点位,通过“靶向通报”将2023年四季度问题情况函告各区主要负责同志抓好评估检查问题整改。

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城管、生态、市场、文化广电等执法部门每季度开展重点场所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今年以来,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立案394宗、罚款4.76万元,这些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聚焦短板弱项,珠海将坚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推进厨余垃圾处理;同时,强化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两网融合”,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广使用“i志愿”服务平台,下更大功夫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

文/陈小珊 陈欢

◎ 编审:左国兰

◎ 美编:杨榆洁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