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底,一名80多岁的白发老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孤身一人来到了上海市政府门前。

刚走进大厅,门口的警卫就把他拦了下来。

看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模样,很显然就是一名落魄的拾荒老人,于是警卫赶紧示意道:“老人家,这是市政府,不是拾荒的地方,赶紧回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警卫的好心劝说,这名老人就像没有听到一般,仍旧迈着步子欲朝里走。

见老人不听劝,警卫一把抓住了他。

此时,老人却紧蹙着眉头说道:“我要找陈毅,让陈毅出来见我!”

闻听此言,年轻的警卫也是心头一跳。

要知道,陈毅不仅曾经是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老革命家,现在还担任上海市市长,眼前这个老人家竟然开口就要让陈毅出来见他,口气着实不小。

警卫员已经料定这个老顽固肯定是来捣乱的,于是用尽力气打算将他拖出门外。

这个时候,老人激烈地反抗起来,他一把抱住旁边的石柱稳住身形,一边歇斯底里地呼喊着。

嘈杂的吵闹声瞬间响彻整个市政府大厅,身在办公室批改文件的陈毅市长自然也听到了响动。出于好奇,他暂且放下了手头上的工作,走出门外打算查看一下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陈毅来到大厅,立马加紧脚步走到正在僵持的二人身旁,在仔细打量了几眼那名佝偻老人之后,脸色为之一变。

“赶紧把他松开,这位可是我的贵客”。

陈毅一边说着,一边将自己身上的外套脱下、披在老者的身上。

而那名警卫,见到如此一幕显得十分意外,这么邋遢的一个人、怎么会是陈毅市长的贵客呢?但既然是陈老总发话了,他还是赶紧松开了手。

就在警卫神色未定之时,那名老人随后的一句话更是让他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只见老人毫不客气地紧了紧陈毅披在自己身上的那件大衣,脱口而出道:“陈市长,老朽我真遇到难题了,资金实在周转不开,你借给我20亿现金(建国初的旧币)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虽然那个时候旧币购买力极低,但20亿现金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所以,当老人说完之后,不止一旁的年轻警卫暗自咋舌,就连经历了大风大浪的陈老总也感到十分吃惊。

在沉默了半晌之后,陈毅这才缓缓说道:“你遇到困难能来找我,我很开心。但你要借20亿现金,我很生气!”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何身份?陈毅见到他后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恭敬?

这20亿现金,又是因何而借呢?陈毅为什么听到这个请求后,会说出“很开心、又很生气”的话来呢?

原来,这名八旬老人正是清末光绪年间的进士张元济

1949年9月,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毛主席就曾邀请张元济畅游紫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一行人闲庭信步地来到祈年殿前时,毛主席便毫不客气地指着张元济,对着随行的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夸赞道:“张元济先生是位大才,更是咱们新中国知识界的大功臣哪”。

随后,他又对几位将领说道:“要是他遇到了什么难题,只要是不违反原则,诸位能帮则帮”。

要知道,张元济1867年生于浙江海盐县,1892年考中进士,曾追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参加过戊戌变法,这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使得他蒙受冤屈、被罢免了官职。

从那之后,张元济对腐朽不堪的清朝廷失望至极,便走上了办学育才的道路,并且开办了商务印书馆。

1949年5月,上海刚刚解放,陈毅便被中央任命为上海市长,要他负责上海的战后重建工作。

陈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上海的文化、科技界的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听说已经82岁高龄的张元济先生就住在上海街头的一个小弄堂后,便迫不及待地前去拜访。

当时,张元济正在午睡,陈毅得知后便坐在门口的石阶上等候。

张元济醒来后,听到佣人说有位姓陈的先生拜访,这才得知陈毅在门外等了一个多小时,连忙跑出去迎接。

刚一见面,张元济就感慨万分:“你们共产党人果然和旧军阀不同,以前有官员前来,我都要提前到门口等候,现在反倒让你陈市长在门外等我”。

不等陈毅开口,他继续说道:“看来,新政府的的确确是人民的政府,有像陈市长这样的父母官主政,实在是人民之幸”。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主席还特意邀请张元济到北京做客,不仅请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还特意让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上的观礼台,参加开国大典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担心老人家独自居住会感到苦闷,只要有闲暇时间便会邀请他一起游览北京城的名胜古迹。

当一行人来到天坛时,毛主席还幽默地问道:“张老先生,您之前在清政府做官的时候,来过这里吗?”

张元济闻言果断地摇了摇头,自嘲道:“这是皇帝敬天之处,像我这样的小京官哪有资格来这里啊”。

毛主席则幽默地说道:“今时不同往日喽,只要老先生想来、随时可以来游玩,以后任何人都能进的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席话,令张元济感动得热泪盈眶。

要知道,在像他这样的老一派知识人心中,由于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心中也不自觉地产生了顽固的等级观念。而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份枷锁终于被打破,这是最令他感到激动的。

1949年年底,由于张元济经营不善,他所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资金周转不开、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为了摆脱这一窘境,走投无路的张元济只好冒着风雪来到上海市政府,希望陈毅能够帮忙。

由于他年事已高,再加上平日里不修边幅,所以警卫误以为他是拾荒的,便打算将他赶出去。

幸好吵闹声引起了陈毅的注意,这才帮张元济解了围。

终于见到了陈毅,张元济直接说明了自己面临的困境,随后开口便要向上海市政府借20亿元巨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市长,商务印书馆实在没有钱了,连工人的薪水都发不出来,这可怎么过年啊!”

而陈毅沉默了半晌后,才难为情地说道:“张老先生,你跑来找我帮忙,我理性借给你,但是……”

陈毅组织了一下语言,再次说道:“你要借20亿现金,我是很生气的您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还到处乱借钱,我借给你就是害了你。就算20亿借给你,一下子也就花掉了,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通过借债维持,这可千万不能干啊!”

闻听此言,张元济默默点了点头。

陈毅虽然没有借钱给他,但还是给他提出了几点建议。

比如尝试着改善经营方式,不要只刊印教科书,可以弄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年画、故事书籍,这样也能被工农大众们接受。

这个建议令张元济受益匪浅,他回去之后立马改善经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商务印书馆终于实现了收支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渡过难关之后,张元济还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补发了之前欠工人的薪酬。

然而,就在人们为领到工钱而感到欣喜的时候,张元济却突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重重地跌倒在地上。

原来,张元济多年之前就被查出患上了脑血栓,最近这段时间殚精竭虑地忙于工作,身体自然吃不消。

陈毅得知张元济住院的消息后,立马带着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而复前去看望。

看到对方病怏怏的模样、脸色惨白,陈毅颇为心疼地说道:“老先生安心养病,我已经把你的情况汇报给北京了,周总理这就安排卫生部的同志来给你治疗”。

经过医护人员的救治,再加上一段时间的静养,张元济的脸色慢慢红润起来,身体也恢复得很好,出院后很快便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上海决定筹建一所文史馆,当毛主席收到陈毅发来的汇报后,立即回了一封电报。

“关于筹建上海文史馆的事情,我认为非常好,关于建成后馆长由谁担任,我推荐张元济老先生,请上海政府酌情考虑”。

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上海文史馆拔地而起,而陈毅也根据毛主席的建议,来到张元济家中请他出山。

起初的时候,张元济并不打算接受这个任命,毕竟自己年事已高,已经做不了太多事情了。

然而,陈毅却说道:“毛主席极力推荐您做馆长,上海文史馆的首任馆长非你莫属呦”。

得知毛主席如此看重自己,张元济受宠若惊,对于馆长一事也答应了下来。

然而,张元济出任馆长后不久,再次病倒了,无奈之下住进了当时有名的华东医院。

1958年夏天,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前往南方视察沿海一带的工业发展情况,途经上海时,从陈毅口中得知了老先生病重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原定的计划,周恩来一行人在上海短暂逗留便继续南下。

而当周恩来听说张元济住院后,当即下令在上海住一晚,自己要亲自看望一下老先生。

当周恩来走进病房时,已神志不清的张元济误把他看成了毛主席,连忙用虚弱的声音说道:“毛主席好”。

见他病得如此厉害,周恩来赶紧俯下身说道:“张老先生,我是周恩来啊,毛主席非常关心您的病情,还说等你病好后、再邀请你去北京呢”。

张元济重重地点了点头,眼泪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考虑到病人需要休息,周恩来并没有在病房里待太长时间。他特意找来华东医院的院长、以及一众医学专家,再三叮嘱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老先生的病治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不幸的是,短短一年之后,也就是1959年8月14日,张元济重病身亡,享年92岁。

身在北京的毛主席听说后,一连几天怅然若失,甚至连饭都没有吃几口。

身为机要秘书的张玉凤赶忙劝说:“主席,我知道您心里难过,但饭还是要吃一些的”。

毛主席只是摆了摆手,一脸悲痛地说道:“张老先生对我国文化事业贡献颇多,他阖然长逝,是我们的极大损失”。

“你去跟上海打个招呼,让他们帮我送个花圈吧”。

张元济作为新中国出版业的第一人,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我国出版业的现代化进程,并且还亲自校印了诸如《百衲本二十四史》在内的诸多古籍,对于文化的传承也居功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