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消费讯,近日,上海两家Manner咖啡门店店员在同一天与顾客发生争执,一家门店的女店员将咖啡粉泼顾客脸上,另一家门店的男店员则殴打女顾客。这两起事件引发讨论的同时,也将Manner咖啡推上风口浪尖。

一天两起:咖啡粉泼顾客脸上、殴打顾客

一段咖啡店内的监控视频显示,一名女店员突然情绪失控,对着一女顾客冲顾客大喊“你投诉啊”,并将一杯咖啡粉泼向对方,致使女顾客面部被糊满。监控视频位置显示为“威海路716号门店”,事发时间为2024年6月1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有网友表示,“无论如何,不可以泼咖啡粉在客户脸上”;也有网友表示,“想看完整视频,好奇顾客到底说了什么”;还有网友表示,“但凡多几个员工,员工也不至于崩溃”。

对于员工将咖啡粉泼向顾客一事,6月20日,Manner总部回应称会严肃处理此事,涉事门店已经更换员工,泼咖啡粉的员工已经被辞退。

另一段咖啡店内的监控视频显示,一名男性员工与女性顾客疑似因等餐时间发生争执。在员工进行解释后,女性顾客拿出手机拍摄,并询问员工姓名。该员工情绪激动并夺下顾客的手机。双方一度发生肢体冲突,男店员还扇了女顾客耳光。

监控视频位置显示为“梅花路1047号门店”,事发时间也是2024年6月17日。视频中,杯子上有manner咖啡的商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评论表示,“可以发飙,打人不可取啊”。还有人评论称,“企业文化?”也有人表示,“店员也不容易,刚开始已经很礼貌了”“作为一个打工人代入感已经很强了”。

据上海浦东官方部门20日消息,涉事双方在相关部门主持下调解,男店员向女顾客道歉。针对此事,Manner品牌总部工作人员表示,以官方部门处理为准。

一天发生两起攻击顾客的行为,引发网友讨论的同时,也将Manner咖啡推上风口浪尖。

备受资本青睐,2024年开店目标2000家

据了解,Manner咖啡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连锁咖啡店,隶属于上海茵赫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的连锁咖啡店,深受年轻人喜欢。

Manner将自身定位设置于平价精品咖啡,主打小门店、单杯价格在15-20元左右的单店模型。在2015-2018成立的前三年,这一品牌只在上海开出了3家店。

2018年,“风投女王”徐新看中Manner咖啡,砸下8000万元资金将这个小众连锁咖啡品牌带入大众视野。

此后,Manner咖啡名气渐长。上海闹市区,仅三五平方米的Manner咖啡门口常常围着一群等待咖啡的年轻人,社交平台上,Manner咖啡慢慢成为消费者熟知的网红咖啡品牌。

与此同时,Manner咖啡也让资本看到了咖啡赛道的机会,各路资本纷纷入局。天眼查显示,2018年至2021年,其已完成5轮融资,且投资方个个来头不小,比如新加坡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互联网大厂美团和字节跳动,累计拿下的资金总额超百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Manner在短短6个月内完成了4轮融资,HCapital、CoatueManagement、Temasek淡马锡、美团龙珠和字节纷纷入局。其中,2021年2月Temasek淡马锡投资时,公司估值为13亿美元。同年5月美团龙珠出资时,估值已涨至20亿美元。而仅在1个月后,这个数字一跃成为28亿美元。

在资本的扶持下,Manner在上海与全国加速开店。2022年3月,Manner一连在上海、北京、杭州、重庆、武汉、南宁、海口、深圳、成都、苏州等10个城市同时开设200多家新店,截止当年3月,全国门店总数达384家。

2023年底,Manner咖啡在其官微发文宣布,全国直营店突破1200家,2024年开店目标200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布局来看,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依旧是Manner的重点进驻对象,其中上海门店最多。窄门数据显示,当下Manner门店中,约73.9%的门店分布在一线城市,18.64%分布在新一线。门店数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成都、南京、苏州、广州、重庆与厦门。

据浙商证券测算,Manner单店平均收入约7000-8000元/天,按照客单价20元计算,每日出杯量则在350杯-400杯。在这个出杯量的基础上,Manner的单店净利润可以达到5.7万元,净利润率为23.75%,投资回报周期小于12个月。

另一方面,Manner使用的半自动咖啡机,并且出杯拉花;与瑞幸、星巴克等使用的全自动咖啡机相比,对咖啡师水平要求更高,在更多市场找到大量合格的咖啡师或许不那么容易。因此,开店初期Manner出杯速度也将受限制,或许也会拉长投资回报周期。

基本工资5000元,咖啡师抱怨工作强度

实际上,在社交平台上已有许多关于Manner咖啡师工作强度的抱怨。同时,也有顾客反映附近Manner门店的咖啡师变少了,甚至高峰期出现“一员一店”的情况,出餐效率极低。

据界面新闻,一位在华东地区的Manner咖啡师透露,“现在,Manner会按照门店业绩分配人手,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一个店只派一个人,日营业额在6000元及以上的才会派两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以一家Manner门店仅有一位咖啡师的情况为例,如果该店能够完成日营业额的上限目标5000元,那么以Manner单杯价格在15元左右计算,该店一个员工一天最多要做333杯咖啡。这位咖啡师还需要同时承担理货、制作咖啡、点单、清洗等全部工作。

此外,Manner为咖啡师规定的上班时间通常是早上7:00至晚上10:00。由此粗略计算,一杯咖啡的制作时间平均需要2.7分钟——在工作中间丝毫不停歇的情况下。

横向对比同行,星巴克、瑞幸、MStand等连锁咖啡门店内,店员总数通常在3-4名,且相对来说有较明确的分工,比如店长负责统筹管理,店员分别负责点货、清洗与点单等等。

除此之外,Manner坚持使用半自动咖啡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Manner的员工相比瑞幸等用全自动机器的品牌来说,工作量会更重。

工资方面,据上述Manner受访咖啡师透露,即便是一线城市,Manner的咖啡师月薪也基本约在5000元,例外情况是员工疯狂加班、舍弃双休,才能拿到额外薪水奖励。同时员工需要随时听从公司派遣去往任意门店工作,排班时长也是公司掌握绝对主导权。

“如果明天你本来要休息,但公司突然排一个班给你去上,不能拒绝,一旦拒绝就会把全勤给扣掉。”他说。

只是买一杯咖啡而已,为什么气氛会如此剑拔弩张,后果会如此不堪?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据21世纪经济报道所述,在点评平台对Manner该门店的评价中,早前就有消费者反映了取餐效率的问题,表示为一杯咖啡要等上半个小时。也有消费者称,该门店店员相较从前数量减少,导致店员工作强度增大,非常忙碌,出餐效率降低,“店员都是面无表情,像机器一样的服务。”

可见,顾客之所以对出餐效率不满,或许本质上是因为企业压缩用人成本,导致服务质量下滑,体验感降低,矛盾早已潜藏许久,冲突不过是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