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的部队中,曾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10个西北王,抵不上1个金门王”。

这句话所说的就是蒋军中的两位著名将领“二胡”:胡宗南和胡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能够直接调遣的兵力达到40万之众,成为实力碾压青海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的存在,是当之无愧的“西北王”。

而胡琏之所以被称为“金门王”,则是因为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任命胡琏担任金门防卫司令、阻止解放军的攻势。

虽然那个时候,驻守在金门的蒋军总兵力只有4万人,但由于金门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国民党防御的重点部位,所以担任金门防卫司令的胡琏也深受蒋介石倚重,于是便有了“10个西北王,抵不上1个金门王”的说法。

对于胡琏,毛主席曾毫不吝啬地评价为“狡如狐、猛如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他的一生,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表现得并不出彩,抗战临近尾声时才得以出任国民党第18军军长,而同一时期的胡宗南、陈诚、顾祝同等蒋军将领,大都成为战区级别的司令长官。

胡琏真正大放异彩的、还是解放战争时期,但在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胡琏依旧节节败退,甚至有好几次陷入重围,差点被我军俘虏。

正因如此,胡琏也一直将粟裕视为一生之敌。

然而,胡琏晚年时却对粟裕绝口不提,这是为什么呢?他与粟裕之间的高手过招、究竟有多么精彩?

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称其“狡如狐、猛如虎”,他究竟狡猾在哪里、又凶猛在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胡琏是地道的黄埔系将领,1926年黄埔四期毕业之后便参加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之后又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战。

虽然当时胡琏的职务只不过是国民党第11师第66团团长,但他却能够洞悉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并紧急调整军队部署。

一直到1944年8月,胡琏才得以出任第18军军长。

然而,当日本宣布投降之后,蒋介石为了接下来挑起内战做准备,对于部队进行了整编,第18军改番号为整编第11师,胡琏再次由军长变为师长。只不过,整编第11师约3万人,与整编前一个军的兵力相当,并且配备清一色的美式装备,战斗力十分彪悍。

在《毛主席军事文集》中,曾有7篇专门针对胡琏的电文,如《对付胡琏张珍部北进的措施》、《一周内不使敌十八军越过瞧杞县》、《钳制敌十一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等等。

由此可见,对于胡琏率领的敌11师,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是十分重视的,以至于评论他“狡如狐、猛如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47年春天开始,胡琏就奉命带领部队进攻山东解放区,并在7月份占领南麻县,构筑起严密的防线。

不久之后,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2纵、6纵、9纵对南麻县城发起进攻,另外安排第7纵队切断胡琏与国民党第25师、64师的联系,准备瓮中捉鳖。

然而,整编第11师作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自身战斗力不容小觑,再加上胡琏得知华野部队朝着南麻逼近时、就火速给蒋介石发求援电报,以至于这场战斗打得异常惨烈。

在4天的时间内,华东野战军虽然歼敌1.1万余人,但也付出了近万人的伤亡数字,而且还被胡琏逃脱了。

当战斗结束之后,身为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的许世友就曾捶胸顿足地给粟裕打电话道:“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竟然让他从包围中跑了,下次我定叫他有来无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9月,胡琏的部队被并入第12兵团,由黄维担任兵团司令员、胡琏担任副司令员。

不久之后,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合力围困于碾庄,蒋介石得知后火速命令黄维兵团前去支援。

然而,当黄维兵团进入战场之后,便落入我军设置好的“布袋阵”内。当黄维、胡琏回过神来为时已晚,他们已经被围困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约7公里的范围内。

为了不被歼灭,黄维下令发起突围,但尝试了几次后均败下阵来。后来,他又向蒋介石发电求援,并命令手下的第10军、第14军、第18军、第85军分别防守四个方向,等待援军的到来。

然而,粟裕自然不会给黄维、胡琏拖延时间的机会,他安排部队展开地毯式推进,攻占一村、巩固一村、随后再继续进攻下一个村子。

一直到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司令员黄维也沦为俘虏。只可惜的是,胡琏再次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堆集战役之后,粟裕也曾遗憾地对陈士榘、宋任穷说道:“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也不要俘虏十个黄维”。

2

随着解放军日益向南推进,国民党反动派败局已定,蒋介石将第二编练司令部改为第12兵团,由胡琏任兵团司令,撤往金门岛阻挠解放军向东进兵台湾。

那个时候,蒋介石手中信得过的得力干将已经不多,所以对于胡琏十分依仗,不久之后便任命他为“金门防卫军司令”,并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1958年,不放心的蒋介石又派“国防部长”俞大维前往金门坐镇。

8月23日黄昏,俞大维乘船来到金门,胡琏则带领几名将领在岸边迎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驻守在福建沿海的解放军部队接到命令,向金门发起炮击,密密麻麻的炮弹顷刻之间发射出去,炸毁了敌人的大量防御工事,也就是在那一刻、金门岛的通讯瞬间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清晨,蒋介石才得知此事,连忙命令电台尝试与“金门防卫司令部”取得联系,可整整一天过去了,却是音讯全无。

就在他们以为金门守军可能全军覆灭的时候,通讯机内终于收到回应。

喜出望外的蒋介石仔细辨认了许久,终于听出那正是胡琏的声音。

原来,当天晚上的接风宴上,胡琏、俞大维和其余几名将领喝得酩酊大醉,但出于久经沙场军人的本能,他还是强打起精神邀请俞大维前往司令部休息。

就当二人乘车来到司令部门口的时候,不远处便响起了巨大的轰鸣声、明亮的火光瞬间将夜空照亮。

看到这一幕,原本酩酊大醉的胡琏瞬间清醒了过来,他暗道一声“不好”,便火速拖着俞大维跑进了司令部的地下防空洞,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而参加这次宴会的其余几名将领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在路上的时候便遇到炮击,其中两人当场被炸死,另一位炸成重伤后、在病床上痛苦哀嚎了三天毙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经历,让胡琏胆战心惊起来,他开始怀疑追随蒋介石逃窜到台湾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但木已成舟,就算后悔也没有办法,为了保住性命,他思虑再三后还是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希望能够调离金门、回到台湾任职。

几个月之后,胡琏终于等到了回复,蒋介石任命他为陆军副总司令,如愿以偿被调到了台北。

3

1964年初,正在防务研究院受训的胡琏接到命令,要他赶紧去士林官邸一趟。

那是蒋介石的住所,胡琏接到命令后便火速赶去,刚一见面便得知了一个重磅消息:蒋介石打算任命自己为“驻越南大使”。

原来,当时的越南分为两部分: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越)、美国扶持的越南共和国(南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从1955年开始便冲突不断,直到1964年,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蒋介石意识到,越南战场有利可图,便决定派遣一名将领前去。但那毕竟是战场、危机重重,究竟该派人“担此重任”呢?

思来想去之后,蒋介石决定派胡琏到越南去“挑大梁”。原因很简单,胡琏是军人出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能够全身而退,的确够狡猾,而且此前胡琏为了自身安全,竟然执意要撂下金门防务的这个担子,多多少少让蒋介石有些不满意。

所以,派他去越南,最合适不过。

在越南的那8年多时间里,胡琏可谓经历了九死一生。

1968年5月的一天,一名北越游击队员乔装打扮、悄悄潜入所谓的“中华民国驻越大使馆”,在胡琏的办公室内安装了一枚炸弹。

按照最初的设想,胡琏上午会进入办公室处理公务,到那个时候引爆炸弹,足够将他炸得粉身碎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胡琏的运气如此之好,当天上午他并没有进入办公室,而是在隔壁的会议室会见了南越的几位官员。

就当他和几名官员相谈甚欢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振聋发聩的巨响,等到惊魂未定的众人循着声音找去,发现隔壁的办公室早已一片狼藉,桌椅早被炸得粉碎。

如此惊险的一幕让胡琏心有余悸,他不敢想象,假如当时自己在办公室的话,会不会和那些粉碎的桌椅同样的下场。

在此之后,胡琏又多次遭遇暗杀,这让他的心中再次萌生退意,多次给蒋介石发布,希望能够退休。

直到1972年底,胡琏终于被调回台湾,担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战略顾问这样一个虚职。

此时胡琏已经65岁,突然闲下来的他为了找点事情做,便整日待在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内钻研史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生命最后的五年时间里,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整理成册,写了《古宁头作战经过》、《金门忆旧》、《越南见闻》等书。

但是,胡琏晚年虽然喜欢回忆往事,但对曾多次给予自己重创的粟裕将军却闭口不提。

想来也是,他也算是蒋军将领中的佼佼者,遇到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之后,竟然屡战屡败,自然是不愿意提及的。

1977年6月22日,胡琏因病去世。

临终前,虚弱的他还特意让家人拿来纸笔,用颤颤巍巍的手画了一张潦草的地图。

那正是胡琏印象中故乡陕西华县的地图,自从1949年败退台湾以来,细数已过去近30年时间,他却始终没有机会回到家乡看一看。

古话说落叶归根,而胡琏手上沾染了太多鲜血,一意孤行的他犯下了深重罪孽,无法魂归故里的遗憾也算是对他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