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冬莉

实习生 谢宛辰 徐可欣

明明买的是小青柠果汁,主要成分竟是苹果汁。近日,家住武汉市武昌区的徐女士向极目新闻反映称,她买了几瓶果汁饮料,商品标签上写着“小青柠复合果汁饮品”,但配料表上的前两位却是水和浓缩苹果汁,小青柠汁只排在第三位。

她认为,这个产品以小青柠为宣传卖点,那小青柠汁的成分含量至少不应该少于浓缩苹果汁,否则,这款饮料应该被称为苹果汁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市货架上,小青柠汁饮料摆在醒目位置(图片由实习生拍摄)

6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发现,多款青柠汁饮料的配料表上,均有徐女士反映的上述问题。对此,食品专家表示,如果食品标签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并做到标签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

配料表上苹果汁排前面

6月20日上午,在位于武汉光谷的一家沃尔玛超市内,一位市民将2瓶标有“沃尔玛专供”的小青柠果汁饮料放入购物车中。“夏天到了,青柠汁爽口又健康,我和家人都挺喜欢喝的。”

记者留意到,这款小青柠果汁售价为两瓶32.8元。瓶身上的配料表显示,只有水、小青柠汁(含量≥10%)、白砂糖3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款小青柠汁饮料的配料表里,苹果汁排在青柠汁前面(图源:电商平台)

而在电商平台,一款名为“佳果源100%小青柠复合果汁”的饮料,1升装售价17.9元,已售2万+。商品宣传页面显示,该饮料由国内知名明星代言。配料为水、浓缩苹果清汁、NFC原榨小青柠原汁。浓缩苹果清汁排在NFC原榨小青柠原汁之前。

另一款名为“版纳雨林NFC小青柠复合果汁”的饮料,配料表显示,只有苹果汁、NFC小青柠汁2种,但苹果汁也排在小青柠汁前面。

还有一款“乐源小青柠汁”,配料表前几位为水、果葡糖浆、白砂糖、小青柠汁、浓缩苹果汁、浓缩柠檬汁,另外,该饮料瓶身还标注了“果汁含量≥12%,(其中小青柠汁添加量4%)”的字样,小青柠汁含量很低。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如果配料表上苹果汁排在小青柠汁之前,那么就表示,在这款饮料中,苹果汁含量要大于小青柠汁。

明明是青柠汁,为何却要添加苹果汁,甚至苹果汁含量更多?6月20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客服,出售“版纳雨林NFC小青柠复合果汁”的客服回复称:“纯青柠汁会比较酸,所以加入了苹果汁中和一下。”

专家:食品标签应真实、准确

“看到‘100%青柠汁’的字样,我以为是只含小青柠汁的纯果汁,谁知道配料表上却出现了和青柠毫不相关的浓缩苹果汁,这不是骗人吗?”采访中,徐女士气愤地说。

对此,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王鲁峰认为,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6年起实施的《饮料通则》的规定,直接水果榨汁或浓缩果汁加水还原到原来的浓度,都可以称为“100%果汁”,后者即是复原果汁。因此,如果是浓缩果汁加水,仍可以成为100%果汁,但如果标签上注明的是“100%小青柠汁”,却添加有苹果汁,则有误导之嫌。

王鲁峰还强调,如果在食品标签或食品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或含有一种或多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并做到标签真实、准确,不得以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欺骗性的文字、图形等方式介绍食品,也不得利用字号大小或色差误导消费者。比如,如果商品名为“100%小青柠复合果汁”,但包装上“小青柠”几个字远比“复合果汁”大得多,也是有可能引起误解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