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底,也就是开国授勋刚刚结束之际,每一位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将领们、都得到了代表他们戎马一生的荣誉。

然而,身为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的李治却独自坐在办公室内,眉头紧锁地盯着窗外远处的景色。

虽然已是夏末,但炎热的天气依旧如同烈火一般、炙烤得他有些喘不过气。

就在李治站起身来打开窗子,准备呼吸一下外面的花草芳香的时候,房门也应声而开。

“部长,刚才西花厅来电话,周总理想请您过去一趟”。

来者正是自己的工作助理。

“周总理找我?那我要赶紧去一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治闻言赶紧整理起了衣衫,虽然天气炎热,但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将衬衫上的每个扣子都系住,照着镜子再三确认好仪容之后,这才匆匆走出了房门。

一路上,李治都在仔细琢磨,周总理找自己究竟有什么事情呢?

可任凭他苦思冥想,都没能想出个头绪,转眼间汽车已经稳稳停下,李治便收回了思绪,快步朝着院内走去。

穿过一条深邃的院道,终于来到了西花厅的门前,李治径直走上前去。

“周总理,我是李治啊,听说您要找我?”

李治刚喊完话,西花厅的房门便打开了,早已等候多时的周恩来快步走出来迎接。

他抚着李治的肩膀,笑着说道:“我的救命恩人啊,等了你好久、可算是把你等来了”。

一边说着,周恩来一边拉着李治的手朝房间内走去。

两人落座寒暄一番之后,李治这才笑盈盈地问道:“总理啊,您平时工作这么忙,今天抽出宝贵的时间喊我过来,不会只是为了聊闲天吧?”

听闻此言,周恩来这才缓缓收起刚才的笑意,转而一脸正色地叹息道:“是有一件正事。其实,按照你对党、对国家的贡献,评少将军衔确实是有些低了”。

原来,就在几天之前的授勋仪式上,李治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而周恩来担心他会认为军衔评低、闹出一些不好的情绪,于是决定把他叫来当面谈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少将李治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周恩来总理如此关心他的军衔问题呢?

面对周总理的询问,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另外,周恩来为什么要称呼他为“救命恩人”呢?他们二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这一切,还要从李治弃暗投明、进入红军医院担任医师开始说起。

1

李治曾经参加过国民党的反动派部队担任军医,不过那也是被逼的。

1899年,李治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要子承父业,继承家里的木匠铺。

但是,一次意外却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家乡突然发生霍乱,病死了许多人,他的邻居一家也撒手人寰。

正因如此,李治便立志学医、救死扶伤。

1923年,李治顺利考入上海南洋医科大学,经过四年的刻苦钻研,最终顺利毕业,回到家乡后开办了一个小诊所。

他本来就是穷苦出身,对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困老百姓十分悲悯,便决定每隔一段时间在街头义诊,对于无钱看病的穷人分文不取。渐渐地,李治在家乡变得小有名气,前来寻医问药的人络绎不绝。

1930年的某天清晨,李治刚刚打开店门,一群兵痞便蛮横地闯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一个长官模样的人拿枪指着李治问道:“听说你们这里有个大夫叫李治的,医术不错,是你吗?”

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李治显得有些慌乱,只好怔怔地点了点头,微声细语道:“我就是”。

那名长官不由分说,只是使了个眼色,其余几名士兵便一拥而上、将他五花大绑起来。

“李治大夫,我们张师长有请,跟我们走一趟吧!”

话音刚落,士兵们便将他押上了卡车。

到了一处军营之后他才知道,绑架自己的、是国民党陆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的手下。

原来,张辉瓒听说永新县有个大夫,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菩萨心肠,给穷人看病不收钱,于是便决定将他抓来给自己当军医。

对此,李治本是拒绝的,但奈何对方手中有枪、又拿着家人的性命要挟,最终只能点头同意。

好在仅仅半年之后,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张辉瓒部就被红军全歼,部队中的高级官员、后勤人员、医务人员全部被俘虏,李治就是其中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的时候,李治本以为自己难逃一死,毕竟在反动派的污蔑下,红军在他的印象中都是“三头六臂”的“怪物”,而且嗜杀成性,对待俘虏毫不手软。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治却发现红军的战士们待人宽和,尤其是从不虐待俘虏,甚至还和他们同吃同住。

渐渐地,李治便萌生出了想要参加红军的想法,这样才能救更多的老百姓。

于是,一天中午,他趁着红军战士送饭的时候,一把抓住了对方的胳膊。

突如其来的举动,把这名小战士吓了一跳,连忙向后倒退两步,举枪质问道:“你想干什么!”

见对方误会,李治赶紧解释道:“我是一名医生,是被张辉瓒派人抓进部队的,我想参加红军,行吗?”

听到这话,小战士这才放下枪,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我得请示一下首长,你等着吧”。

几天之后,红军中的一名营长找到李治,厉声问道:“你叫李治,在永新县开诊所的那个?”

见对方一派长官模样,李治赶紧点头称是。

随后,这名营长竟直接打开牢门,将他放了出来。

原来,这名营长也是永新县人士,他的老母亲曾得过一场大病、四处求医,几年下来早已家徒四壁,再也凑不出钱来抓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治开办诊所之后,老母亲听说那里免费给穷人看病,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了他。李治了解到老人家的情况之后,慷慨地给她抓药治疗。

老太太病好之后,便将此事写信告诉在红军队伍里当营长的儿子。当这名营长得知、救母亲的大恩人竟然是我军俘虏的时候,当即赶来。

不久之后,李治便被安排到了红军医院担任医务主任,负责救治第一次“反围剿”中受伤的一千多名士兵。

2

1931年,李治加入了共产党,并且被任命为红军第一医院院长。

李治刚刚上任,毛主席就在红军总医院政委贺诚的陪同下,来到地方医院视察工作、同时慰问在战斗中负伤的同志们。

来到病房之后,毛主席就看到一个风度翩翩、身材纤细的医生正在为伤员治疗,于是走上前去、等待对方忙完后小声问道:“这位医生没见过啊?”

还不等李治回答,贺诚赶紧笑着说道:“他是去年年底我们俘虏张辉瓒的军医,可是在上海学的医。”

闻听此言,毛主席眼前一亮,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李治同志,听说你是永新人,子珍也是永新人呐,咱俩也算是半个老乡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李治继续忙碌了一段时间后,毛主席还特意给了他几句嘱咐。

“既然选择参加了红军,就不要有顾虑、不要瞻前顾后,用你学到的知识,放心大胆地救治伤员。我们的队伍,最缺像你这种医学人才,你可一定要挑起大梁”。

对于毛主席的谆谆叮嘱,李治铭记在心中,一刻也不敢忘记。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云南,因为长期在恶劣环境下生活、再加上极度的营养不良,周恩来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发烧到甚至昏迷的地步。

几名医生轮番为周恩来看过病,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有人认为他是得了风寒,有的则认为得了疟疾。开出的药方也是五花八门。

可是,吃了药、打了针,虽然苏醒了过来,但他的高烧却迟迟不能退去、思维也变的十分迟钝。

最终,毛主席点名让李治试一试。

接过这项重担之后,李治经过周密的诊断,最终得出结论:肝脓肿、必须赶紧把脓排出体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当时缺乏消炎药物的情况下,李治穿刺治疗这一大胆的手段,为周恩来进行治疗。

好在最终治疗十分成功,周总理的病情得到好转、而且也没有引起感染,经过短短几天的恢复后,便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对于李治,周总理是充满感激的,他曾不止一次地称赞道:“要不是他,我的生命可就结束在了长征路上”。

新中国成立后,李治被任命为解放军军事学院卫生部部长、兼任院务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

然而,当时军事学院初创,医疗方面的重要器材十分稀少,根本无法满足教育使用。

于是,李治便找到时任院长刘伯承、希望他能批一笔资金。然而,刘伯承却两手一摊,表示实在没有资金了。

随后,刘帅又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不如直接到北京去,找主席和总理问问”。

李治也是个骨子里倔强的人,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坐上前往北京的火车。

刚见到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他便直截了当地说道:“主席、总理,现在学院卫生部缺医疗器械,需要资金”。

对于这位医术高超的知识分子,毛主席是十分欣赏的,见他遇到难处、便笑着问道:“需要多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治也不藏着掖着,径直伸出三根手指,开口道:“估计3000万(新中国成立时的旧币)”。

听到这个数字,久未说话的周恩来哈哈大笑:“是刘伯承让你来的吧?估计也就他能想出这个主意,知道毛主席欣赏人才,不会拒绝你的”。

见李治怔怔地点了点头,毛主席随即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干脆我再给你加个‘0’,医疗器械可不能缺哦”。

在毛主席的亲自批准下,不久之后军事学院卫生部便受到了3亿的拨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3

李治与周恩来总理的革命友谊,自新中国成立后变得更加深厚。

那个时候,国内的医疗事业十分落后,李治为了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常常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白天、他带着学生们做实验,晚上则挑灯夜战、把各项数据整理成册,方便第二天给学员们做参考。

长期的劳累,再加上不能按时吃饭、营养不良,李治最终晕倒在了办公室。好在助理及时发现,将他送到医院救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在北京的周恩来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忙打电话给刘伯承:“李治绝不能有事!你要对他多关心些,提醒他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对于这个嘱托,刘伯承严格执行,每天都会赶到病房里探望,并且专门派人控制他的作息时间。

面对如此严格的关照,李治苦笑着说道:“院长,麻烦你和总理说一声,我死不了。”

而刘伯承则开着玩笑:“从今天起,我就在你身边安插个‘眼线’,你要是睡觉迟了,小心我处分你!”

在众多首长们的关照下,李治的身体很快恢复。

1955年,新中国组织了首次授勋仪式,李治被授予少将军衔。

对于这个结果,身边的不少同志、甚至是周恩来总理,都觉得这个军衔评低了些。

为了避免他情绪上失落,周恩来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和他当面聊一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一见面,周恩来就主动上前、拍着他的肩膀调侃道:“我的救命恩人,等了你好久呦。”

李治自然不明白、周总理百忙之中召自己前来究竟有什么事情,于是快言快语的他当即问起缘由。

见对方情绪并不低沉,周恩来这才缓缓说道:“其实,按照你对党、对国家的贡献,评少将军衔确实是有些低了”。

还没等话说完,李治连忙“嗐”了一声,摆摆手一脸轻松地说道:“我还以为您叫我来有什么大事呢?”

“什么高啊低啊的,咱当兵又不是单纯为了军衔去的,现在新中国成立了,我有饭吃、没饿死,这就够了”。

见他如此豁达,周恩来也放下了心中的担子,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治少将的一生,时刻都严于律己,绝不搞铺张浪费和特殊化。

家中的很多器具,比如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用了十多年都舍不得扔。在他心里,最宝贵的还是床上那张早已千疮百孔的羊皮褥子。

家里人多次劝说,扔掉它换张新的,可每次他都眼睛一瞪表示拒绝:“长征的时候,有这么张羊皮褥子就是宝贝了,很多战士连衣服都穿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