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29日,已经去世五年的贺龙元帅终于得到的平凡。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

毛主席更是痛心疾首地说道:“贺龙是位好同志,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全国解放后,都是忠于党、忠于革命路线、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凡是有人提起林彪等人给贺龙元帅捏造的罪状,毛主席总是严肃地用到“颠倒历史”、“蓄意陷害”这两个词语。

既然生前的“罪名”得到了平反,那么就应当在去世后得到公正的待遇。

于是,在不久之后,贺龙的遗孀薛明就向中央提出了要求:希望中央能够考虑,将丈夫的骨灰移葬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

为什么薛明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原来,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革命公墓的建设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0年八宝山革命公墓建设初步完成,并且划分为三个区(第一区:安葬县级、团级以上干部,第二区:安葬省级、军级以上干部,第三区:安葬对革命有特殊功绩的干部)。

1956年,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人签署了《倡议实行火葬》的文件之后,八宝山革命公墓便又开始筹建了骨灰堂,并且规定部队中兵团级以上的干部、地方上部级以上领导可以安葬在骨灰堂一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贺龙作为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又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等重要职务,并被授予元帅军衔,自然有资格将骨灰安放到骨灰堂一室。

对于这个请求,中央自然是表示同意的。

只不过,从1974年10月薛明提出这个请求,到1975年6月贺龙元帅的骨灰正式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中间竟然相隔了半年多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1

虽然贺龙骨灰安放的事情已经敲定,但此时大家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骨灰找不到了。

毛主席听到汇报之后十分生气,那可是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死后竟然连骨灰都找不到,这听上去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于是,他当即下达命令,一定要尽全力寻找贺老总骨灰的下落。

那么贺龙元帅的骨灰究竟在哪呢?

1969年6月9日,贺龙因病去世。当天晚上,一辆灵车急匆匆地赶到缸瓦市兵马司胡同。

灵车上除了司机之外,还有八宝山殡葬处副处长彭志刚、火化场副主任任王峰。

他们三人来此处的目的,就是秘密处理贺龙元帅的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门口警卫的层层审查之后,三人终于走进了胡同里的一个院子,不一会儿的功夫便抬着一个沉甸甸的担架,塞进了灵车后箱中。而门口的几名警卫,也跟着上了车。

当灵车一路疾驰赶到火化厂时,已是午夜12点,彭志刚、任王峰等三人将贺龙元帅的遗体抬进火化车间之后,便被同行而来的几名警卫赶了出来。

第二天白天,两名军人来到了八宝山业务科办理存放手续,只见其中一人在姓名一栏上填写了“王玉”二字后,便将一个沉甸甸的骨灰盒摆到了台面上,压根没有要继续填写其他资料的意思。

随后,另外一名军人用命令的语气说道:“帮忙存放到老山骨灰堂”。

虽然工作人员心中满是诧异,但碍于对方军人的身份,也不便多问,按照要求办理了存放证。

骨灰安放好之后,从来没有人前来祭奠。久而久之,这里的工作人员也就认为这只不过是个普通人的骨灰,也就不再太过关注。

正因如此,贺龙元帅的骨灰就如同消失了一般,任凭他的家人如何寻找,也杳无音讯。

直到6年之后,八宝山业务科来了一位大人物:解放军总参管理局服务处的石守敏科长。

刚刚来到前台,石科长就向工作人员赵德路说明了来意:“请带我到老山骨灰堂认领一个骨灰盒。”

说完,石科长递过去一张骨灰存放证,编号为“0034”,正是当年贺龙元帅的骨灰存放证。

赵德路觉得蹊跷,老山骨灰堂他十分了解,那就是个普通老百姓存放骨灰的地方,按理来说石科长这样身份的人来取骨灰,不应该是老山骨灰堂,毕竟级别不匹配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赵德路并没有声张,正是默默地带着石科长来到了骨灰堂,将那个标有“0034”和“王玉”资料卡的骨灰盒取了出来。

2

贺龙元帅的骨灰找到之后,1975年6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紧急会议,最终会议决定:中央军委等单位对于贺龙同志骨灰安葬仪式要保密,不致悼词、不献花圈、不报道。

对于此事,周恩来却持有不同的看法。

贺龙对于我党、我军,乃至新中国的建立,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北伐战争的时候,贺龙就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并且在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挺身而出,赌上性命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并且把手下的军队全部投入到了这场战斗中。

可以说,正是因为贺龙,才给了共产党人发动武装革命的底气。

在之后的岁月里,贺龙和同志们联手开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实在是功高甚伟。

而从个人感情来说,周恩来与贺龙私交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的时候,身为国务院总理、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接见外宾,当时贺龙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便一同参加了晚宴。

那个时候,万隆会议刚刚结束没多久,中国代表团靠着“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基本方针,赢得了世界第三国家的高度支持。

正因如此,宴会上外宾频频敬酒,而周恩来也不想破坏这种融洽的氛围,连喝了几杯白酒。

一旁的贺龙见状,虽然没有说话,但心中却十分担忧,总理继续喝下去,恐怕身体会出问题。

于是,当接下来外宾再次敬酒的时候,贺龙猛地起身将周恩来手中的酒杯夺了过来。

“我们总理身体不好,医生也多次嘱咐一定要少饮酒,这杯我替他喝。”

话音刚落,贺龙便一仰头,将杯中酒倒入嘴中。

此时,周恩来却皱起了眉头。

倒不是因为生气,而是贺龙身患糖尿病,是根本不能喝酒的。他竟然不顾自己的身体,主动站出来帮自己挡酒,一时之间周恩来心中千头万绪,一方面是感动,另一方面则有些自责,认为自己不应该让贺龙参加这场晚宴。

宴会结束之后,周恩来亲自将贺龙送回家中,临别之际对着薛明叮嘱道:“是我不好,贺老总今晚喝了几杯酒,恐怕醒来后身体会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与贺龙元帅彼此之间惺惺相惜,这份革命友情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无论于公还是于私,周恩来都认为,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搞得如此低调,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而这个时候,贺龙的女儿贺捷生发来电报,希望中央能够重新安排父亲的骨灰安放仪式。

周恩来看完后,将这封电报转交给了毛主席,同时在最后附上了自己的意见:这样做万万不可,不符合1974年中央为贺龙恢复名誉的精神,应当提升仪式规格。

当天下午,周恩来便收到了毛主席的亲笔批示:照总理意见办理。

接到毛主席的批示,周恩来当即安排人重新布置会场,要求每位到场干部敬献花圈,并且由叶剑英准备悼词。

3

1975年6月9日上午10点左右,骨灰安放仪式已经准备完毕,300多名在京的各机关领导陆续到达会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叶剑英在仪式开始前最后一次熟悉悼词的时候,西花厅的工作人员突然赶到会场,宣布了一个重要通知:周恩来总理将要参加仪式,此时正从医院赶来。

听到这个消息,会场上的众人议论纷纷。

要知道,早在三年之前,周恩来就已经确诊癌症,目前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而现在周总理竟然要拖着病体前来参加仪式,足以看出他对贺老总感情之深厚。

好不容易维持好会场的秩序之后,叶剑英当即下达命令:“既然周总理来参加安放仪式,那么规格必须要提高,改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并且我会询问周总理的意见,是否要亲自致悼词。”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走进了会场休息室,刚进门口,他就朝着薛明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明,薛明啊,我来晚了……”

看着周恩来黯然神伤的模样,薛明赶紧安慰道:“总理,我家先生能有您这样的至交好友,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正当二人寒暄之际,叶剑英走了过来,小声询问道:“总理,我看还是由您致悼词吧。”

一边说着,叶剑英一边将手中的悼词递交给了周恩来。

周恩来接过后点了点头,随即颤颤巍巍地走上了前台,冲着贺龙的遗像深鞠三躬后哽咽着念道:“贺龙同志是位好同志,在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几十年来为革命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短短的一篇悼词,台上的周恩来却几度中断,在平复好自己悲痛的心情后才能勉强继续念下去。

虽然悼词是事先准备好的,但那种送别老友的悲情却是在那一瞬间迸发,令人如鲠在喉。

当仪式临近尾声,邓小平引领参会者向贺龙骨灰告别时,周恩来与众人伴随着那支低沉的哀乐三鞠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毕后,众人纷纷抬起头,却发现周恩来却又冲着遗像再次深鞠一躬。

1976年1月8日,也就是贺龙元帅骨灰安放仪式过后半年时间,周恩来与世长辞。

当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秘书赵炜整理周恩来遗物时,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里,发现了当时致贺龙元帅的那份悼词。

由此可见,周总理对贺龙元帅的情谊是深厚的,面对好友离世的事实,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缅怀。

据理力争,为贺龙元帅骨灰的安放仪式争取更高规格是如此。

在告别仪式上深鞠七躬是如此。

保存那份悼词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