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榴”结籽别样红

南通海门:文旅融合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夏木成荫,万物始茂。走进南通市海门区富民村的百亩大棚蔬菜种植园,绿油油的叶片上挂着晶莹水滴,满目葱郁。早在2011年,富民村成功申报省民委的民族发展扶贫项目,建立了民族创业基地,在种植、加工、营销、管理等多个环节为156名各民族同胞提供了就业岗位。今年,全村集体收入预计超过200万元。

作为典型的民族散杂居地区,南通海门涉及布依族、彝族、苗族等49个族别,共有户籍少数民族人口339名,约12000名流动少数民族同胞。近年来,海门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在文旅、体育、农业等领域深化共融,促进共同发展。

“这次参观,让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青海学生代表昂文久美兴奋地表示。5月底,“行走的格桑花”南通探索营的41名藏族学生走进海门,开阔视野、交流文化。在两地学校领导老师的见证下,学生们开展共建联谊活动。

海门区委统战部民宗科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全区以巩固提升“东洲情映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为抓手,广泛开展研学交流活动,连续举办夏令营、民族舞剧观剧、“小小讲解员”培训、“开学第一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家长参与人数超5000人次,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青少年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6月2日,在球迷们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海门珂缔缘球队在中乙联赛客场再下一城。这支海门本土球队的创始人正是来自朝鲜族的承花子。得益于政府和本土企业的大力支持,珂缔缘成为全区第一支球队,这也是江海儿女们同心协力、绘制民族团结锦绣画卷的生动注脚。

“这些年,我们区每年都会举办民族文化旅游节,以多元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打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累计接纳游客6万多人次,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共同营收超20万元,同时,海门区还深入推进“东洲情映石榴红”主题活动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不断增强全区各族群众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海门区正着力在“融”字上下功夫,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全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姬传涛

通讯员 陆俊锟 黄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