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夏粮产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小麦良种国内推广10大品种中占据5席

农机产值引领全国占比1/4

2023年粮食增产量位居13个粮食主产区首位

那么

山东今年如何开展

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如何创建最大规模“吨半粮”

打好夏粮生产“五场”会战

从而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王敬东

山东省肥城市委书记

张莉

在麦收现场

为你解读相关内容!

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凸显“齐鲁粮仓”责任担当

山东省作为产粮大省,今年的夏粮生产形势很好,由于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连续三年稳中有增。 肥城市小麦今年的播种面积是58.1万亩,比上年增加了3.9万亩,主要得益于前期的精耕细作。整个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都较往年有所提高,应该说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前段时间,农技人员对肥城市25万亩的“汶阳田”核心区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是660公斤,最高亩产已经达到了860公斤,分别比上年增加了62公斤、40公斤,主要还是得益于良种、良技、良法等措施,实现了很好的效益。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特别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那么,怎样看待“齐鲁粮仓”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呢?

王敬东表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就指出,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今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又进一步强调,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要求山东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山东 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指示精神,要在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中定好位,为端牢中国饭碗挑大梁,努力把“齐鲁粮仓”建设成为总书记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战略粮仓、绿色粮仓、新质粮仓、富民粮仓。

可以用三个特点来概括:

①产能稳、底气足。山东省粮食总产连续十年超过1000亿斤,最近这三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去年是全国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开局之年,山东省首战就取得了胜利。 山东省去年 全年粮食增产是22.3亿斤, 是首次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居第一位。 也就是说,山东多年来粮食一直处于高位增产、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应该说“齐鲁粮仓”是稳定的、安全的、放心的,也是托底的。

②韧性强、贡献大。这几年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山东省一手抓单产提升增产量,一手抓防灾减灾降损失,牢牢地稳住粮食生产的基本盘。去年夏粮生产遭受了“烂场雨”,山东还增产了6.5亿斤,而且夏粮单产水平不减反增、以丰补歉。也就是说,山东通过大面积单产提升,对冲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③可持续、有后劲去年,国家提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山东提出每年每亩单产要提升7-8公斤,这样到2025年,山东粮食产能可以增加50亿斤。所以,山东从9个方面深度挖掘粮食单产的潜力,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农机装备支撑、良种推广应用、关键农业技术集成、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应该说,“齐鲁粮仓”后发优势和潜力空间是很大的,大家很有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绘就好“丰”景 !产粮大省山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山东肥城创新“减垄增地”,打造“汶阳田”现代农业示范区

“汶阳田”自古以来就是膏腴之地,粮食产量高。 那么,它为什么叫“汶阳田”?我们 该怎样打造现代“汶阳田”?

张莉介绍,“汶阳田”最早记载于《左传》,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汶”指的是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长的一个支流,它是肥城乃至泰安的母亲河。“阳”是指水的北面, 几千年来大汶河冲积形成了北岸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粮食丰产,也被称为“汶阳田”。 “汶阳田”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春秋时期,这个区域是属于鲁国的,齐国和鲁国多次争夺这个地块,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 “自古闻名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

肥城位于大汶河的中下游,辖区内有四个镇处于“汶阳田”的核心区, 怎样把好的地种好,能够多产粮、产好粮,是最为关键的。因此, 肥城坚决扛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行适度规模化种植、社会化服务、数字化赋能、产业化增值,聚力打造“汶阳田”现代农业示范区。这样一来, 以“汶阳田”现代农业示范区来辐射带动整个肥城市的粮食稳产、增产、高产。

在具体的工作中,肥城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①党建引领“一块田”。在市级层面上,肥城组建了一个“汶阳田”联合党委,由市委副书记担任联合党委书记,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书记,由肥城市 农业农村局、供销社负责同志和四个镇的党委书记担任委员,打破原来镇与镇的行政区划界限,把这个区域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 在村级层面,肥城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把一家一户的“小田”变成一个“大田”,再形成“汶阳田”这一个“大田”。这样就可以解决原来一家一户不能完成的专业化、机械化大规模种植的问题, 也为肥城下一步形成适度规模化的种植、社会化的服务打下了 比较坚实的基础。

建设优质高产示范片。要在“汶阳田”打造4个万亩示范片和13个千亩样板田,肥城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整个的万亩示范片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 就目前来讲,整个耕、种、管、收机械化率在示范区里都实现了百分之百应用。

③创新“减垄增地”新模式。传统的耕作模式之下,每一个地块都有好多个地垄, 也就是 一家一户种地的界限, 方便灌溉。 现在“小田”变成“大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以后,肥城也引进了一些先进灌溉的方式,原来地垄的作用就非常小了。于是,肥城把田垄去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地垄也能种粮食,这样 原来的一亩九分田就变成了100%都来种粮食,可以提高耕作的面积。这个模式可以增加有效种植面积10%。

目前,肥城已经推广这样的模式18.6万亩,增加粮食3600万斤。 与此同时,肥城也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良种推广、农机具购置、“减垄增地”、单产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 去年以来,肥城支持这些方面的资金已经达到了2亿元,可以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绘就好“丰”景 !产粮大省山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党政同责”首入法,粮食安全稳居山东“一号工程”

今年 实施之后,“党政同责”首次写入法律。其中的两点很重要,一方面要调动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那么,在这些方面,山东省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敬东表示,这些年来,山东省始终把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首要责任。经济越发展,“三农”越优先,粮食越增产,山东粮食优势这个王牌到任何时候都坚决不能丢。

①高位推动有力。今年山东省夏粮生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省长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调研,查看小麦长势、苗情,对夺取今年夏粮丰收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为确保夏粮生产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省委省政府把全年的粮食生产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市、县、乡,纳入到省对市的高质量发展考核;同时,加大激励力度,制定了稳定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激励办法,对上一年度粮食生产工作质效前五名的市,分别给予2000万元的奖励,持续调动各级政府抓粮种粮的积极性。

现在,山东各级领导干部对农业生产、对粮食安全非常上心、用心,可以说时时牵挂在心。 应该说,关注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山东各级领导干部的本能反应。

②地方抓粮有方。严格“党政同责”全省上下一条心,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比学赶超、齐头并进、多点开花,各有各的招数、特色、亮点、成效。比如,德州市在农业农村部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率先开展“吨半粮”的生产能力创建工作,去年实打测产102万亩地块,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合计亩产超过了1500公斤,实现了“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目标,非常可喜; 东营市盐碱地比较多,盐碱耕地196万亩,占整个东营市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经过这几年的持续奋斗,东营市去年粮食总产、单产的增幅、增量均居全省第一。

③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支农补贴政策。今年以来,山东省合计补贴100亿元,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参保率全省达到85%以上。这些政策、保险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山东农产品加工、粮食加工能力非常强, 体量大、能力强、产业链条很完整, 农民种粮有赚头、有奔头、有劲头。

绘就好“丰”景 !产粮大省山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汶阳田”模式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肥城也被称为“建安之乡”,因为建筑安装人员比较多,也就是外出打工的人很多。那么,怎样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张莉表示,肥城认真做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应该说这也是肥城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一个特色和创新。肥城成立了一个市属的国企,专门为农业生产进行社会化服务,叫“汶阳田”为农服务公司。 此外,肥城还打造了一个市级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叫“汶阳田”为农服务中心。这样就把全域的一些资源要素、农机装备、技术力量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把需要服务的各类经营主体的需求汇总起来, 通过 党政推动 把这些工作扎扎实实 推进好。

就目前在社会化服务方面,肥城有四个模式:

①国企助力。发挥市属国企资本的优势, 比如农资采购、大型农机具购置。

②供销社托管。

③村集体自营。对于基础条件比较好、服务能力比较强的村集体,特别是村支部,让他们自种、自营、自管、自收。

④委托大户经营。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这几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地谁来种”“怎样种好地”的问题,把社会化服务做得更扎实、更深入,通过这种服务的方式,让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绘就好“丰”景 !产粮大省山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山东“五场会战”,深挖夏粮增产潜力

在今年夏粮生产中,山东省是怎样深挖增产潜力的?

王敬东表示,有句老话叫“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小麦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应该说多灾多难,它跨越了秋、冬、春、夏四个季节,面临冬季的低温冻害,开春的“倒春寒”、“干热风”、“烂场雨”、病虫害, 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斗罢艰险又出发”,夏粮生产是非常不容易的。 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山东根据小麦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组织了“五场会战”。 原来说“三分种、七分管”,现在是“七分种、三分管”,播种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山东小麦良种生产了19亿斤,除了满足后期秋种时候山东用种需要以外,还外调出了3亿斤来支援其他省份农业生产,可以说去年种子方面是保住了。在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小麦品种良种中,有5个品种是山东的,占一半,而这5个品种在山东境内的播种面积又超过了山东耕地面积的一半。

到了返青期促弱控旺,到了拔节期肥水管理,“一喷三防”全覆盖,也就是一喷多效,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防早衰,还有大规模机收减损,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今年山东为了做好夏收,组织了20多万台的大型联合收割机,还新增了2万台高效大型低损联合收割机,每台价格在20万元到30万元,投入成本很大。按照每台新型收割机减损0.1%来折算,相当于给山东增产6000万斤。 减损就是增产,应该说 这“五场会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山东今年在抓粮食单产方面受“汶阳田”启发,规划了六个片区,这是下一步单产提升的示范引领区,包括鲁北的“吨半粮”片区、“汶阳田”片区、鲁西南片区、“黄三角”片区、“胶莱河”片区、“临郯苍”片区,通过这几个片区示范引领来建设最大规模的“吨半粮”。

绘就好“丰”景 !产粮大省山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一年卖出2400万个!戗面馒头火在哪儿?

山东的特色美食有很多,其中著名的戗面馒头是肥城的特色面食,就是 用“汶阳田”里的优质麦深加工的,口感很劲道,麦香很浓,每年能销往全国各地3000吨,也就是2400万个馒头。

张莉介绍,把农产品特别是现代食品加工产业做好,肥城重点做了三项工作:

①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企业带基地、带农户,增加群众的收益,也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肥城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是55家,去年的产值已经突破了100亿元。

②抓实、抓好重点项目。把肥城的“汶阳田”、高产粮、肥城桃、有机蔬菜等资源优势发挥好、对接好。

③打造区域品牌。打造一个“肥城产、放心选”的市场口碑,不断提升“肥城好品”的价值。

绘就好“丰”景 !产粮大省山东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观看完整视频

编导|张莉‍‍

摄像|张利椿、 袁海洋

编辑、视频剪辑|曹梦媛‍‍‍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