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典型的“反馈缺失“后的结果。
一个人少时的成长环境基本是由家庭与学校人为构建出来的,在家时:家庭温馨,母慈子孝,父爱如山;在校时:团结友爱,老师关心,两点一线苦读圣贤书。儿时会有圣诞节礼物,少时有情窦初开的憧憬,他们这个时间段其实并不是生存在真正的人类社会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二年的教育环境,所有反馈基本只来源于对成绩与成长的正向激励,学习好则学校奖励、同学羡慕、家长表扬,满怀成就感与幸福感。当然,成绩不好就是家长指责,同学轻视与老师的批评,除此之外,无它。
哪怕是进入到大学象牙塔中,校园与外界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环境,所以人在年轻时总是对未来与现实有着很多不切实际的联想,在自己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也更偏向于理想主义,所以年轻人最容易钻牛角尖或者走极端,一腔热血也最容易当枪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年之后,步入社会,甚至直至中年,很多人才慢慢在思想方面变得现实许多,因为他们发现原来年轻时,很多不切实际的“想当然”会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下频繁碰壁,撞南墙和吃的亏多了自然会发现很多想法是不理智与不成熟的,人也慢慢变得持重与保守起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人要是想快速成长,就必须要能获得来自更多方向的反馈,而不是困于校园家庭简单的小环境中,任由自己天马行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一直倾向于让学生早一些接触社会,多些社会实践课程,唯有当我们还是年轻人甚至青少年时,将自己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与社会碰撞,在不断的尝试的过程中,才会知道自己的想法靠不靠谱,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避免之后走的那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