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缺水,烙印在每个民勤人脑中,这两年尤甚。发展滴灌农业,增加节水作物,土地休耕,今年开始各种限水措施更加严格。

“规定今年人均只有2.5亩地的用水指标,每种作物用多少水也作了严格的限制。”七十多岁的黄慧存说。

黄慧存在民勤种了一辈子庄稼。傍晚,他和老伴儿在地里打理茴香苗。他抱怨道:“去年冬天没有冬灌,今年的菜长得明显不如往年。”

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放水浇地是天大的事儿。在不少老人的观念里,多浇水是粮食蔬菜丰收的关键。井水和红崖山水库的水是民勤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地下水水位下降,河水来水减少,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使民勤缺水的形势更加严峻。

2022年,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查出民勤地下水超采问题,并于2023年反馈。为落实整改,今年开春以来,民勤把各项节水措施用到了极致,但即便如此,全县的实际用水量仍超分配水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用三轮车拉水浇地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摄

828眼非法机井

从兰州沿连霍高速进入武威,再往北去进入民勤,正值农灌时节,公路旁便可看到红崖水库的来水滚滚而下进入干渠,傍晚,有村民骑着三轮车,从干渠拉来几桶在地里浇地。

在薛百镇,沿着地埂走,干燥的沙土很容易陷出脚印。一处写着“停”字的牌子竖在田里格外醒目。

2022年国家审计署驻兰特派办审计查出民勤县地下水超采问题并指出828眼非法机井。近日,澎湃新闻在民勤多地走访看到,不少乡镇都立有机井关停的牌子。在薛百镇何大村,一眼编号为184的机井关停后,旁边的取水管道也被废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勤县薛百镇何大村一眼机井已关停立牌

据何大村村主任梁存泰介绍,这口井开凿于上世纪80年代,是村集体打的水井,由于历史原因,取水证丢失,在更换电子证时没有纸质证件,就成为“非法机井”,准确的说是无证机井。

在民勤,每眼合法的机井都安装了取水计量设施,取多少水有固定的指标。184号机井关停后,它此前浇灌的田地就只能通过周边几眼机井分摊来浇地。

“今年村里的400亩地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292亩地采取了休耕。”梁存泰说,关停后,184号机井旁边的农田用水通过周边其他井水铺设管道带动,以及休耕,基本能满足灌溉用水需求。

在薛百镇,这种无证机井有16眼,目前已全部关停。

“无证就是非法的,必须关闭,但现在不能‘一刀切’,有的不具备立马关停的条件,可能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关闭。”甘肃省水利厅相关人士说,民勤县828眼非法机井已制定关停计划,目前已关停228眼。

休耕

在民勤,三产用水中农业用水占比八成多,农业灌区分为河灌区、井灌区和井河混灌区,河灌区的水是石羊河流域红崖山水库放下来,井灌就是通过打井,取用地下水。

近年来,民勤的地下水用水量一直超标。澎湃新闻从民勤县水务局获悉,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仅2010年通过关井压田等措施,达到了核定用水量,其后年份都超出计划用水。

“2021、2023都是枯水年份,地表水来水减少,地表水用得少了,地下水用得就超了。”民勤县水务局一位负责人说,民勤各行业核定的用水量为3.41亿立方米,今年全县计划用水量5.93亿立方米,计划的用水指标依然超标。

从数据来看,民勤的耕地面积近十年一直在增加,农业配水面积与实际耕种面积也并不相符。2009年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民勤县耕地面积为178.06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24.05万亩;2019年民勤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民勤县耕地面积为179.63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1.05万亩。耕地面积十年增加1.57万亩,基本农田增加7万亩。民勤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按照先进值计算,农业配水面积只有126万亩。

“今年每个村的用水指标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压减20%-30%。”梁存泰说,今年每家每户都划定了休耕轮耕的面积。“村里人为了节水,又不影响收入,就同意休耕,这样可以从之前广种薄收,收入不多,到现在把好的土地用起来,通过高效节水等措施提高亩产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勤县夹河镇已关停的机井旁废弃的取水设施

据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为落实审计问题整改,民勤冬灌开灌前完成了2023年度人均2.5亩配水面积核查和确认工作。民勤县计划采取轮作休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技术运用、种植结构调整(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压缩玉米、洋葱等高耗水作物,推广葵花、茴香、马铃薯等高效节水作物)、发展日光温室等措施办法,逐年压减农业用水。

在采取系列节水措施的基础上,2022年开始施行土地休耕,通过自然资源部门的图斑控制休耕面积,2024年民勤增加了休耕面积,全县轮作休耕面积21.24万亩。

人水矛盾加剧

民勤所处的石羊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由8条河流及多条小沟小河汇流而成,过民勤蔡旗断面,流入民勤绿洲。卫星图上看,民勤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边缘,是阻隔两大沙漠合拢、南侵的“绿洲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羊河流域区位图

但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一区域的平均气温持续升高。根据兰州市气象局的监测,1991年—2023年,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1℃。石羊河流域的升温高于区域平均值,为平均每10年升高0.7℃。

气温上升有可能会使降水量增加,但升温同时会导致蒸发量增加,可能抵消甚至超过降水量增加的作用,无助于解决干旱缺水的程度。民勤县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民勤平均气温10.5℃,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年均蒸发量达到1119.7毫米。水资源矛盾尖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百镇何大村灌溉土渠

气候变化又使得水资源矛盾加剧:甘肃省水利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民勤县水面蒸发量较多年平均增加32.8%;民勤县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为山前侧向补给,2016年以来石羊河流域出山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减少13.0%,地下水补给呈减少态势。

气候变化对民勤的影响还体现在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上,陈芳说,2022年7月31日的大暴雨,再加上随之下了一个月的连阴雨,使晚熟蜜瓜损失惨重。2023年又遭遇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这更加剧了人水矛盾。

寻找外调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崖山水库放水口

眼下,民勤正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并为三年后的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做准备。

而“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申报的前置条件,就是实际用水量不能超过分配水量。如何压减超标水量是摆在民勤面前的难题。

民勤计划采取轮作休耕、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技术运用、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日光温室等措施办法,逐年压减用水量。在全面落实深度节水控水等措施基础上,针对石羊河流域仍存在的水资源供需缺口,甘肃省水利厅表示,将积极争取外流域调水,近期建成景电二期提质增效,远期规划建设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引大延伸增效)工程调水,逐步解决民勤县分配水量和实际用水量不匹配的矛盾。

甘肃省水利厅在回复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将指导民勤县进一步完善节水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特别是在农业节水方面,加快推进民勤县红崖山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重点对老旧干支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进行改造,减少漏损,提高输水效率;开展石羊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冬灌灌溉定额研究,提出适宜非生育期冬灌灌溉定额,最大限度压减非必要冬灌用水;刚性落实“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总量、强度“双控”,全面落实农业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和分类水价制度,加大超总量、超定额用水的成本,促进节约用水;持续加强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节水政策宣传,提升广大农业用水对象增强节水意识,广泛运用适宜地域特征的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从目前民勤县水土资源条件和节水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以上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但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长远来看,还是要通过实施外流域调水来有效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难。”甘肃省水利厅回复称。

甘肃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补充道:“针对超出的地下水,民勤采取的主要办法是休耕轮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的休耕轮作力度特别大,另外,我们预计两年内,逐步把整个县的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在全面落实深度节水控水措施的基础上,民勤的用水量仍存在供需缺口怎么办?一是通过外流域向民勤调水,如果仍超预期,只能将来在省内调剂用水指标。”

民勤的高效节水灌溉率比例达到77%,这已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节水的空间非常有限。上述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只能通过外调水这种方式才能解决供需矛盾的问题,“从水利部门的角度,当前能做的是加快推进红崖山灌区的节水改造,重点跟进节水工作进展,另外通过景电二期提质改造工程,提高骨干工程的输水率,减少浪费和漏损”。

(本文中黄慧存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