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桃花盛开,一阵微风吹过,飘散的花瓣洒落在行人的头顶和肩上,宛若一场美丽的“粉雪”。花瓣下,少女红盖头底下露出的稚嫩脸庞,正值十三四岁的她们即将步入婚姻殿堂。这是中国古代一幅美好却又令人唏嘘的景象。

在古代,十三四岁的姑娘就要被迫出嫁。她们的身体还很娇弱,精神也非常稚嫩,却不得不面对婚姻家庭的重担。这其中有着中国古代独特的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重男轻女思想盛行,女儿被视为累赘

在中国古代父权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盛行。人们认为生儿育女,儿子才能继承家业,传宗接代,女儿嫁出门后就与生养她的娘家断绝关系,对娘家不再有任何贡献。因此,养育女儿的成本对古代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道:"欲将心事对月说,碧海无波夜有星。天明独自远行,满载愁绪至谁程。"李清照从小生活优越,但好景不长,门当户对的好婚姻被迫解除,沦为寡妇之后,生活顿时困顿起来。作为女子,想要在古代社会获得尊严与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女孩的生存环境往往很艰难。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女婴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即使活到成年,女孩子也常常受到忽视。《红楼梦》中王熙凤深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她小时候父母对她冷淡,养育不周,长大后又被迫改嫁给已有妻室的王熙凤,遭受婆婆的讥讽羞辱。

在饥荒或经济困难时期,重男轻女的思想表现得更加明显。许多家庭会选择牺牲或抛弃女孩,以保全男孩的生命。因为生存资源有限,养一名女孩对家庭来说意味着浪费。

因此,古代父母普遍倾向于早早将女儿嫁出去,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也符合社会观念,不会受到诟病。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就这样在重男轻女思想的压力下被迫结束了她们的童年时光,不得不进入婚姻的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为减轻家庭负担,女孩早早出嫁

在古代,大多数普通人家依靠种植自给自足,收入有限。养育孩子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女儿出嫁后就少了一张嘴要养,所以把女儿早些送出去,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张大千的母亲,就是在经济条件困难的情况下,被迫在12岁的时候就订婚。虽然张大千的外祖父后来找到更好的人家作为女儿的婚姻对象,但也只是将年龄提高到15岁。在古代,女孩子没有选择自主婚姻的权利,全部听从父母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普通人家会早早将女儿嫁出,就连王公贵族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历史上,很多公主、贵族小姐在10多岁时就被迫与不相识的男子结为夫妻。

比如唐玄宗的女儿李仙姑,10岁时就被送到河西赵国长公主身边学习,并被指婚给窦怀贞。李仙姑还没到河西,窦怀贞就去世了。玄宗又把她许配给节度使哥舒翰的儿子哥舒继曜。李仙姑不满14岁时就被迫与哥舒继曜完婚。

可以看到,无论贵族或平民,父母都倾向于早早将女儿嫁出,减轻养育的负担。女孩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父母安排,在稚嫩的年纪就进入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医疗条件差,忽视女孩身体成长

在古代,医药不发达,对女性身体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也缺乏认识。十三四岁正是女孩二次性征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项机能都在快速成长。但是,古人对这一点知之甚少。

另外,在古代封建礼教体系下,妇女地位低下,父权制度压迫妇女发挥能力。大多数女性终生被困在家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医生。即使生了病,也难以得到妥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女性经常被迫从小缠足,柔弱的女孩站也站不稳,更何况奔跑。缠足造成的身体畸形更增加了生育风险。然而为了满足男性的美学要求,女孩不得不蒙受折磨。

在人们对女性身体发育规律和健康状况知之甚少的古代,女孩十三四岁第二性征刚刚出现,就被认为已经具备了生育能力,可以为男性传宗接代了。殊不知,这对女孩的身心健康都是巨大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平均寿命短,怕来不及生育

根据历朝历代的统计数据显示,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很短。男性的平均寿命约在40岁左右,女性也只有50岁上下。

以明朝为例,男性平均寿命只有46岁,女性为51岁。人们普遍认为,女子如果推迟到20多岁再嫁人,那么与丈夫的相守时间将大大缩短,来不及生养多名子女。因此,为了让女儿尽早生育,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赶紧将她们嫁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许多姑娘刚生完孩子不久就因产褥热等疾病夭折。她们来到这个世界,也就随即离开,甚至没有时间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