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春节期间,毛主席准备在颐年堂宴请一位特殊客人,为此他叫上了程潜、章士钊等人。

刚入席时,主席就神秘兮兮地对他们说:

“今天请你们来啊,是要你们陪一位特别的客人吃饭,这个人曾经可是我们所有人的顶头上司哦!”

就在大家疑惑之际,门外缓缓走进来一个清瘦的男人。

毛主席一看到他就亲切地同他打招呼,然后转过头对他们介绍:

“你们不认识他吗?这位可是曾经的宣统皇帝呀!”

四人这才恍然大悟,这位“特殊客人”竟然是末代皇帝溥仪,章士钊还曾写文公开谴责过他。

如今的溥仪一副谦逊的普通公民模样,丝毫没有往日帝王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间,毛主席突然问起传国玉玺的下落,想为之一观,结果溥仪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引起一片哗然。

溥仪回答了什么?毛主席又为何要宴请溥仪呢?这还得从溥仪离开皇宫时说起……

被无限利用的前半生

1924年,西北军阀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派兵攻入紫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驻留在紫禁城里的末代皇帝溥仪以及满清遗老们瞬间成为惊弓之鸟。

他们来不及反应,也没能力反抗,只好四下躲藏,任由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带着人在紫禁城搜刮财宝。

为了恐吓溥仪,鹿钟麟声称自己已经在城外架了大炮,要求溥仪等人在两个时辰内必须全部离开紫禁城。

一些不愿离开的满清遗老愤怒地斥责:“你们怎么能以下犯上!”

鹿钟麟听到这话哈哈大笑:

“大清朝都灭亡13年了,还有个皇帝住在紫禁城,简直可笑至极!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是全国百姓的呼声,我这可是顺应民意。”

遗老们无法反驳,面面相觑,最后只得灰溜溜地收拾行李。

临别之际,溥仪望着自己生活了16年的地方,心底不免泛起一丝落寞,尽管自己当初来到这里,也只是出于利用。

那是光绪三十四年间,正值隆冬,被囚禁多年的光绪帝宣告病危。

为了延续大清朝的统治,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操控皇帝,慈禧下了一道圣旨召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进宫,当成储君抚养。

然而慈禧与大清朝的气数都已到了尽头,溥仪3岁即位,6岁就面临下台的局面。

1912年,溥仪被迫签下退位的诏书,封建帝制宣告终结,中国进入了民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与袁世凯签署了协议,虽然他已退位,但仍能与一众满清遗老居住在紫禁城内,不仅能享受民国政府的优待,还能在一方小天地里继续当他的“皇帝”。

溥仪自己也清楚,他这个“皇帝”没有实权,不过是他人手上的一颗棋子。

溥仪的命运转折点就是在1924年,冯玉祥发动兵变,将他赶出紫禁城。

身为满清皇裔的溥仪倍感屈辱,心里也埋下了光复清朝的种子,也正是这个执念,导致他后面铸下大错,成为人人唾弃的“叛国贼”。

溥仪离开紫禁城后,先是在天津的住处生活了7年,期间不断地巴结列强,希望能借他们之手帮自己重建大清,夺回皇权。

这时日本人对他抛出了橄榄枝,并且认可了他的皇室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溥仪坐上了前往日本租界的汽车,日本人对他尤为重视,还把使馆里最高级的房间让给溥仪居住。

溥仪在日本租界里迎来了自己的二十岁寿辰,为了给他庆生,日本公使特地下令把使馆礼堂布置得如同皇宫一般,还邀请了满清贵族遗老,就连下人也是清朝人的打扮。

溥仪在日本人的优待下越发自得其乐,也更加信任日本人的安排。

他自认为日本人是真心在帮他做事,殊不知这些都是日本人的糖衣炮弹下的阴谋。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就筹划在东三省组织一个“傀儡”政权,方便更好地统治,而溥仪就是他们挑选出来的最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了哈尔滨,东三省全部沦陷。

3月底,伪满洲国建立计划开始实行。

溥仪被身边的人劝说着来到东北,准备延续清政府的“辉煌”,结果刚抵达旅顺,溥仪就被告知,所谓的“满洲国”其实就是日本控制下的“傀儡”,并不是大清复辟。

而更让溥仪生气的是,关东军的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见溥仪时并非称他为“陛下”,而是“阁下”。

在溥仪心中,全东北的土地以及东北的三千万人民,都抵不上那一声“陛下”,取消皇帝的称号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要他执政“满洲国”,那就必须延续皇帝称号,日本人选择让步,让溥仪先实习两年,之后再恢复帝制,溥仪这才同意。

1934年3月1日,28岁的溥仪再次即位,成为“满洲国”的皇帝,但这却是又一次被他人利用和操控。溥仪完全没有实权,人身自由也遭到了限制。

溥仪想穿龙袍,但关东军规定他必须穿军服,龙袍什么的只能祭祖的时候穿穿。

然而溥仪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征求关东军的许可才能进行,就连祭祖也得请示,日本人不允许的话,他连老祖宗都拜不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溥仪的心态从一开始复辟大清的满腹热情,慢慢变得麻木,到最后甘愿充当日本人的盖章机器。

直到日本战败投降,溥仪的“傀儡”生涯才彻底宣告结束。

“战犯”变“公民”

1945年日本宣告投降那天,溥仪也顺势颁布了自己人生中第三次“退位诏书”。

溥仪清楚地知道,自己做“傀儡”这些年外界对他叛国求荣的评价,因此为了逃避罪责,他选择听从日本人的建议逃去日本。

但他还没等来日本的飞机,就先等来了苏联的飞机。

溥仪等人因而被押往苏联的远东地区,先是被单独关押在一栋别墅当中,后被转送到内务部第45号监狱,与日本战犯同住,为东京审判准备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8月,东京审判时溥仪作为“满洲国皇帝”出庭,瞬间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

溥仪在法庭上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受到日军操控的被迫害者,一律否认自己投敌叛国的行为,声称那是自己被绑架的结果。

溥仪不知道的是,他的谎言间接地掩盖了日本人的种种阴谋。

一个美国的律师看不下去,对着溥仪嚷道:“虽然你把一切都甩锅给日本,但你始终也是参与其中的罪犯!你终究逃不过中国政府的制裁!”

东京审判结束后,国民政府提出让苏联交还溥仪。

苏联为了避免美中两国利用溥仪来制造一些反对苏联的离间活动,从而不愿意放弃溥仪的控制权。

而溥仪在苏联拘留期间,一日三餐尤为丰富,还给他配了医生护士给他定期检查身体,治疗疾病。

溥仪也不用参加劳动改造,生活起居还有侍从伺候,他只需要每天诵经,修行功课即可,可以说除了没有人身自由,其他都十分轻松。

溥仪还担心,如果自己被遣送回国,势必会遭到判决,落得不好的下场,因此他还向苏联提出申请,请求斯大林允许他永远留在苏联。

他也不忘讨好身边的苏联官员,对监狱管理人员毕恭毕敬,有求必应。

有个苏联军官看上了溥仪一块价格昂贵的手表,溥仪心领神会,二话不说就摘下来,将手表戴到了军官手腕上。

监狱里的一个翻译官捏准了溥仪的心思,更是屡次讹诈他的财产,溥仪也是次次上钩。

为了能长久地留在苏联,溥仪甚至还申请要加入苏联的共产党。

于是他找到看守的军官询问:“你们布尔什维克接不接受皇帝加入?”

看守的军官看穿了他的意图,斩钉截铁地回答:“不会,布尔什维克从不接纳皇帝,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以后,我相信都不会。”

溥仪还颇为遗憾地感慨:

“这太可惜了!我以为自己会是第一个呢。”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2月毛主席访问了苏联,在会谈中提出引渡溥仪等日伪战犯。

苏联既尊重新中国的国家主权,同时也为维护中苏两国之间的友谊,对这个要求给予支持。

溥仪得知此事后十分担心自己的命运,为此表现得十分神经质,更是几度想自杀了结,但听说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蒋介石掌权了,溥仪担忧的心稍稍落了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溥仪被引渡回国,此后被关押在抚顺的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直到1959年十周年国庆前夕,溥仪才等来了特赦。

经过将近十年的改造,溥仪由一个罪行累累的“战犯”变成谦逊的普通公民。

而当皇帝的事也早就恍如隔世,是新中国给了他重新生活的机会,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他也是关怀备至,溥仪很是感激。

毛主席设家宴盛情款待

1962年,正值新春佳节,毛主席在颐年堂摆设了一道家宴,要宴请一位特殊客人。

为此他还特地邀请了:程潜、章士钊、王孝范以及仇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入座不久,毛主席就郑重地对他们说:“今天请你们来啊,是要你们陪一位特别的客人吃饭。”

见他们面面相觑,疑惑不解的模样,毛主席更加神秘兮兮地说:“这个人曾经还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哩!”

此话一出,大家伙更是一头雾水。

而就在众人疑惑之际,门外缓缓走进来一个男人:大约五十多岁的模样,清瘦削长的身形,戴着一副眼镜。

面带微笑,举止大方,气质不俗,但他穿着朴素,看起来既不像国家领导人,也不像社会名流。

毛主席上前握住他的手,亲切地问候几句,这才回过头来对大家介绍:“这位是曾经的宣统皇帝溥仪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这位客人的确够“特殊”,而溥仪也谦虚地点点头,在主席一一介绍时还起身鞠躬,完全没有皇帝的架子。

入座时毛主席让他坐上席,还开玩笑地说:“当年我们都是你的百姓,如今你身为客人,于情于理都应该坐那里。”

当时正是国家困难之时,家宴也只能从简。

和皇帝曾经的满汉全席,山珍海味不同,眼前的菜只有简单的苦瓜、辣椒、豆豉,大米饭加馒头,再配点葡萄酒小酌,就足够了。

毛主席一边吃一边对溥仪介绍,说湖南人都是无辣不欢,没有辣椒根本吃不下饭。

说完还给溥仪夹了一筷子菜,溥仪吃完后瞬间被辣出热汗,但还是忙着夸赞:“不错不错。”

毛主席幽默地打趣他:“看来你这个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

说完还讲了他们曾经写文怒斥溥仪,推翻皇帝的事,不过,溥仪如今早就看开了,也被他们的事迹逗得前仰后合,场面很欢快。

这时毛主席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溥仪发问:

“我有件事一直很好奇,当年你离开紫禁城以后,有没有带走传国玉玺?它如今在哪呢?”

溥仪脸上闪过一丝遗憾,尴尬地说:“其实我也没见过传国玉玺,也不知道它如今在哪儿。”

所谓传国玉玺,相传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刻而成,想传承千秋万代,但其实在很久以前,这块传国玉玺就已经失落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的朝代都是自己制作玉玺,清朝更是换一个皇帝就刻一个玉玺,从清太祖到宣统,就足足25块玉玺。

当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时,就曾被他要求交出传国玉玺,可连祖上都没见过的东西,溥仪又怎么可能会有呢?

听完他的讲述,毛主席还略显遗憾地表示,自己本想看看有名的传国玉玺。

随即还宽慰他:“没事,玉玺这东西象征着封建帝制,如今已经是新中国,自然也就不需要什么传国玉玺了。”

吃完饭之后,毛主席开始和溥仪谈话,得知他在抚顺时就已经和“福贵人”离了婚,毛主席关心地问他有没有再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如实回答自己尚未有结婚的打算,毛主席立马劝他:“年纪不小了,总得找个人互相照顾,不过婚姻之事也不能马虎,一定要找个合适的,这可是关乎后半生的。”

临别前,毛主席与溥仪合影留念,章士钊还打趣道:“这可是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啊!”把众人逗得捧腹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合照一直被溥仪好好保存着,只可惜在动乱时,照片意外丢失,这也成为溥仪的终生遗憾。

他不止一次地对亲友们说:“虽然合照不幸遗失,但毛主席对我的关怀,早就铭记在心了。”

1964年,毛主席在主持春节座谈会时对众人表示,一定要好好地照顾溥仪,他曾经是大家的顶头上司,我们都做过他的老百姓,理应多多关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溥仪生活不太好,每月的薪水仅有180元,毛主席便从个人的稿费中抽出一笔钱送到溥仪家中。

溥仪感动不已,但他当时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刚刚出版,也会有一笔不少的稿费,便想婉拒。

还是章士钊再三劝他,溥仪这才收下,对于毛主席的关心,溥仪感激涕零,并铭记在心,始终难忘。

诚然他曾经犯下大错,但新中国给了他忏悔的机会,让他从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转变成一位谦逊有礼的普通“公民”,让他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温度。

1964年,溥仪患上了肾癌,得知此事的毛主席还曾多次表示慰问,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1967年10月17日,61岁的溥仪因病离世,这位末代之君结束了自己被利用、被操纵的悲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