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毕业典礼上致辞 采访对象提供

6月20日,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该校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以“创新”为主题,激励即将奔赴未来的复旦学子们。他说,让创新成为生活方式,用创新写好自己的“无字之书”。

金力首先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说道,今天的中国,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国家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创新者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生选择创新之路,意味着更主动地面对未来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更创意地破解各种条件和资源困难,更坚毅地承受更多质疑和批评、孤独和压力,更大胆地挑战新领域、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曲线,因而将看见更靓丽的风景、迸发更多的激情、实现更高的超越、获得更深的共鸣,磨砺自己更强大的内心,促进世界更美好的改变。

金力引用老同事、已故的钟扬教授留下的一句话“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阐明了创新与卓越的关系。金力说,“卓越而有趣”是复旦人的生动写照,复旦人因为创新而卓越,因为创新而变得有趣。

金力鼓励学子们要做“大局观玩家”。他认为,这不仅是电子游戏高手的成功之道,也是创新者的成功之道。“王者大佬”会制定策略、预判局势、调配资源、把控节奏,持续积累优势,进而取得胜利。现实中,创新者不仅要审视前沿与趋势、识别机会与风险、布局长远与眼前,还要敢当责任、勇于冒险、灵活应变、沟通合作、实现共赢。

金力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表示,人的一生,要读两本大书。读“有字之书”,学习和传承人类已有的知识智慧;读“无字之书”,“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通过实证、实践丰富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理解。

金力认为,用创新写好“无字之书”、走好人生之路,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脚下勇探“无字之境”。今天的时代,科学和创新范式正在发生变革,知识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作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新时代的创新者,必须走出舒适区、拥抱新范式,主动适应新要求、新环境。比如,这两年,复旦许多学科、团队和老师主动投身科学智能创新范式的开拓。从最底层的AI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工具研发,到多模态大模型的训练、迭代和应用,再到物质科学、大气科学、生命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垂直领域,都涌现了不少世界领先的可喜成果。复旦人有与世界高手比肩而进的决心。AI赋能千行百业,同学们不论身在何方,都应该抓住机遇、勇往直前,成为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一份子。

第二重,手上善解“无字之题”。创新的本质,在于迎接挑战、解决问题。比如,近年来,复旦不少人文与社会科学老师探索新文科的创新转型,把服务“国之大者”、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放在最核心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传统治学方法的现代化转型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证实践研究和党的创新理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相融合,服务文化软实力提升和支撑科技硬实力可持续发展相统筹,建设了一批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和文科实验室,体现了复旦学人的时代担当。同学们踏入社会后,要证明自己的责任担当,就要用智慧和双手解开一道道“无字之题”,在不断试错、不断砥砺中锤炼自己的报国意志和创新能力。

第三重,胸中甘立“无字之碑”。中国古代有立“无字碑”的传统,体现了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敬畏之心和功过留待后人评的谦逊态度。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一代代复旦人都是为国创新的行动派、实干家,行胜于言。新征程上,许多老师投入强国洪流,国家有需、闻令而起,加入多场解决“卡脖子”问题攻关会战,服务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应用环节突破的喜讯传来,把快乐藏在心里,不计较个人得失。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