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上期,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它随着不同的民族形成而诞生,注定也只能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而在此期间,想要保持民族间的和谐,就只能从如何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入手。针对这个问题,世界上有两种主流模式,即苏式的民族识别模式和美式的“大熔炉模式”。上期对于苏式民族识别模式已经详细解读,本期我们就来深度解读美式的“大熔炉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式大熔炉模式的先天条件

民族,这个词在官方的用法中,指的是无论个人的出生地或起源,它是所持国家护照的公民身份。民族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才得到了一个最广泛的意义,因为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中,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掠夺与被掠夺、征服与被征服、同化与被同化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在人类近代的民族国家建立以来,才有了现代意义的国家(国族)认同,这就是民族国家认同。国际上通常都=谨慎地使用“民族”(nation、nationality)一词,如只在讲中华民族等国家民族时才使用“民族”一词,对汉族和各少数族仍基本保留原称呼,称为“某族”,亦或者是美利坚民族与某“族群”(ethnic),而不直接使用某某“民族”的称呼,就是为了淡化内部各族群的所谓“民族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某族群”替代“某民族”就是美式“大熔炉模式”的民族政策实现民族融合的策略。当今世界推行美式“大熔炉模式”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我们会发现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皆是前殖民国家,除了印度外,其人口几乎均由移民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对于印度,就像泰戈尔所说“印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 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因为当当年英国人入侵时,面对的并不是一个强大完整的印度帝国,而是大大小小500多个、使用着1600多种语言的邦国,而且互相之间打得一塌糊涂。这500多个邦国被英国逐一征服后,才整合成了今天的印度,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散装”的印度推行“大熔炉模式”的前提跟那些前殖民国家没有多大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谓美式“大熔炉模式”?

所谓的美式“大熔炉模式”,就是政府不对族群(种族)实体进行法律、政治等实体方面的认可和标识,不给予族群(种族)集团以法律上的承认,只在社会生活中把国内具有不同国家或地域来源、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等特点的群体称为“族群”(ethnic groups),国家千方百计通过国籍法、移民法、英语教育、立法、司法、行政、传媒等公共政策和法律,着力构建一个不分来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的统一的“大民族”和国家公民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美利坚民族与美国人这样的身份。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国内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小族群(种族)1500多个,但美国的任何族群成员都只能是一个公民,国家规定:不得以种族身份为理由在任命、选举、教育、工作机会等方面给任何人以优待或歧视,不允许“种族(民族)自治”;美国公民的身份证明中也没有“民族”(种族、族群)的内容;不管人们原来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只要加入美国国籍,就成为且只能成为美国人和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真实情况是,印度安人有所例外,因为作为四万年前就途经欧亚大陆桥从亚洲迁往美洲的土著居民,在哥伦布到达他所认为的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度安人已经约有3000万之多,而居住在美国、加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约有150万人,所以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成为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这些分布在格兰德河以北的上百万印第安人却在从遗传、语言、社会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至少存在着400种互不关联、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着多种多样的人体类型和语系。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自然也给了西方殖民者莫大的机会,于是从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就开始向北美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1620年,第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号帆船驶入新英格兰地区的普利茅斯,为了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公民自治社会,他们签订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政治性契约——《五月花号公约》,从而奠定了美国的根基。到18世纪中叶,北美东海岸的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它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拥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后来随着殖民地扩张,这13块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发生了对立,于是便有了1775年的独立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美国公民身份和入境事务局在全国为约7800名新移民举行了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来自韩国的女士和她的女儿参加入籍仪式。

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西进运动,领土从大西洋扩张到了太平洋,面积几乎扩大了10倍,成为了两洋大国。广袤的新国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来移民来此“淘金”谋生。于是组成美国的人口并不再是单一的欧洲白人(包含了昂撒裔、爱尔兰裔、德裔、意大利裔等),而是混合了各种肤色、信仰的移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2023年美国总人口约3.33亿,其中非拉美裔白人约占57.8%,拉美裔占18.7%,非洲裔占12.4%,亚裔约占6%,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爱斯基摩人)占1.1%,夏威夷原住民或其他太平洋岛民占0.2%。通用英语。其中人口中约46.5%信仰基督教,20.8%信仰天主教,1.9%信仰犹太教,0.9%信仰伊斯兰教,0.7%信仰佛教,0.5%信仰东正教,1.2%信仰其他宗教,22.8%无宗教信仰(少部分人群属于多宗教信仰被重复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美国公民梦取代“种族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大熔炉模式”存在天然的优势因素,因为这类移民国家根本无法推行苏式的民族识别模式,就拿非拉美裔白人来说,它本身就包含了欧洲白人和来自中东阿拉伯的闪米特人、波斯人等,而欧洲白人又包含了日耳曼人(英德荷瑞挪丹冰)、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罗曼人(法意西葡等)、希腊人等,所以难以进行清晰的民族划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在开发美国广袤国土的时又存在广泛的合作和融合,所以族群交融一直都在,强行民族识别估计很多家庭都要被拆分成不同民族属性。当然这种只强调公民不分民族(种族)身份的权利和义务平等而,难免会产生一些族群摩擦和族群冲突,但是却能够有效地防止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演变为民族分裂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平权运动中的激进派黑豹党

就拿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矛盾非常激化的时期来说,当时黑人在全美114个城市发起暴动,当时黑人精英分为两派:一派是激进的黑豹党,提出如果不让他们建立一个黑人的美国,就要毁灭白人的美国;另外一派是理性派,代表是马丁・路德・金,他提出黑人要求的不应该是独立也不是要求任何优惠特权,而是真正平等的公民待遇,且坚决反对使用暴力达到这一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希望过去奴隶的孩子跟奴隶主的孩子能够真正平等地生活在一起,这是面对现实的理性追求。2008年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他之所以能以比对手多出173张选举人票的巨大优势当选美国总统,绝不仅仅是因为黑人支持,因为黑人最多只有13%的选票,而是因为有大批的白人选民支持了他。这至少说明了,美国主流社会并不认为肤色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在美国大街上,一个黑人开车撞到了一个白人,他们可以要求警察来处理,也可以上法庭打官司解决,周围人不会站队,因为这是两个公民之间的问题。但如果在西北某些地方就有可能被周围人按照民族分为两个群体,各自支持本族人,却忽视了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甚至被恶意传播到网上放大后引发的滔滔民意更是会干扰正常的司法程序。这也是牵涉民族问题国人通常会三缄其口的原因,但问题并不是保持沉默就不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内容感触颇深,他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但追求的梦想是一个平等相待的公民之梦,而不是暴力之梦、种族分裂之梦或者宗教圣战之梦。而且奥巴马演讲过的《我们相信变革》、《我父亲的梦想》、《无畏的希望》等内容,没有强调黑人利益,而是都在讲全体美国人的利益,所以奥巴马能当选美国总统,不是因为他是美国黑人精英,而是因为他是黑皮肤的美国精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丁・路德・金的这种“公民梦”是超越“种族梦”的,这深刻影响到了美国新民权法的颁行,它领导的黑人非暴力抵抗运动,让美国南方261座城市取消了种族隔离。所以奥巴马成其“激发了美国人的良心”,被誉为20世纪的黑人摩西。相反东方却有一些人的“民族”意识超越了对国族和国家公民的认同,这个质的差别,是民族地区很多问题出现的重要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美国也有内部分裂的隐患,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但问题是这两个州存在独立呼声的原因跟民族问题毫无关系,大多是因为政治经济因素。就拿德克萨斯州这个可以不飘扬美国国旗却永远飘扬孤星共和国旗帜的州来说,作为美国最大的能源和化工州,德州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美产量的1/3和1/4,经济总量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居第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大型油气田集中在南部几个州,尤其是墨西哥湾沿岸的德克萨

此外德克萨斯州曾是一个独立的孤星共和国,后来加入美国是通过签订条约的方式,而且孤星共和国得独立本身就是靠打败原宗主国墨西哥实现的,这些独特的历史记忆是美国其他州没有的,再加上自身经济发达,认为美国联邦政府不但一直在拿德州的税款救济经济落后的州,而且其推行的移民政策和政策倾向不符合德州利益,便通过闹独立来为自身争取更多利益。这与东方大国的族独是完全不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而言,美式“大熔炉模式”的种族政策有其形成的先天条件,其所构建的国族和国家公民意识对于国家的稳定无疑是有加持效果的,但这种强调民族融合的方式,在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格局的同时,也进一步磨灭了族群差别,对于族群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存在一定影响的,所以也要客观看待。

上期回顾:推行民族识别和划界既是苏联的顶级阳谋,为何也为解体埋下了隐患?

备注:本文是《美国合集》系列的第10章原创作品,仅为一家之言,转发请注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出处】,严禁抄袭。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