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学们在课间操练习形意拳。

6月19日10时,小店区北格镇辛村小学操场上,全校师生排好队形,开始每天的“武术”课间操。伴着铿锵的节奏,师生们打出一套行云流水的武术动作,整齐划一,颇具气势。这便是该校开设的校本课程——以形意拳为代表的武术课,传承非遗,强身健体。

武术进校园是辛村小学的一大特色。一、二年级学生习武术基本功,三年级开始学习形意拳课程,五、六年级学习棍、枪等器械,每日课间操,全校师生同练。

“我们一直在创新教学方式。课间操加入武术,让全校师生都能参与进来。从最初20来个孩子练,逐渐发展成为‘人人练武、全员会武’的局面。”马红生校长介绍,将传统武术中“武德”部分结合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自律、坚毅的品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辛村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辛村形意拳”更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应国家“武术进校园”号召,2010年,辛村小学将武术引进学校。经过十多年发展,学校确立“礼德教育”特色教育,建起武术训练基地,先后获得“小店区德育示范校”“太原市特色小学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成功举办太原市第九届青少年武术锦标赛。

马红生说,希望培养出更多热爱形意拳的孩子,把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不管我们的孩子将来走向何方,武术学习给他们带来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熏陶,都是终身有益的。”记者 王 丹 通讯员 尤一焱 李江伟 文/摄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