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无疑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战役。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东野战军,作为此战役的主力之一,其内部的将领们,如陈毅、粟裕以及谭震林等人,都在这场战役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谭震林,这位华东野战军的副政治委员,虽未参与1955年的全军评衔,但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贡献却是大将级别。建国后,他更是出任了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高位,这足以彰显他的卓越才能和深厚资历。

然而,这位身居高位的老将军,在回忆起淮海战役时,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那是1978年,距离淮海战役已经过去近30年。谭震林应老战友粟裕大将的邀请,前往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这次的行程,原本应是一次怀旧之旅,然而,谭震林在纪念馆内的一些发现,却让他大为不满,更是丢下一句话:贪天之功。

据谭震林的外孙王石达先生回忆,谭老在政治上最为敬仰毛主席,而在军事谋划方面,则对粟裕大将佩服之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谭震林却发现了一些与历史事实不符的言词和布置。其中,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中原野战军在战役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而华东野战军则被描绘成了“偏师”。

更令他气愤的是,某些中野的负责人被描述成了淮海战役的指挥者。

对于这一切,谭震林感到十分愤怒。他深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奋斗的结果,但华东野战军无疑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甚至连中原野战军的统帅刘伯承都曾公开承认。然而,在纪念馆的展示中,这一切却被歪曲和淡化了。

谭震林认为,淮海战役的总体战役指挥者是中央军委毛主席,而具体军事层面的指挥则主要由粟裕大将负责。他对于将战役指挥者的荣誉归功于别人的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在他看来,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参与战役的将士们的不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淮海战役后期成立的“淮海战役总前委”中,邓公担任书记,其他成员包括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这个总前委主要起到的是协调和后勤保障作用,而在具体的作战指挥上,总前委并未向前线的华东野战军发出过任何指示电报。

因此,谭震林认为个别首长“指挥淮海战役”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谭震林的这次徐州之行,虽然因为纪念馆的展示问题而显得有些不愉快,但他的直言不讳和坚持历史真相的态度,却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他的行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和了解淮海战役的真实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担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上将也曾对淮海战役的功绩归属问题发表过看法。他认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主席的部署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能将其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震林作为华东野战军的重要将领,他深知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来之不易,背后都蕴含着无数将士的鲜血和汗水。

因此,他十分看重集体荣誉,不希望战史和军事宣传被歪曲或夸大。他的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历史的尊重,也彰显了他对战友们的深厚情感。

在回顾淮海战役的历史时,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地看待每一支部队和每一位将领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场战役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像谭震林这样的老将军们的贡献和精神风貌,他们的直言不讳和坚持真相的态度,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粟裕是我的战友里最会打仗的,淮海战役他立了头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不仅是对粟裕个人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整个华东野战军以及所有参与淮海战役的将士们的肯定。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珍惜他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