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毛主席乘坐的列车路过安徽蚌埠时,对相关负责人说一定要见见李葆华!

李葆华兴奋地去到列车见了毛主席,顺便汇报过去的工作。在谈到“四清”运动中,他讲到自己运用了毛主席的著作很好地解决问题。李葆华等人提出,群众很欢迎《毛主席语录》这本书,最好一个生产队发一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国文盲还有很多,《毛主席语录》在当时确实能很快提高普通老百姓的认知水平,看多了,普通老百姓也能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

李葆华是谁?

为什么毛主席特意见一见他呢?

李葆华是李大钊的儿子,是优秀的党员!

李大钊这个名字,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去铭记。他是反帝反封建先锋,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是毛主席的马列启蒙老师,他在1921年和陈独秀等人一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事业开天辟地的先驱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大钊

李大钊曾在《新青年》预言:“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出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毛主席对李大钊是感恩的,曾回忆道:"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李葆华作为李大钊的儿子,工作也做得很出色,所以毛主席见见他,鼓励一下他很正常。

李葆华是红色后代,低调做人,努力工作,不追求金钱财富,两袖清风,官至正部级,守着银行离休竟无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葆华

李葆华刚满18岁,其父亲被军阀张作霖抓捕,最后李大钊壮烈牺牲,六年才得以安葬!

李大钊被捕之前,他的好友周作人去沈士远教授的家中聚会,而李葆华与周作人的儿子周丰一是同班同学,周丰一邀请了李葆华一起参加聚会。由于要去到北京城外,当时的交通可没现在那么便利,所以当天晚上并没有回家,李葆华便就近住在清华大学的李乐光那边。

第二天,李大钊一家人被捕的消息传开,李葆华的同学沈尹默从报纸上得知了这条消息,连忙通知自己的哥哥沈士远保护好李葆华,让李葆华不要回到北京城内。

躲了大半个月,可最后等来父亲的牺牲!

那一刻,李葆华可能明白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就是当年毛主席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失去了父亲,自己也没有了人身安全,父亲走上革命这条路,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多的苦难。

李大钊英勇就义后,李葆华化名杨震,在进步人士的帮忙下,进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31年5月,和他父亲一样,加入了共产党,并出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

“ 九一八”事变后,李葆华放弃学业毅然返回祖国,所以他当时并没有取得学位,但他并不在乎?回国后在上海组织了“上海留日学生会”、“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会”、“上海反帝大同盟” 等,在大后方积极参与抗日。

在这段岁月中,李葆华没有利用父亲的光环,化名"赵振声",默默努力地为国家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一李葆华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的诞生。李葆华当时也在天安门城楼上,注意到他的人不多,虽已是40岁的中年男人,但仍是泪眼婆娑。

感慨父亲曾说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可惜父亲没有亲眼看到!

新中国成立,需要大修水利,确保农业发展。毛主席直接点名李葆华和原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一起合作主持新中国的水利工作。

修建水利是很辛苦的,李葆华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毫不犹豫,认真地投入到艰苦的工作当中去。还和傅作义约定好,出去考察,是要埋头干大事的,不搞那些声势浩大的欢送会,也不要收礼。

为了治理水患,李葆华和傅作义将军亲自翻山越岭,跑到深山里去考察,做好各种记录,为治理水患提供了一手资料。

为了更好地了解淮河的地理水文环境,经常坐着一条小木船顺流而下,在船上考察地势水流。小木船很简陋简陋,在江中行驶时也颠簸得厉害,遇到下雨还得撑伞,但李葆华依旧保持乐观心态,在舟中畅谈将淮河治理好后的美好前景。

1973年5月,李葆华出任贵州省委第二书记。上来就认真抓好农村,快速恢复生产。依旧经常亲自出行视察,在他的工作领导下,贵州省各项事业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葆华没有官架子,上班穿着普通衣服,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工作,经常下乡、下厂,当时有群众说他是微服私访,还给他起了个“李青天”的绰号。

能得到老百姓称呼“李青天”,那可是当官的荣耀,李葆华确实担当得起。

李葆华历来就保持着优良的作风。

抗战胜利后,李葆华的弟弟李光华被组织委派到冀东工作。路上,李光华特意到张家口见了李葆华一面,表达了想要去城市工作的愿望。

当时李葆华在晋察冀已任大官,对于弟弟的这个要求,他没有理会,李光华便知道了:大哥和父亲一样,是讲原则的人。

李葆华在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有一次访问茅台酒厂时,厂里送了两瓶酒,在他不知情的时候被秘书放进车里,知道后大发雷霆,坚决要把茅台酒还回去。

在平时的小事中,也可以看出李葆华的廉洁。

有一次李葆华在上班,新疆一朋友向他家送去了几袋葡萄干,家中的两个儿子还小,看到有吃的就拆开一包分着吃。李葆华下班回到家发现后,立马对孩子好好说:“要记住,我们只有一个权利,为人民服务。做了一点工作就收礼物,这不是共产党人干的事。”

送一袋水果干在现在大家看得很正常,但李葆华作为官员,深知拿礼领人情这事的不好,再小的事也讲究原则,教育孩子要懂得廉洁。

李葆华一直保持着廉洁奉公,用的家具很旧也不舍得换,像沙发都坐到凹下去了。组织觉得李葆华住的房实在是太破旧了,主动提出帮他调换新房,但李葆华觉得没必要换,于是说:“住惯了,年纪也大了,不用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葆华继承了李大钊的优良品质,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李葆华两袖清风,是个好官,对得起老百姓称他“李青天”,我们不仅仅铭记李大钊,也应该铭记他儿子李葆华,这样的人物应该让更多中国知道,让更多中国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