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国庆阅兵,此时新中国已成立十余年。

一些国民党将领,经过在功德林的改造,也深刻认识到怎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自由。

一批经过思想改造后的战犯,陆续被释放出狱,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

国庆期间,我党摒弃前嫌,邀请杜聿明参加阅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天,杜聿明无意中遇到一个人,脸色大变,高呼:“你不是死了吗?”

这个人是谁,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与杜聿明之间有着怎样的纠葛?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在突围时,被人民解放军俘虏,此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思想改造,逐步认清国民党政权本质,渐渐接受新思想,从内心根本上,思想发生改变。

由早期的抗拒,慢慢地接触,切身体会,到最后的积极改造。

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虽然身处功德林,但依然积极参加战后物资储备,为前线贡献个人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不止一次感叹,敢于同美国交手,并且胜利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确实站立起来了,从内心深处敬佩赴朝志愿军。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被释放。

之后,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中,担任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室专员,撰写文史资料,同时将自己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

我党对杜聿明既往不咎,甚至在周总理接见外宾的时候,还邀请杜聿明作陪,可见我党领导人之胸怀。

1962年国庆,我国筹备阅兵活动,国庆当天,邀请国内外各界人士参加,这其中就有杜聿明。

出狱三年来,杜聿明切身感受到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求,以及发自内心的笑容。

杜聿明欣然前往,此时他已经融入到了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

杜聿明本是著名的国军将领,在活动现场自然与很多人认识,大家互相问候、攀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热闹的场景里,一名中年男子,身穿我军将军服饰,一瘸一拐地走向杜聿明。

“光亭,可还记得我啊?”男子边说边伸出手。

杜聿明看着眼前的男子,有些熟悉的面庞却一时没有想起是谁,但也还是伸出手,与之握手。

很快,杜聿明脸色大变,脱口而出:“不可能,你16年前不是死了吗?”

原来,这个让杜聿明神情大变的男子正是吴瑞林,我国开国中将之一。

两人都很唏嘘,感叹世事无常。随着交流,我们也了解到两人的一段交集。

1946年,杜聿明率军与我辽南独立师交战,当时,吴瑞林正是辽南独立师师长。

杜聿明本以为那一战,吴瑞林战死沙场,甚至已经上报南京请功,哪成想,会在这样的场合下,再次见面。

尽管曾经各为其主,战场厮杀,但终究迎来和平,站到了一条战线上,过往终究成为历史,两人的恩怨也无须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当年到底发生了何事,吴瑞林本已经战死的人,“死而复生”呢?

这位开国中将,有些怎么不平凡的经历?

吴瑞林,1915年出生于四川巴中,家中兄弟姐妹4人。出身贫农的他,幼时经历苦不堪言。

年仅三岁,尚不记事的年纪,父亲就撒手人寰,剩下母亲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

不难想象,在那战乱的年代,生活有多么的悲苦。一家人勉强活着都成问题,自然也就没什么机会上学了。

吴瑞林聪明、懂事,对上学也不强求,自己偶尔偷偷跑到私塾“偷师学艺”,也算是勉强识得几个大字,稍微懂得点道理。

但这种情况没有维持多久,家里的生活条件,让他不得不停止,出去找活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满10岁,有了些许力气,吴瑞林就独自外出打工、赚钱,养活自己的同时,争取帮助家里减轻负担。

几乎底层贫苦人做过的小工,他都干过,吃苦、挨累没有抱怨,可即使这样,他也只能勉强养活自己。

饥寒交迫的生活,让他无暇他顾,家里的忙也就帮不上多少了。

直到1928年,吴瑞林的生活迎来转机和改变。

这一年,仅仅13岁的吴瑞林,无意中接触到了我党党员吕子谦,在他的感染下,慢慢觉醒了革命的火种。

从此接触革命,参加革命,走上了一条他从没有想过的道路。

吴瑞林年龄小,但却聪明伶俐,善于随机应变。从共青团做起,当过交通员,传递情报。慢慢成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吴瑞林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那时的他,最为渴望的就是成为一名红军战士,拿着枪参加一线战斗。

他的愿望很快实现了,红军入川,正是他奉命前往接头,看着威武的红军队伍,吴瑞林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

巧合的是他遇到了当时红四方面军司令员徐向前同志,他毫不犹豫地表露自己参军的决心,受到徐向前同志的赏识,从而顺利从军,开启了辉煌的军事生涯。

在军中,终于可以一展拳脚,将自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很快就表现出不俗的一面,并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为红四方面军拉来了三千多有志青年,大大增强了红军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期间,吴瑞林奉命创建鲁东南革命根据地,率部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争,多次取得胜利,有力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40年5月,吴瑞林担任鲁中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在泰山一带,多次组织、领导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

也就是在这时,吴瑞林受了一次很严重的伤,因为敌人扫荡、形势严峻,吴瑞林亲自提枪上阵,在战斗中右腿中弹。

以其当时的职务,本应撤往后方养伤,但当时正是战斗的关键时期,吴瑞林哪能扔下部队,独自撤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顾自身伤情,带着队伍顽强作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落下了终身残疾。

也是这一关键战役,稳定了山东的抗战形势,为全国抗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5年抗战战争终于取得胜利,但国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国民党政府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蓄意制造摩擦,与解放军在多地产生小规模冲突。

而这一时期的吴瑞林,被调往辽南军区,担任独立师师长。同时期,杜聿明正在东北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出任“剿匪”副总司令,占领了大部分东北主要城市。

很快,杜聿明与吴瑞林就产生了交集。

1946年10月,国共内战已然爆发,东北地区,作为双方交战的主战场之一,战斗不断爆发,规模也越来越大。

作为东北战略要地的四平,双方争夺激烈,几度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战斗激烈之时,吴瑞林所领导的辽南独立师,奉命前往鞍山,阻击国民党增援部队。

当时辽宁突降暴雨,独立师任务艰巨,不但要阻挡国民党5个师的机动部队,还要克服天气、长途等困难。

眼见距离鞍山还有320公里,时间上肯定来不及,吴瑞林当机立断,将独立师开往大石桥。

这里同样驻扎国民党一个师的兵力,只要打出气势,国民党一定会误以为解放军大举进攻大石桥,从而将途径鞍山支援四平的部队,调过来一部分增援,也能起到缓解四平战场压力的目的。

果然,吴瑞林的计划达成,蒋介石匆忙将支援四平的队伍,抽调出3个师支援大石桥。

但当这3个师赶到大石桥的时候,大石桥的守军早已被消灭,情况不明下,国民党军队不敢贸然进攻。

被吴瑞林利用拖延战术,完全迷惑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战斗,最终达成了阻敌增援的战略目的,也狠狠扇了杜聿明一巴掌。

四平战役结束后,急于报仇的杜聿明纠集国民党三个主力军,及地方保安团等武装,共计10万余人,进攻辽南地区。

当时吴瑞林所领导的部队,只有1万余人,与杜聿明的实力差距悬殊,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此战都很难获胜。

当时情况,战略性转移,保留有生力量,寻机歼灭敌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经过再三考虑,吴瑞林做出转移的决定。

然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当时独立师政委林一山,对吴瑞林的决定非常不满,认为这不是军人作风,有负党的嘱托,坚决不同意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杜聿明率领1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扑来,师指挥部还没有做出最终决策,众人也都不知所措。

两人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时间在争吵中慢慢过去。

很快,敌人发起进攻,大炮轰鸣。就在这时候,一发炮弹意外落在指挥部附近,击毁了电话线。

情况紧急,来不及维修,又与上级失去联系,无法请示。吴瑞林当机立断,下达命令立刻转移。

林一山见吴瑞林态度坚决,战场形势不容乐观,也就不再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决策下达的还不算晚,经过艰苦地作战,独立师跳出了包围圈,成功突围。

但也付出了很惨重的代价,一个团的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永远地留在了阵地上。

独立师成功突围,但杜聿明那边却不知道,从而后来闹出了一个大乌龙。

原来,战斗打响后,独立师与上级断了联系后,上级曾发报命令独立师死守阵地,但吴瑞林却没有收到这封电报。

但这封电报却被杜聿明截获、破译,让他一直误以为独立师始终在包围圈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后,杜聿明没有找到吴瑞林的“尸体”,但也没有得到吴瑞林突围的消息,让他以为吴瑞林已经“战死沙场”。

甚至将“击杀”独立师师长吴瑞林的消息,上报南京政府请功,而南京方面也没有确认消息的准确性,不但给杜聿明立功授奖,甚至还登报宣传。

当时信息流通并不广泛,这样的误会就这么发生了。

在这之后,吴瑞林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但是杜聿明最终失败、被俘的淮海战役,吴瑞林因执行其他任务,并没有参加。两人在战场上再没有相遇过,杜聿明自然就不知道吴瑞林的消息了。

而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获后,一直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中,接受改造,更没有了消息的来源。

直到1962年那次国庆阅兵,两人才在活动现场相遇,这一误会才得以解开。

杜聿明在接受改造的时候,吴瑞林却继续着他的军旅生涯,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10月,我抗美援朝志愿军正式踏入朝鲜,先头部队四个军,其中之一的第42军,就是由吴瑞林担任军长。

第42军并不是我军常规主力部队,而是为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而组建的军队,因此没有知名度,美军对其也不甚了解。

但42军在吴瑞林的指挥下,很快让美军认识到了这支他们所认为的“杂牌军”的厉害。

黄草岭阻击战,抗美援朝战争前期打得比较艰苦的战役之一,为了阻挡美军进犯,保证西线主力成功完成全歼敌军的任务,吴瑞林率部在黄草岭,整整打了13个昼夜。

面对敌人的飞机、重炮等先进武器,我军发扬大无畏牺牲精神,死死挡住美军前进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西线主力部队完成任务,黄草岭美军扔下3000多具尸体后,无奈撤退。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役中,吴瑞林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不与美军优势武器硬碰硬,不断发动奇袭,消耗美军力量,将美军耍的团团转,却毫无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灵活多变的打法,充分发挥我军优势,在整个战役期间,共消灭美军2.8万人,被美军写入战史,给美军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1955年,吴瑞林被授予中将军衔,随后进入军校学习,后被任命为南海舰队司令员,守卫祖国的南大门。

直到1995年,吴瑞林将军结束了奋斗的一生。而杜聿明最终幡然醒悟,不但为中国的建设出力,同时一直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呼吁两岸和平,为祖国统一事业贡献力量,于1981年病逝。

截然不同的道路,最后殊途同归,和平、统一,不但是老一辈革命者的心声,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相信,这一天,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