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行人

诸君有没有一种体会,当你某天回到出生之地,听到长辈们的聊天中蹦出几个当地特有的词汇,你会有一种既亲切又恍若隔世的感觉。这些在外人看来风马牛不相及而在本地人听来却通俗易懂的词汇就是俚语,方言之所以生动有趣,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俚语的存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记忆中的那些俚语不仅被越来越少使用,而且俚语本身也在发生改变,过去几代人沿袭的活泼用语突然在今天变换了模样,失去了光泽。如何保护和传承方言俚语?在英国伦敦,一位名叫迈克尔·兰迪的艺术家开始了他的努力。他把伦敦那些经典"土话"(俚语)打印在荧光纸上,并将它们粘贴在泰晤士河东岸观光步道的台阶上,引得路人驻足观看。

兰迪的努力

英国《卫报》的报道说,兰迪从小在伦敦东区长大,当地人说的方言是知名度仅次于标准英语的伦敦腔,也叫考克尼语,而考克尼语最为知名的就是它既押韵又抒情的俚语。考克尼俚语通常会用任意词组去代替正式词语,比如用"Apples and Pears"(苹果和梨)表示楼梯,用"duck and dive"(鸭子和潜水)表示躲藏,用"dog and bone"(狗和骨头)表示电话,用"S Club Seven"表示天堂,用"Ruby Murray"表示咖喱。熟悉英语的朋友不难看出其中的规律,这些词组最后一个单词往往会和最终想要表达的那个单词押韵。这就是这种俚语的奇妙之处,它也反映了过去一两个世纪以来伦敦东区白人工人阶层的生活情趣。可是,当伦敦博物馆询问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听说过考克尼俚语,很多人却说不知道。作为艺术家,兰迪希望通过街头艺术的方式,向新一代伦敦人和国际游客重新介绍这种方言。"如果它完全消亡了,那将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它是伦敦东区的一部分。"

兰迪喜欢考克尼俚语的幽默风趣,认为押韵元素赋予了它某种魅力,而很多现代俚语在他看来是从重金属音乐演变而来,听起来非常刺耳。他打印在荧光纸上的那些经典俚语都采用了类似于小报头条的字体,并模仿市场摊位和倒闭商店常见的标志,之所以有这种设计,是因为他目睹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伦敦东区的经济衰退。"在我们布置这些作品时,我注意到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把这些作品当成了文字游戏",兰迪说,尽管大家未必猜得出这些俚语的准确含义,他也无法把自己心目中所有短语都放进去,因为有些恐怕少儿不宜,但是只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兰迪这场一个人的伦敦东区方言保卫战背后,其实是多元文化对传统伦敦语言景观的冲击。这种多元文化伦敦英语(Multicultural London English,简称MLE),在20世纪初开始流行,它融合了来自加勒比、南亚和非洲等地区的语言元素。英国《标准新闻晚报》援引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马特·加德纳的话说,MLE将最终统治英国。如果这种预测属实,那么,也就意味着不仅流传于伦敦东区的考克尼方言(包括它的俚语)会退出日常生活,英国其它区域的很多方言也将难以为继。尽管语言的变化是常态,任何一种新兴的方言本质上是该地区人口结构变化的客观反映,但是,《标准新闻晚报》还是刊文哀叹,如果多元文化伦敦语言消灭了其它所有方言,英国将变得无趣!

应对单一 拒绝无趣

向来以幽默感著称的英国人怎么会容忍自己变得无趣呢!《卫报》报道说,为了保护考克尼俚语,一些文化和教育活动正在进行。受到兰迪的荧光纸项目的启发,泰晤士河上又开启了一个"东岸之声"项目,由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周边四个行政区各年龄段居民的文字和声音组成口述历史的数字库。英国《独立报》的报道说,一些社区组织和文化团体也致力于通过戏剧、文学和音乐活动来推广和教育年轻人了解考克尼方言,此外,一些学校和语言研究机构也在开展项目,记录和研究考克尼俚语的使用和发展。

放眼整个英国,对方言的保护显然不是艺术家兰迪一个人在战斗,但系统地研究方言也还只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在英国,第一批有志于记录方言的人里头,有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魔戒三部曲》作者托尔金。据英国利兹大学王斌华教授对本报记者介绍,1920年至1925年在利兹大学任教期间,托尔金就参与了英格兰北部《哈德斯菲尔德地区方言词汇新编》的工作,他打算在英国各种方言消失之前广泛而系统地把它们记录下来。在托尔金的名作《霍比特人》中,主角巴金斯(Baggins)等诸多名称均来源于这部著作所收集的约克郡方言词汇。托尔金离开利兹去了牛津之后,英国方言的调查工作由他在利兹大学的同事哈罗德·奥顿承接下来。奥顿团队的调查员被分派到英国313个地区,与当地的老年人等各类人群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涉及每日生活必需的常用词。这项大型的方言调查工作最终于1977年集结成长达450页的《英格兰语言图鉴》出版,书中还包含400多幅有关发音、词汇和句法的方言地图。除此之外,利兹大学还牵头打造了一个"方言与遗产"在线项目,只要登录该网站,公众就可以分享他们使用的方言词汇和语音特征,帮助学术界进行方言研究和保护。

伴随AI时代的来临,方言的生命力和传播力也许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汇丰银行的一项研究称,到2066年,英国北部的许多方言可能会被消灭,因为人类与语音识别技术的互动会越来越多,而这种技术在英国会偏向于南方的英语形式。如果这种单一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都难以避免,那么,记录和保护濒危方言就更加迫在眉睫,因为方言不仅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怀旧情结,用兰迪的话来说,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们丰富而富有创造力的过去,当然,它也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作者:顾文俊

文:本报记者 顾文俊 图:新华社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刘畅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