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家的孩子要结婚了,然后涉及买房问题,两边的父母都很无语。

亲戚家孩子小亮,今年已经32岁,进入社会也有10年的时间,算是晚婚晚育,这媳妇儿也差不多年纪。

结婚本是一件喜人的事情,两边父母也都同意凑钱买房,但是事情远不如他们想象中那样顺利。

小亮父母,凑了60万,媳妇儿父母,凑了40万,刚好100万。

两边父母本以为俩孩子再凑个2、30万,这150万的房子,也就没多少房贷了。

但是,他们都没想到,这俩孩子,一个子儿也没有存得下来。

小亮父母很无语:你一个月8000的工资,干啥了?

小亮指着客厅的手办说:那是我最近买的木之本樱,3千多。

媳妇儿的父母问女儿:那你呢?

小亮媳妇儿说:我一套护肤品,上万呢。

好家伙,这最后买房,全靠爹娘!主要是,以后房贷怎么办?

而后又是各种耳提面命:房子老爹老娘给个首付,以后节省点,不该花的别花,还是得存点钱,要不然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01 为什么父母能存下钱,而我们却不能?

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除去赚多赚少这个问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父母真的很节省。

我们父母所出生的那个年代,虽然饿不死,但是,生活质量也就那样。所以,他们过得了苦日子,知道钱来得不容易。

因此,我们的父母,真的可以很省钱。

在网络上,也看到一位博主晒了一张图“为什么父母能存下钱,而我们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心态,还是消费习惯,都不一样了。

我们的父母,只求吃饱穿暖,除了基础的温饱,并不会太去在意生活质量,相比较于自己的生活质量,他们更舍得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质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父母可能一个月在家都不一定吃得上几块肉、几条鱼,但是儿女在家,几乎顿顿大鱼大肉。

而我们,在父母的“偏宠”之下,也逐渐学会了享受高质量生活。

比如,父母用的大宝,我们看不上,得用水乳、精华、眼霜、彩妆等等,开销十几对标几千乃至上万;

比如,父母渴了就喝水,在外都舍不得买一瓶几块钱的矿泉水,但是我们哪怕不渴,也得喝奶茶、咖啡等等,几乎零花费对标几百上千;

比如,父母眼中已经非常奢侈的几十块钱一斤的牛肉,我们都不一定喜欢,更喜欢外面看上去有档次的日料、西餐、下午茶等等,几十块钱对标几百块钱……

父母一个月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更花不了多少,绝大多数钱,都存了起来;

我们赚的钱可能并不比父母少,但是,我们花得也是真的多,绝大多数都花了,甚至有时候还不够。

所以,为什么父母能够存下钱,而我们不能?

因为,父母比我们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我们消费观开始变化,却依旧存不了钱

那什么时候,我们的消费观,开始出现变化?

不是看到父母节省的时候,因为,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父母为我们节省。

真正出现变化,是我们自己,也成了父母。

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将会成为同一种人:不能苦了孩子。

然后,我们开始给孩子各种买买买、花花花。

只是,钱就那么多啊!所以,我们也开始节省自己,但是,舍不得苦孩子。

即便我们已经学会了和我们的父母一样去节省,但是,我们为什么依旧存不了钱?

因为,我们比我们的父母,更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

换一句话说:我们将对自己的奢侈,都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父母那一辈,即便很爱我们,但是大环境加上物质条件有限,所以,花的钱最多不过是吃穿。

但是现在,吃穿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孩子的教育费用。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魏易,一直在围绕着“一个家庭把孩子从小学培养到大学毕业要花多少钱”这个话题进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自然是显然的。

研究发现,农村家庭每一个大学在校生的教育支出,占全家总支出的35%。

城市家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以看看你周围的家长,有几个孩子没有兴趣班的?

认识的一位全职妈妈,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带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然后回来再辅导、盯着孩子学习。

我们这一代人,享受了比较好的教育资源,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也更为上心。

在这几年的调查数据中,魏易也看到了中国家庭教育投入的特点,比如,父母尤其是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越高。

我们成为父母之后,开始对自己节省,但是却省不了钱,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孩子的教育,太费钱了!

一个广告说,这个培训班能够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哪怕一年上万的费用,家长也立马去报名。

这些报名,真的有用吗?

对孩子来说,不知道。

但是对于父母来说,却缓解了他们的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为了缓解育儿上的焦虑,我们逐渐掏空了自己的口袋。

因此,相对于老一辈父母“节省存钱”的捷径方法,我们,是走不了了,只能想办法赚更多的钱。

03 当今年轻人的必修课:合理消费,合理育儿!

结婚生子前,存不下钱:对自己太好,花销太奢侈。

有孩子之后,存不下钱:我们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开始省钱,以为这是捷径,却发现,孩子最费钱!

这也算是对上文的总结。

只是,还是想来说一下,我们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又或者中年人、当代父母,还是要学会这件事情:合理消费,合理育儿!

比如,商家将很多东西说得天花乱坠,其实只是想从你口袋里掏钱,你得自己去思考,这钱值不值得掏;

比如,孩子培养的问题上,家长喜欢报兴趣班,家长也得思考,孩子真的喜欢吗?这样的兴趣班真的有意义吗?

比如,孩子的学习上,各种辅导班都报了,孩子的成绩真的上来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为孩子花的每一笔钱,都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但也可能,是我们对孩子成长的焦虑。

焦虑下的消费,很容易出现不合理的情况。

所以,想要在育儿这件事情上合理消费,那么,请一定合理育儿!

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是好事儿,但是好的教育本身,并不一定是需要花那么多钱的!

PS:图片源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