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灵感之源居然是隋炀帝杨广的《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寥寥数语,就让我们不得不赞叹他真的是个才子。

然而其在历史上尽管功绩不少,但是也因其荒淫无度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想象和诟病的空间。

也因此获得了唐太宗的一句感叹:“人文不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炀帝的功绩

公元581年,隋朝在杨坚的手上破时空而来,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阵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又一次大统一。

“开皇之治”是杨坚送给后世统治者和子孙的礼物。

然而开皇末年,太子杨勇被废除,随后杨广入主东宫。一位未来充满争议的皇帝即将诞生,隋朝的寿命也从这时候开始缓缓缩减。

杨广继位后,干了两件绵延后世的大事儿。一是用科举制度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已经被各大门阀控制,人才流动十分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举制的出现让无数有志之士看到了希望,也出现了“寒门贵子”的朝阳之景。

科举制的建立,让徇私舞弊的风气几乎断绝,后世无数朝代也因此在人才选拔上少费了不少心。

其次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虽有传言说,杨广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造福后世,而是有很大享乐的成分在,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京杭大运河的开凿的的确确直到如今,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好处。

甚至从政治上来说,这条大运河的建设对南北沟通的作用,也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除了这些宏大的功绩之外,杨广身上的“野史奇闻”也多到让人惊叹。

荒淫无度的杨广

据说,他常常给官员们下达密诏,内容往往都是让他们去为自己到处寻觅美女。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和这些美女厮混,杨广的行宫也很多,例如:显仁宫、晋阳宫、西苑等等。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提,其中的西苑。

这西苑占地面积足足有如今的一个小县城那么大,从东门走到西门差不多能有100公里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大的行宫内,不仅有十公里长的人工湖,而且亭台阁谢,规划得十分合理又美观。

据说,杨广本人非常爱夜游,常常会带着宫女在西苑内游玩,骑射。

试想一下,上千位美女环绕随行,这场面多么奢靡。

人工湖上灯火通明,窈窕淑女,轻歌燕舞,奢靡的氛围扩散到西苑之外,直到天明。

没有登基前,杨广还要顾及一下独孤皇后,登基后,他终于可以放开自己的原始欲望。

广招美女、充盈后宫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了,他开始荒淫得没有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女们在他眼里都成了物品,整日供他玩乐。

无数宫女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痛不欲生,而最让他们痛不欲生的要数杨广的一项规定。

如果穿越到杨广时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人来人往的后宫中,大家的裤子看着似乎都很奇怪,仔细一看便会发现,这些宫女们穿的居然是:开裆裤!

不用多说,什么意思大家自然清楚。

据说,这并不是杨广的原创,而是他从汉灵帝那里得到的灵感。当初汉朝灭亡后,这件“惊世骇俗”的事情慢慢就被人们淡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知道,杨广又重新捡起了这个“传统”。这个跨越多年依旧让人感到痛苦的“传统”。

如果说这件事已经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杨广还有可能是个“恋童癖”。

这个事儿的性质可比“开裆裤”严重得多了。民间有传言称,杨广有专门的宫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时不时去宫外为杨广搜刮“幼年女童”。

为了能够方便和这些女童“玩耍”,他还发明了一种车,这种车可以将女童整个放进去,之后他们的手脚会完全被固定住,动弹不得。

这种车叫做“任意车”,是那个年代人人听了都会哆嗦一下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正的杨广

以上种种,正史中并未记载,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野史。在如今这个时代,大家都深刻意识到了“舆论”的可怕程度。

所以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面对这样的故事,咱就权且当作奇闻异事听个乐儿。

尽管杨广的身上有这么淫乱的东西存在,但是事实上,我们更深一步想,他的行为极其能够代表当时的社会风气。

“上行下效”,反过来,整体的环境也会影响个人。

有人批评他的行为对自己不自爱也就罢了,还危害社会,枉为君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觉得,隋朝的灭亡就是由杨广的荒淫导致的。

但是,历史往往要从多方面去探索,一个方面是很难撼动这样的庞大的事物的。

过度消耗国家的各种资源虽然存在,但是从杨广晚年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他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造成的伤害。

隋朝末年,各地频繁起义,朝堂上时常气氛尴尬。杨广意识到了,所以他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出现。

所以杨广晚年创造了不少艺术方面的成就。那些难言的痛苦,对人类欲望最大的诱惑以及心中的家国情怀让他的心绪纷繁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不少作品中都透露出了他作为统治者对天下局势和百姓的深刻思考。

《碧鸡漫至》中记载:“《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韵悲切,帝喜之。”

声韵悲切,但是帝喜之。

可见他在京杭大运河的建造过程中并没有忽视底层人的痛苦和煎熬,所以当有关京杭大运河的曲调是悲切的时候,他或许感受到了一丝共鸣。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样的矛盾,让他心中有苦却说不出,这种多么巨大的大局观。

京杭大运河的存在,如今的我们依旧在获利;科举制的创立,让“寒门贵子”这样读着让人热泪盈眶的词语出现了。

我们无法预料,究竟是他的心思被不断扩大的权力和日益高涨的吹捧声搞得变了质;还是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惩罚他的“功在当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交流讨论,我们期待看到全新的结论。

以上内容皆为笔者根据网上资料,结合个人想法所撰写,如有有失偏颇之处,还望大家在评论区指出!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