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考又又又结束了,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15年,但很多东西并没有改变,趁着热度简单聊一聊。

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路从重点初中到重点高中,但最后喜提大专。我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我这样的事例并不是少数,狂卷12年,最终成为社会边角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主要发生在高中,我在高一还是全班前五,到高二分科后马上掉到十几名,因为我偏科比较严重,历史、地理、生物、化学这些偏记忆的学科我丢不了几分,阅读理解和作文我几乎得不到几分,政治对于我更是天书,从没及格过。所以在选科时我很纠结,我喜欢的是文科,最后还是选了理科,为的是以后的就业。

分科后的数学物理难度陡增,我好像从业余组进入了职业赛,开始发现我的智商太一般。

在高三经过几次模拟考试后,我才明白是什么应试教育。应试和学习是两码事,我才发现以前的学习习惯完全是错误的。高考考的不是知识掌握多全面,考的是做题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我根本做不完所有题,在理综中,我要放弃数学和物理的两三道大题才能保证我拿更多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不是因为不会做,在高三后期,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不会的题,但是做题速度很难提升。做题和体育竞技是没什么区别的,百米想快0.1秒,跳高想提升1厘米,都需要付出数倍努力的训练,做题想提升一点速度需要刷海量的题目,但有些人训练再多也很难提高了,比如我,天赋如此,我已经达到了我的极限。

这也是我不再复读的原因,我没法保证我再做一年的题速度能提升多少,还有很多学生复读两年三年成绩也没提升多少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会有人嗤之以鼻,说当年随随便便就考上了本科,乃至985。这个确实,但这是另一个话题,在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教育差距有多大。并不是学生不努力智商不足,而是在教育体系上存在巨大鸿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减负口号喊了二十多年,不但没减轻负担,反而催生出更多问题。减负最大的成果是缩减了教材上的内容量和难度,但是降低不了考试难度

考试难度和竞争难度挂钩的,竞争越大则考试越难,如果难度小就拉不开分差,不利于录取工作。比如山东、河南、江苏竞争太大,难度高分数高,而北京上海的竞争压力就没那么大,试卷难度自然就低,所以只有北京上海等地区可以减负,完成了素质教育,其他地区再怎么减负也是无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减负的成果还是由录取率提高达成的,比如我所在的山西本科录取率从08年的25%提升到23年的40%,竞争压力小了一些。

竞争大的地区试卷难度大,录取分数高,又因为“减负”降低了教材深度,这就导致了教材和考试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教材只教螺丝,考试却考造火箭,教材和考试之间的差距就需要依靠学校师资、课外辅导、辅导书籍以及父母辅导来抹平,而这些又和经济能力挂钩,更发达的地区拥有更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好的家庭和家长更高的学历,这些都对学生有着加成,落后地区只能依靠教材,自然会在竞争中落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资力量

在发达地区,教师团队可以制定出更科学的教学流程,甚至可以分析趋势预测题目。

在落后地区,经常是教材讲什么,老师就念什么,老师并不存在能力问题,但单打独斗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

课外辅导

学生成绩差也是看不到自己缺陷的,家长也一样看不到,家长只看到孩子语文差、数学差,却不知道该具体如何提升,只会逼着写作业,这是无济于事的。一个学科的知识图谱纷繁复杂,不能以题型划分,而需以知识点掌握程度来考察,学生要么是对概念理解不清晰,要么是对知识点的应用逻辑不完备,但他又发觉不了。比如我很穷,就不可能知道做什么能赚钱,我很丑,就不知道恋爱该怎么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过来人指导,家长能力不足,老师有能力,但一个老师要教几个班上百人,无法面面俱到,这个时候就需要课外辅导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课外辅导市场如此火爆的原因,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教练做定制的训练计划,一个好学生的成长,也需要做定制的学习计划,每个人的初始能力和后天发展是不同的,需要因人而异做出计划。一个好的辅导老师可以看到学生的知识缺陷,找出相应题型和做出定制化的训练。而没有辅导的学生学习时没有章法,大多时间只为了做题而做题,不做题就焦虑,为了解决焦虑乱做题没太大的意义。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如果好好听课了,怎么会出现知识盲区?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逻辑和接受方式不同,一个老师只能输出单一维度的灌输,而学习需要多维度的验证,有的学生悟性高一点就通,有的学生悟性低自然无法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辅导书籍

辅导书籍的热卖也和教材缺失脱不了干系,我读书时也喜欢买辅导书,它给我的感觉就是武功秘籍,即使听课时没听懂,也能从中快速理解重点。但因为家贫买不了太多辅导书,买不起教辅书的山区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想考好成绩得全靠自己的智商悟性,得能把老师课上所讲全部吸收,这还是在老师的讲授没有缺失的情况下。

家长辅导

如果没有课外辅导班就需要家长辅导了,大多数家长都一样,早已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少数家长会随着孩子的学习进度重新学习,这样更能认识到孩子的问题。但家长有工作,不可能付出太多,但懂教育的家长也会为孩子请老师或者提供额外帮助,让孩子学习之路走得更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对学生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就是学校师资和课外辅导,我在此不是安利课外辅导的重要性,是在控诉教材的不合理,因为教材的欠缺,才导致了城乡学生的差距

现在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家庭背景都不错,落后地区的录取率越来越低,寒门难出贵子。

现在的教材是从上到下的差,我上大学(大专)时学得云里雾里,逻辑盲点实在太多,通常要借阅国外教材和网上搜索才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贫富家庭也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很多学生即使考的分数特别高,学校也特别好,却报了垃圾专业。近几年要不是有张雪峰频繁发声,我们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得知高校录取居然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学生要在短短几天内了解数百个行业,数千个专业,然后做出影响一生的决定,结果可想而知,有几个学生是不后悔的?而好的家庭不仅能在填报志愿时给予有效建议,更可以规划好孩子未来的道路,他们虽然上了同一所大学,但是人生轨迹已经迈向了不同的道路,寒门学子通常在工作几年后才逐渐回味过来。

选择的不同又导致未来的收入不同、发展不同,本就存在的阶级差距拉得更大了,看似公平的教育终究无法抹平层级的鸿沟。只有极少数理工科学生选对了专业,也乘上了风口才实现逆天改命,文科学生即使学的再努力,但发展窗口期已经逐渐闭合,未来会更加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之后通常有三个方向,一是科研、二是工作、三是考编,但从小到大所点的技能只有做题,做题虽然能够考察智商和努力,但远远达不到科研、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进入社会后都要从头开始,但规则被打乱重排,做题能力已不是第一位。以前有媒体嘲讽过“小镇做题家”,虽然粗暴但是直白,做题家进入社会需要完全蜕变才能追得上拥有综合能力的同龄人,综合能力指什么呢?人脉、口才、颜值、身高、情商等等这些都是,既然做题能力能被训练出来,那么酒量也能喝出来,形象也能提升出来,但是从卷了十几年的做题赛道突然换到其他赛道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间的差距不会在几年内抹平,在人脉背景上的差距或许一辈子都无法跨越。

和做题无关的能力在社会上很重要,但是家长不说,学校也不教,全得靠年轻人被捶打一番后总结。从报志愿、选专业到就业,在人生的每个关键节点上,我们的教育都让学生陷入了错误的内卷当中,让学生拿到了错误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大学的教育已经和社会脱钩了,从学校到社会是两个世界,一个世界给了一个错误的说明书,另一个则完全不给,使学生无法拥有做出长远规划的能力。

大多数毕业生在27岁前充当廉价劳动力,27岁后能力见长可以得到较高的收入,但到了35岁又会遇到中年危机,失去工作机会,只能去摆摊、开滴滴、跑外卖。一个年轻人最有价值的时间只有不到十年,甚至比不上运动员的职业寿命。

我也没法说是教育的错还是社会的错,或许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一直会面临困境,一直需要转型,有人悟性高升官发财,有人悟性低淘汰出局,要么要有家庭兜底,要么默默承受一切。

我在后来几年一直在寻找答案,最终还是马克思所声讨的自由市场的天然缺陷,因为资源不足,所以竞争激烈;因为分配不公,所以内卷博弈,我们都是陷入困境的囚徒

如果企业家、清洁工和公务员等等每个职业的收入差别不大,学子们大概就不会为了收入挑专业,不会为了分数去学习,或许可以选择喜欢的职业去规划自己未来,或许可以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探求知识和造福他人带来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