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发生在2008年的一件轰动全球的事件,距今已经16年。
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瞬间,该消息传遍全世界。
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KFW)按照外汇掉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
可以说,在短短的十来分钟里,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所有与本次转账事件直接相关的人,谁都没有犯下很大的过错。
但最终结果,却是3亿欧元如同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该银行也喜提“德国最愚蠢的银行”称号。
这个故事有点像“蝴蝶效应”,但更像“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是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女士在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一书里提到的一个概念。
简单一点来说,平庸之恶就是指对于显而易见的恶行却不加限制,或是直接参与其中, 也就是因为不思考、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犯下的罪恶。
阿道夫·艾希曼是一名纳粹德国的高官,也是在犹太人大屠杀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人,被称为“死刑执行者”。
二战结束后,艾希曼被美军俘虏,但之后逃脱,藏匿在阿根廷。
1961年,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查出艾希曼的下落并将其逮捕,押送至耶路撒冷受审,被以“人道罪”等十五条罪名起诉。1962年6月1日,艾希曼被处以绞刑。
汉娜·阿伦特以媒体特约撰稿人的身份,现场报道了对艾希曼的审判,并于1963年出版了《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一书。
在这本书里,汉娜·阿伦特描述的坐在审判席上的纳粹头子艾希曼,几乎像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君子,一点都不阴险,也不凶横,完全不像一个恶贯满盈的刽子手。
艾希曼在为自己辩护时,也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过错,他反复强调自己只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作为一名德国公民,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德国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
艾希曼说,没有外在声音来唤醒他的良心,所以他所做的不能全由他一个人来承担,何况在那种境遇里,他没有理由不执行元首的意志。
从艾希曼的辩护中,汉娜·阿伦特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
这种恶是不思考的,不思考自己,不思考他人,也不思考社会。
这种恶是平庸的,因为每一个常人都可能毫无知觉地堕入其中,甚至沦为帮凶。
在对“3亿欧元转账事件”的调查中,德国国家发展银行 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说,他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交易,应该让董事会讨论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说,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说,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于是想着隔一会儿再打;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说,星期五晚上准备带上全家人去听音乐会,自己在打电话预订门票;
结算部经理德尔布吕克说,自己没有接到停止交易的指令,那就按照原计划转账;
自动付款系统操作员曼斯坦因说,德尔布吕克经理让我执行转账操作,我什么也没问就做了……
德国国家发展银行的每个人似乎都没有犯错,没有作恶,恶却产生了, 3亿欧 元却不见了 ——是不是 像极了“平庸之恶” ?
在阿伦特看来,“平庸之恶”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罪恶,它并不是因为某些人的自身恶 意而产生,而是因为他们在无知、无能、盲从的情况下,激发出内心潜在的恶而产生。
当一个人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变得如同机器一样只知道执行指令时,带来的后果就会是平庸。
平庸之恶比极端之恶更加隐蔽,也 更 加普遍 。 它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或事件,而是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或者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小职员,如同艾希曼,如同德国发展银行的结算部经理德尔布吕克、自动付款系统操作员曼斯坦因……
(全文完)
(晓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内容参考网络资料,如涉侵权,烦请联系晓崇删除。如有需要与汉娜·阿伦特有关的电子书的朋友,可以在文后留言索取。谢谢。2024年6月于广州)
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