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会说自己民族的语言?

这说的正是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离谱,但也有不少的证据可以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在溥仪自己的回忆录中,他说道:

“我的学业造诣最糟的,要数我的满文,学了良多年,只学了一个字‘伊立’(起来)!”

而曾经当郭沫若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研究一些满语的时候,溥仪也亲自表示自己并不会满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关于这一点,在某作家撰写《溥仪交往录》中,则有了相反的答案。

没当皇帝之前,作为皇子的他也有着自己的满语老师,当然也有汉语和蒙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著作中,其作者表示“一开始溥仪的满文的确不好,但是慢慢长大后不仅会说,书写也十分流利,并且还可以阅读书籍!”

而在其英语老师的著作中也曾提到:“他会说也会写满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论溥仪会不会说满语,这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因为你会发现,在现代的日常用语中,满语几乎已经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再一想,大清灭亡不过百年,曾经作为其官方语言的满语怎么就消失了呢?

并且大清虽然灭亡,但是满族人却是一直存在的,为何他们没能将满语传承下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蒙古文而来,今被列为极度濒危语言

1912年的2月12日这一天,溥仪正式被迫退位。

这不仅是清朝的正式结束,也表示延续了上千年的封建王朝也正式落下了帷幕。

而在那之后,没有了皇族的加持,满语满文也慢慢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200多年的清朝史,满语可曾是他们最为推崇的语言。

但是在数百年的推崇中,这个语言还是没能走入人们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在清朝之前,由少数民族执政的王朝比例还是较小。

而在很长的时间内,满族一带都是游离于汉文化之外,有着自己的生活风格。

不过满族出现的晚,更不要说它的语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满族其实也是由早期很多的部落族群结合而成,本身就十分复杂。

直到努尔哈赤的出现,才有了所谓的满族。

当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他命人借鉴蒙古文字创建了专属的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清朝的皇太极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虽然两人的本意都是好的,可这样一来,满文满语的书写与叫法却变得十分的复杂。

就连自己的民族的人都会感到十分难学,可是在清朝,满语还是成为了官方的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清朝对于满语的推广也十分重视。

在顺治之前的时代里,君臣们都是要以满文为主的,就连皇帝也根本听不懂汉语,只会满语。

但是现实条件是,大清入关的时候,真正的满族人只有30万,而汉族人足足有上亿的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不说百姓,就连汉族的官员上朝,在语言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阻碍。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从顺治开始便也开始学习汉语,但只是停留在最基本阶段。

这个时期,众人皆知的“汉化”还没有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康熙以后,他才注重到汉语,并且在看奏折的时候不需要翻译官,而就连很多原来满族的臣子也十分喜欢汉语。

毕竟相比于满语的难以书写和读音绕口,汉语有着极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也意识到这些,加强了人们对于满语的学习,尤其是汉族大臣。

在皇子们的课表中,满语永远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在清朝结束没多久,说满语的人就越来越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09年的时候,满语还直接成为了联合国认定的“濒危语言之一”,而现在,能够说满语的人也少之又少。

甚至满族人的后代自己也不会说,只会说汉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实这似乎是早已注定的结果,也是清朝后期君主们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的必然也是君主的选择

其实,在整个清朝,对于满语的推广从未停止脚步。

但是,汉语在满族人之中的影响也同样在一步步扩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是百姓还是高官,不管是不是满族人,都必须学习满语。

这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汉族和满族差距极大的人口比例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用小众的语言去取代大众的语言,即使是在现代那也如同是蚂蚁撞大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促进王朝的统一,消除两个民族之间的对立,在某种程度上,统治者也推崇了汉代的文化。

比如从最初的满语为主到后来的满汉并重,再如实行的满汉通婚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一些生活在大江南北的大清官员,他们不仅要学习满语也要会汉语,不然根本无法沟通与交流。

慢慢地,纯正的满语语言环境已经不复存在,而是两种文化并存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雍正时期,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甚至对于官员已经不再要求学习满语,

等到后来他又想让人学习满语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大的效果。

在雍正之后的乾隆为了弥补,又开始以满语为贵的政策,甚至将满语中存在的汉语借词剔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满人又得适应新的语言系统,有时候就连皇帝自己也会在语言上面出错。

在乾隆在位的后期,很少人学习满语,甚至将满语当成了外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曾经的清朝后宫中,无论任何一个宫殿,都同时拥有汉语和满语两种写法。

就连现在的故宫中也依然是这样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样的环境下,即使皇帝不想汉化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结果似乎是无法摆脱的。

到了道光帝的时候,这个局面已经成为定局,很少的官员才会说满语,但此时,在与国外的交往中,满语依然是官方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期各种战争的出现,皇帝不得不开始重用汉族的官员。

这一决定也加强了汉语的地位,慢慢地,官话也直接变成了汉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连那个在后期掌握实际权力的慈禧对于满语也不熟悉,和大臣们对话皆使用汉语。

19世纪末的时候,满语早已经成为了形式,而在清朝灭亡后,一些满族的旗人也遭到了不好的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生活下去,不少的满族人都选择学汉语改汉姓,用尽一切办法成为汉族人。

就这样,在后来历史的发展中,相比于汉族人,满族人变少,而满语也几乎消失,只有极少数的人还坚持说满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现代后,国人开始了对于清朝的研究,这才又让满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简单来说,满语为什么迅速消亡了?

因为它遇到了汉语!它的没落更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倘若当时汉人比满族人还少,说满语的占整个王朝的一半以上,说不定我们现在的主流语言又会是另外一种。

纵观历朝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并不在少数,汉语被普及也是必然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