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的王国里,姜萍姑娘在17岁的年纪,用一串串数字符号编织了自己的“灰姑娘”童话。

不过,这次的水晶鞋不是王子送的,而是她自己用公式算出来的。

这位数学小公主在全球高手云集的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中,轻轻松松拿下第12名的宝座,本以为会迎来满屏的掌声和鲜花,结果呢?却有那么一群“柠檬精”上线,开始了他们的“酸葡萄”大合唱。我去,真是“数”林大会变“数”林“怪”谈,今天,我们这就来看看,这背后的趣事和道理吧!

01

姜萍考了12名,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黑她?

按常人的认识规律来,优秀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姜萍17岁,数学竞赛考了12名,我们羡慕都还来不及,怎么这两天很多说她成绩造假呢?

我关注这个女孩子已经好几天了,很朴素的。家里面的视频也曝光了,在农村还算是很贫穷的家庭,你要说在这种家庭出来一个数学竞赛都可以造假,那她造假的动机是什么呢?

逻辑上说不通啊。

既然逻辑说不通,那这个事儿,就该到此结束了。可偏偏有人不按常理出牌,就是要来炒这个话题。比如它的板数计算是不对的,然后达摩院找他重新补试也是不存在的,还有他借助了别人或者ai工具,当然也有一部分人酸言酸语的说决赛才能见真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里巴巴2024年的数学竞赛题目我也看过了,说实在的,我是做不来的。但是我相信那些题目书上也是没有的,书上又能怎么样?书上有答案吗?

还有的甚至说,要是真有那个本事,早就出名,还轮到现在一鸣惊人?这人说的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在我看来,其实这都是唧唧虫鸣,无关大局。首先影响不了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只能给江萍带来一些困扰而已,但愿他视而不见。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群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人。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叫酸葡萄心,就是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想法合理化。也就是说,持有这种心理活动的人,经常性的排斥别人,而合理化自己。

《伊索寓言》里边讲一个小故事,狐狸想吃挂在高处的葡萄,但是它使劲儿就是够不着,无奈,它只好说那个葡萄是酸的。

岂只好用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并维护自己的自尊。只有这种酸葡萄心理的人,在面对自己无法达成的目标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欲望时,通过贬低目标价值的方式来减少自己内心的挫败感和不满足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姜萍取得优秀的竞赛成绩的酸言酸语, 就准确的反映了这种心理活动上的酸葡萄心理。

02

我们再谈一个具体的例子,姜萍这一次竞赛名列第12名,可是他的老师却排在了第125名。老师,王润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他面对记者很坦然地这样讲,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相差了100,按有些人的心理可能接受不了 但王润秋老师却泰然自若,而且借记者的采访,还告诉一众网友,尽可能不要持续的关注姜萍,即使她在决赛当中考的成绩不理想,也恳请网友给予理解,还她一片自己干净的天地。

做人的涵养不是生下来就有的,既然是涵养,那是需要养的。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知道尊重别人,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自我批评,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知道向比自己强的人学习,还有的人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身边的朋友都超过了自己。

这说明,生活中的认知和逻辑对某些人来讲不敏感,从他们的思想上看,至少含有智商偏低的成分,或者说智商有问题。

关于姜萍数学成绩造假的伪命题,真正能够反驳的就是三条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书上没有现成的题,也没有现成的类似的题目。这种专业性强的书籍,不是随便都可以买得到,如果你不到专门大学的数学研究所去买,在市面上的书店里边或者网上去买,可能性是很低的。因为这种专业的教材印量都不多。不会像大宗商品一样摆在货架上去卖。所以即使开卷考试,你连书籍都不可能买得到。

第二,如果有人说姜萍和别人商量着做题,那说明帮助姜萍的人水平也相当的高,问题是,阿里巴巴这一次考试参加的有2万多人,最终预赛晋级是801个人,这是一个专业的小众群体,不是天天提篮子拿布的去菜市场买菜的老百姓群体

所以这些人一般有自己的生活圈圈和工作阶层,这么大单一专业的赛事,从事这个数学工作比较好的人,还有谁不参加呢?然后这个不参加的人正好又跟姜萍认识了,然后又到姜萍那里去专门辅导她了,这种逻辑能够成立吗?

也就是说,姜萍的社会人脉资源不多,这一类数学专才的资源更是不可能拥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声音多元化是文明的表现,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现在无论从政府到民间,各种声音都存在,都能让人们表达自己的意见,确实体现了社会的开明。

03

有人陈述观点是为了直抒胸臆;有人讲解自己的理由是为了跟别人抬杠,使自己的心里感觉到兴奋;有的人见解独到是为了跟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有人对别人恶意攻击,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人虽然并没有陈述自己的观点,但是也随声附和,至少也能说明他在蹭流量。

无论存在怎么样的多元声音, 但都抵挡不住《运命论》的论述。

三国时期李康的《运命论》原文是:“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古人的话语,放至现在,有两组相对粗俗的词来应对。“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

这就非常形象地印证了姜萍目前遇上的烦恼,但愿她能坚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决赛好成绩的信念,努力做好准备工作,迎接22号的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决赛。

天赋是埋没不了的,水平也是不可能被否认,事实就是事实。当然这仅仅是一次预赛,还有决赛呢。我觉得等决赛出来再议论也不迟啊。

从商业操作上讲,我认为姜萍是不具备这方面的操作价值,所以通过预赛成绩造假来造一波势,到目前来看,并没有可以变现的商业用途,仅仅为了扬名,这中间可操作的概率太小了。

所以没必要去非议、责难她,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质疑本身无错,不是有人经常喜欢鼓励质疑吗?关键的是,我们能从质疑声中学习到什么?质疑以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我们又运用到了什么?最终,我们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水平提高了?还是通过质疑我们学到了创造财富的能力?这些思考,质疑姜萍成绩造假的人应该好好想一想。

不然的话,所有的质疑就是仅仅为质疑而质疑,不仅没有价值,而且还有可能受到一众网友的嘲笑。

姜萍的一战成名,我觉得应该成为莘莘学子的榜样,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偏科拉低了总分考不到好的学校,找不到好的工作,这不是活灵活现的一个案例吗?这个17岁的小女孩,仅仅自学了两年就可以考到全球第2名,高中学习的数学有她学的难吗?

各位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姜萍的事迹,鼓励自己的孩子勇敢的去学习数学。

数学本身可以开启大脑的智慧,增强逻辑能力,加强分析物体的能力,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所以,这几天凡是在网上攻击怀疑姜萍成绩造假的人,阿里巴巴马上就要进行数学决赛,不妨停止口诛笔伐,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04

在喧嚣的自媒体上,我强烈的希望姜萍能够保持住难能可贵的沉静与专注,面对网上的质疑声浪,她应该很清楚,最终能够证明自己的,唯有不懈的努力与决赛的成果。

她应该选择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数学的探索中间去。用实际行动来回应每一个问号。

她能够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数学才华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价值课。在当前浮躁的赚钱时代,人们往往不顾青红皂白的急于下结论,忽略了对真相的耐心等待,就如同他们过去追求财富一样,心情急不可耐。

姜萍的经历提醒我们,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应基于深入了解与全面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的猜测。

她的成功为教育领域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引发了对现有教育资源分配、天赋发掘与培训机制的深刻反思,自从她在网上曝光后,网上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如何能够构建更加公平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的“姜萍”都有机会绽放光芒。

面对广大在校生来讲,尤其是对初中高中的同学来讲,姜萍的励志人生如同一道光芒,照亮了每一位自我奋斗的价值与意义。它告诉我们,不论出身,不论起点,只要怀揣热爱与坚持就能跨越重重障碍,达到看似遥不可及的高度。

姜萍的故事, 简直就像一部现实版的数学奇缘,每一个人看见了都想忍不住的说上几句。

比方说, 唉呀,她家那么穷,人家学习那么努力,还考出这么好的成绩,我家的条件比她家的条件强1万倍,可是我的孩子怎么这么笨呢?

其实这就是人家的孩子!也就是这么的与众不同,简直就像鹤立鸡群一样。

面对一些不怀好意的键盘侠,我觉得我应该善意的提醒一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块稻田,与其在别人的地里找茬,不如回家好好耕耘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