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在毛主席视察杭州的一天,毛主席和浙江省公安厅一把手王芳在西湖边散步,毛主席远眺着西湖边上的岳王墓说道:“每次看《风波亭》,心里会特别难受压抑,岳飞之死流芳千古,岳飞的血从此流进了每一个爱国之人的血液中,精忠报国成为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

之后,毛主席指示王芳在清明节,替自己给岳飞敬献花圈,这是毛主席一生唯一一次给古人献花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毛主席号召我党干部学习岳飞爱国精神

毛主席没有上过军校,没有留过学,他能够成为让世人钦佩无比的天才军事家,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读书,一些历史学家分析到,某种意义上说,书籍就是毛主席的军事老师。

在毛主席很小的时候,他就阅读了很多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可以说,岳飞的爱国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毛主席。

1933年,毛主席在观看京剧《岳母刺字》时,曾一脸感慨地身边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提到,岳飞的爱国精神,是值得大力弘扬的,岳飞率领岳家军抵抗金军的不屈精神,是值得我们红军学习的。

1938年,毛主席在抗大一次演讲中,讲到了岳飞的故事,毛主席指出,岳飞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他照样成为了一名千古名将,他照样可以带出一支所向披靡的岳家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讲述这个故事,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将士们。

毛主席激励将士们,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南宋面临金国全面军事碾压时,他没有被亡国危险吓倒,而是奋起反抗,毛主席号召将士们,只要团结一心,日寇是一定可以被我们赶出去的。

1938年6月,毛主席在《论持久战》的一次演讲中,再次引用岳飞兵略中的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毛主席解释到,打仗就要注重灵活性,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

在抗战时期,毛主席还多次用岳飞“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来激励将士们,毛主席一次次告诫大家,只有不怕牺牲,中国才能把日寇赶出去。

毛主席还在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中提到,我们党内少部分同志,在面临真正的考验时,他们没有岳飞一样的民族气概,变成了让人民唾弃的叛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在毛主席指示下,延安相关部门编导了历史剧《岳飞》,毛主席第一个去观看了演出,毛主席还号召党内同志都要去看,还让部队文工团到部队去巡演,激励部队士气。

二、毛主席救济岳飞后代

1952年,毛主席在视察黄河时,特意在岳飞故乡汤阴停留了一点时间,甚至还在岳庙缅怀了这位民族英雄。

期间,毛主席点评到,不但岳飞本人,从来没有背叛过国家和民族,岳飞一家都是英雄。

同年11月,毛主席收到了一位自称是岳飞后代,一个叫岳昌烈的人的求助信。

岳昌烈是一位秀才,文采斐然,原本在嘉兴秀洲一中教书,因看不惯校长的贪污不正之风,岳昌烈愤然辞职。

由于性格刚烈,近些年一直没能找到工作,这导致孑然一身的岳昌烈生活越来越困难,不得已,岳昌烈才写信向毛主席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此前,岳昌烈曾给毛主席写过一封信,因为国事繁忙等原因,毛主席没有注意到这封信。

毛主席这次注意到岳昌烈信求助信后,当即回复了五个字:可酌情救济。

在毛主席看来,作为岳飞后人,如果可以的话,国家的确应该帮助他们,岳飞代表着一种爱国精神和气节。

另外一方面,毛主席之所以指示帮助岳昌烈,还因为岳昌烈这个岳飞后代,非常有爱国气节,抗战时期,汪伪政权知道岳昌烈的身世,以及他曾经是秀才,于是,他们邀请岳昌烈前往汪伪政府工作,虽然穷困潦倒,可岳昌烈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毛主席指示后,岳昌烈生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桐乡政府经过考察发现,岳昌烈文化素养高,对古文深有研究,于是,桐乡政府特意任命岳昌烈为文史研究馆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毛主席让人给岳王庙送花圈

1953年12月26日,在毛主席60周岁生日这一天,毛主席乘专列前往杭州视察。

建国后,毛主席视察了无数城市,杭州是他视察城市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毛主席曾43次来到杭州视察和休养,这一次来到杭州,毛主席在杭州足足呆了七十多天。毛主席在建国后,在杭州工作休养的时间超过一千天。

杭州是毛主席除了北京,呆得时间最多的城市,毛主席晚年曾说道:“杭州算是我第二个故乡。”

这一次来到杭州,毛主席不是来休养的,而是来起草我国宪法的。

这一次,毛主席住在西湖边,他住处距离岳王庙只有五六里。

这一天工作间隙,毛主席在浙江省公安厅一把手王芳陪同下,在西湖边散步,王芳负责毛主席在杭州的安全保卫工作。

看着西湖边一座座“古墓”,毛主席突然说道:“这些古代的达官贵人活着的时候,压榨百姓,死了还要占用西湖宝贵资源,西湖是人民群众的西湖,我建议将西湖边大部分古人陵墓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芳听后马上说道:“主席,这件事我马上和省委反映,我们会尽快作出安排的。”

在西湖边,安葬着无数历史名人,其中,岳飞、明朝名臣于谦是最有名的。

实事求是的是,众多名人陵墓安葬在西湖边,的确浪费占用了西湖资源。

王芳是了解毛主席对岳飞的推崇的,在浙江省委决议迁移西湖边众多名人陵墓后,他特意向毛主席请示,是否岳飞墓也要迁移,对此,毛主席特意指示到,岳飞是民族英雄,他的墓不用迁移,他应该受到后人的敬仰。

接着,毛主席还即兴朗诵了岳飞的《满江红》。接着,毛主席嘱托王芳,让他替自己在清明节时,到岳飞墓献上花圈,费用直接从他稿费中支出,不要浪费国家的钱。另外,这个花圈不要用毛泽东的名字,匿名就行。

1954年4月5日,王芳带着几个花圈献给岳飞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7月,在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前,毛主席特意用一首《满江红》,表达自己对战胜病痛的信心。在毛主席看来,岳飞身上,除了他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更让人钦佩的是岳飞坚定无比的爱国气节,这是中国人最不可丢的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