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有人问起我和老婆是怎么认识的,我都会自豪地回答:“我用两个大西瓜换来的。”这段经历足够我吹嘘一辈子了。

多年前,我和父亲进城卖西瓜时,给她家送过一次瓜。那时,她对我投来了一个轻蔑的眼神。谁能想到多年后,她竟然成为了我的妻子。

那是1988年的夏天,天气异常炎热。太阳刚升起,就像在地面上撒了一层火焰,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烤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和父亲正拉着满载西瓜的车,艰难地行驶在通往铜川市区的路上。

我叫强强,出生在七十年代中期的渭北农村。我们村位于旱塬之上,常年干旱少雨,连饮用水都很难得。然而,奇怪的是,这里却盛产西瓜。

每年七月,西瓜成熟的季节,210国道上,从南到北,都是拉着架子车去铜川市区卖西瓜的农民。男人在前面用力拉车,女人或孩子在后面吃力地推。

过去,家里卖西瓜的事主要由父亲和母亲负责。如今我十一岁了,马上就要上六年级了,也到了该帮家里干活的年纪。暑假一开始,我便接替母亲,和父亲一起拉着西瓜车去铜川卖瓜。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跟着父亲进城卖瓜,但我还是穿上了自认为最好的衣服,毕竟这是第一次随父亲进城。看到我这副打扮,母亲笑着说:“你这是去相亲当新女婿吗?大夏天的穿冬衣,不嫌热吗?赶快脱了,这样穿会让城里人笑话的。”

父亲也笑着说:“你这是去卖瓜还是唱戏?穿这么多不怕热吗,快去换了。”

无奈之下,我只好穿上那件已经破了几个洞的背心,鞋子虽然想换,但实在没有其他的,只好穿着那双露着大拇指的黑布鞋随父亲上路。

临走前,我急忙把暑假作业带上,这样等着顾客买瓜时,还可以做几道题。

我们早上不到五点就出发了,直到上午九点半左右,终于赶到了铜川文化宫附近。

一路上都是缓坡,我和父亲的背心早已被汗水湿透了。为了凉快,我直接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帮父亲推车。心想,还好没穿那件冬天的衣服,不然真要热死我了。

铜川市区的中心地带坐落着文化宫,这里曾经是市委市政府和铜川矿务局的办公所在地,而这些机关后面便是家属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我和父亲到得很早,我们在市政府家属院门口占据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开始了一天的叫卖。

父亲在这一片卖瓜多年,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卖瓜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不会扯着嗓子大声叫卖,而是直接挑一个最好的西瓜切开,如果有人询问,他会切一小块让对方品尝。

在开始卖瓜之前,父亲会挑一个大西瓜送给家属院门口的大爷,这样我们在门口卖瓜就不会被驱赶,有人来收费或者买瓜时,大爷也会帮我们说话。

西瓜摊摆好后,买瓜的人并不多。父亲切开一个西瓜,耐心地等待顾客。

我觉得帮不上什么忙,就拿出暑假作业,趴在架子车上开始写。

“这孩子真用功,帮大人卖瓜闲下来还不忘学习。”正在写作业时,我听到有人在夸我。

抬头一看,只见一位穿着天蓝色连衣裙的女人在和父亲说话,她大约四十岁,说话柔和,透着一股优雅。

父亲听到她夸我,连忙笑着谦虚道:“哪有啥认真学习,都是瞎闹呢,关键还是平时学得好!”说着急忙切了一小块西瓜递给她。

我一听父亲在这么漂亮的阿姨面前说我学习是瞎闹,立刻不乐意了,直接说:“谁说我瞎闹呢,我可是认真学习呢!”

那女人接过西瓜,听了我的话后,笑着对父亲说:“你这当爸的,不能这么教育孩子,要好好鼓励。”

她又低头问我上几年级,听说我下半年要上六年级后,便问了我几个问题,没想到我答得很好。

父亲听了她的话,憨厚地笑着说:“咱农村人不会说话,其实我这孩子还是挺乖的,年年都是全年级第一。”

那女人听后,顾不上吃手中的西瓜,惊叹道:“哎呀,真厉害啊!唉,我女儿要是像你这孩子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抬头,正好对上她温柔的目光,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她边吃西瓜边和父亲聊起我的学习。过了一会,她似乎才想起什么,马上说道:“你这西瓜真甜,怎么卖?”

父亲立即说道:“别人都卖一毛六、一毛七,我这是自家种的,全是油渣上的,一口价一毛五。”

她听后,没有讨价还价,直接让父亲挑两个大西瓜。父亲高兴地帮她挑了两个最好的西瓜,并让我帮她送回家。

我抱着西瓜,跟在她身后,拖着那双破布鞋,走进了市政府的家属院。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城里人的家门,到了她家门口,我有些不知所措。父亲曾告诉我,咱们农民一身泥土,穿的布鞋会把人家地板踩脏,没有得到主人的同意千万不要进门。

我犹豫着是否要脱鞋,又怕自己的脚太臭。那位女士见我站在门口,忙说道:“没事,不用换鞋,进来吧。”

进屋后,我看到正对着入户门的墙上挂着一幅“龟蛇”的拓片。我和父亲去药王山时在南庵的石碑上见过这个图案,父亲还给我讲过这个石碑的来历。

“玲玲,快来帮我接一下西瓜。”那位女士喊道。

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姑娘从房间里跑出来,看了我一眼,我赶紧低下头,生怕她看到我露出大拇指的破布鞋。

我把西瓜放在地上,正准备离开,那位女士却叫住了我:“小朋友,你别急,我这有一些衣服,你们要不要?”

她回屋拿出四五件衣服,对我说:“这些是我儿子以前穿过的,现在他穿不上了,虽然旧了点,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你看看要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看那些衣服,心里乐开了花,随便一件都比我现在身上的衣服好十倍。

我高兴地说道:“要,要,要。”

小姑娘却说:“妈,你怎么这样,把人家当要饭花子一样。”

我忙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道:“没事,阿姨,这衣服这么好,谢谢阿姨。”

话一出口,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小姑娘听了“扑哧”一声笑了,我也尴尬地笑了笑。

这时那位女士又拿出两双鞋子。

她见我高兴地看着衣服,便对小姑娘说:“你看看人家小朋友,和你年龄差不多,学习还比你好,年年全级第一。”

小姑娘撇撇嘴说道:“他那是农村学校,整体水平肯定不如我们红小。他那第一说不定都不如我们班第十名。”

我真想反驳,但又不好开口,只能尴尬地笑了笑。

那位女士对小姑娘说道:“你这道理多,哪天把你送到农村学校和人家比比,说不定差得远呢。农村学校又怎么了,你爸不也是从农村学校出来的吗?”

这句话我爱听,你们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大多数还不是农民嘛。

哼,这小姑娘,真是的,如果不是看在你妈送我衣服的份上,我才懒得理你。

多年后,我考入了西安的一所知名大学,在一次老乡会上,我遇到了一位名叫姜玲的同学。她和我同级,来自另一个系。

尽管考入名校,但作为农村孩子,我仍然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尤其是面对像姜玲这样漂亮大方的城里女孩时,更是畏缩不前。

然而,姜玲却不一样,她的真诚、风趣和热情迅速消除了我的顾虑。

她告诉我,小时候她也看不起农村孩子,还曾嘲笑过一个来她家的农村男孩。可是,上高中后,通过与一些农村同学的接触,她发现许多农村孩子非常优秀。

就这样,我们的接触越来越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们正式开始恋爱。

工作的第二年,姜玲终于带我回她家。

走在去她家的路上,我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这里正是我和父亲多年前常来卖瓜的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我意外的是,姜玲竟然带我到了市政府家属院,原来她家也住在这里。

这一刻,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当年送瓜时,那位好心的阿姨送给我的几件衣服和鞋子,我一直穿到了初中毕业,才因为实在太小了不得不脱下来。

唉,真不知道那位好心的阿姨现在过得怎么样。即便再遇见,恐怕我也认不出她了,毕竟十几年过去了。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她。

姜玲打开家门的瞬间,我一下子怔住了,她家进门正对的墙上,挂着一幅“龟蛇”的拓片。

难道,这么巧合?

进入姜玲家后,我努力回忆当年送瓜时的细节,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更多。

这时,姜玲妈妈微笑着端着一盘西瓜走过来。看到西瓜,我忙说:“阿姨好。”

我笑着说:“虽然我是第一次来您家,但感觉真的好亲切,好像以前来过一样。”

姜玲听后哈哈大笑:“你这马屁拍得也太露骨了吧,第一次来我家,就说得这么动听。”

我转头对姜玲妈妈说:“阿姨,我想冒昧问一句,多少年前,您有没有给一个卖瓜的小男孩送过衣服和鞋子?”

姜玲妈妈一听,马上怔了一下,说道:“哎呀,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记得那年我在门口买了两个大西瓜,那个小男孩帮我送回来,我把玲玲哥哥不穿的一些衣服和鞋子送给了他。当时还对玲玲说,要向那个小男孩学习呢,这个你怎么知道的,是玲玲告诉你的吗?”

我忙站起来说道:“阿姨,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就是我,今天一进您家门,看到您的第一眼,就感觉您像当年那位送我衣服和鞋子的阿姨。这也太有缘了。”

这一切仿佛都是命运的安排。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和姜玲已经走过了数个春秋,共同筑起了一个充满爱与欢笑的家。

每当我看到她脸上的幸福,我就会想起那个炎热的夏天,以及那段与姜玲家不解之缘的往事。

正是那次的相遇,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也让我在多年后再次走进这个家门时,有了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

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属于我的幸福和归宿。

我将永远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与姜玲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