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英魂寄千万雄鹰翱翔神州,

尽智魄载十亿慧芯呼唤华夏。

——《国务院给予江上舟同志挽联》

01

前沿导读

继美方制裁华为之后,又接连制裁了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大疆、中微半导体等多个大陆领头的科技企业,切断了各企业与国际产业链的合作。

国家大基金也在近几年之内拿出大量的资金去投资半导体产业链的企业,长江存储曾经受到了两次大基金投资,生产线全部拉满。

造成中美两国在微电子产业差距如此巨大的主要因素,一个是大环境的影响,另一个就是国家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各相关领域对于行业的前瞻性。

02

张汝京回归大陆

张汝京对于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贡献不言而喻,属于是教父级别的企业领军人。

战争时期跟随家庭来到台湾,考入台湾大学。随后赶赴美国高等学府深造,入了美籍,毕业之后进入了当时国际层面最顶级的集成电路企业—德州仪器。

张汝京在德州仪器跟随晶体管的发明人基尔比学技术,跟随张忠谋学管理,在德州仪器退休之后,他回到了台湾,担任世大半导体总经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领导世大开始扩展生产线,几年内就将世大半导体的体量干到了仅次于台积电和台联电的存在。

张汝京开始把目光放在了大陆,准备将世大的工厂建设在中国大陆。

世大的发展招来了台积电的压制,台积电绕过张汝京,用丰厚待遇说通了除张汝京以外的其他世大董事会成员。

随后,台积电实现了对世大的并购,张汝京发现为时已晚,带领着家眷以及跟随而来的几百位工程师,北上回到大陆,在上海市高管江上舟的邀请下,来到了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中芯国际建成了2条8英寸生产线。又一年之后,中芯国际拥有了4个8英寸厂、1个12英寸厂。

张汝京带领着中芯国际从零开始开疆扩土,上海市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大陆最大的集成电路发展城市,光是上海市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当年占据着全国37%的市场额度。

后来中芯国际被台积电以技术专利进行不断压制,在江上舟的据理力争之下,中芯国际大出血,两家企业签署和解协议,张汝京也因此引咎辞职。

他辞职以后,江上舟担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带领企业转型晶圆代工,这才保住了中芯国际的基本盘,也为后来中芯国际在芯片加工上面打下的非常不错的技术基础。

03

林正浩应邀回国

林正浩早期在美国工作学习,期间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且他也是最早进入Intel工作的华人,也在Sony公司工作过,在集成电路行业属于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尤其是在CPU的设计工作上面,林正浩在当初也属于顶级的水平。

引进林正浩的人,依然是引进张汝京的上海市高管江上舟。江上舟认为,设计CPU只有林正浩采用全定制的方式,别人做不了,但是他可以,并且他也是中国人。

江上舟的夫人在同济大学担任校长的职位,于是江上舟通过夫人的关系,征求同济大学的意见。在同济大学审查评估之后,聘请林正浩为学术教授。

林正浩也接受邀请,从国外回到了中国大陆,来到了上海同济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2年,同济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成立,林正浩担任研发中心的负责人。

他在研发中心开拓了芯片设计专业,开始招揽对芯片设计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为大陆的芯片业务积累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在林正浩以及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第一块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32位嵌入式CPU宣布完成,整个水平达到了P-2水准。这个自主CPU的项目,也是国家863计划的重点推进项目。

在后续的发展中,林正浩团队分别打造了“神芯一号”和“神芯二号”两款芯片:3G多媒体手机SoC核心芯片以及设计平台和高速高位数模转换器DAC IP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林正浩团队共同发展的自主CPU项目,还有当年由北京大学牵头的北大众志,主攻项目是电脑级别的CPU设计。

第二年,该CPU通过相关部门鉴定:

芯片是唯一采用全定制正向设计流程设计成功的,主频为当时已鉴定的CPU中最高,而功耗和芯片面积均约为国内同类芯片的一半。

有了这些美籍华人的加入之后,以上海市为中心,中国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在设计与制造方面两手抓。

虽然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发展对比海外比较缓慢,但是千禧年之后引进了这几批华人群体,给大陆后续的产业链发展垫定了技术底蕴。

往期经典回顾:10万+阅读量

往期经典回顾:100万+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