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法日报以《威海推动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效能叠加 府检合力绘就法治“同心圆”》为题,聚焦威海市人民检察院与行政机关良性互动,努力实现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效能叠加,保护群众利益,以下为报道全文: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检察院立足职能,着力推动“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双向衔接、“行政执法+行政检察”联动互促,努力实现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效能叠加,共同绘就精致城市法治“同心圆”。
共护安全稳定
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毒瘤”。2023年9月,威海市检察院与威海市公安局联合成立打击电诈犯罪攻坚专班,统一办案尺度,以快捕快诉挤压犯罪空间。三个月内,电诈类案件批捕、起诉数大幅提升,审结率走在全省前列。
这是双方落实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成功探索,更是检警协作共护安全稳定的生动实践。

伴随着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犯罪结构发生变化,轻罪比例上升,不起诉案件增多,成为治理重点。

不起诉不等于“不处罚”,对于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案件,威海市检察院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意见96件,行政机关已采纳并给予行政处罚44件。府检合力消除追责盲区、打破“不刑不罚”怪圈,轻罪治理效能得到不断释放。
共促行业发展
2023年6月,荣成天鹅湖海域33万株海草幼苗移植入海。该海草床将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并完成“海洋固碳”,对近海岸生态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这次海草种植的费用全部由一起禁渔期非法捕捞的被告人承担,违法者真正变成修复者。我们与海洋发展、生态环保、科研院所等单位积极对接,通过充分论证海草种植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最终联合启动全省首个海草床公益修复项目。”荣成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伯先强介绍说。

从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到海草种植、碳汇替代,多元化生态补偿路径实现了检察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机衔接,也汇聚起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强大合力。

不止于海洋领域,威海市检察院不断扩大服务高质量发展“朋友圈”,先后与相关部门建立“技术支撑+数据共享+公益保护”机制、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机制、专家咨询机制,邀请行政机关专业人员担任特邀检察官助理,在全省率先建立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对22家涉案企业开展合规整改……

2023年11月,全市第一批政法数据共享清单公布,政法各部门之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通。同时,府检数据共享也在持续赋能法律监督和政务管理。目前,威海市检察院已在公积金、税收等领域建立数字监督模型4个,并着力推动法律监督与资源、环保、食药、社保医保等领域海量数据有效衔接,以共享促共治,推动在更广领域实现更深层次的行业治理。
共谋人民福祉
在府检良性互动中,威海市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信息共享、法律共研、争议共调、治理共商,有效解决了一批党委关注、政府关切、群众关心的法治问题,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2023年春节前后,威海籍渔船船员王某东等10人因船主欠薪到市县两级政府上访,辖区信访部门邀请检察机关参与化解。

经综合研判,该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以“船主住所地和船籍地在威海”为依据依法介入,妥善解决管辖争议、证据认定、涉案财产执行等方面存在的堵点,仅用不到10天时间,将信访案件成功导入诉讼程序,通过民事支持起诉,实质性解决诉求,帮助船员拿到了欠薪。

实践中,个别行政诉讼案件程序已结、但讼争未解,成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1年年底,田某对一起土地行政登记无效案申请检察监督,该案经一审、二审和再审均未获支持,“案结事不了”导致田某心结难解。荣成市检察院主动靠前沟通,找准矛盾焦点,明晰各方责任,促成镇政府与田某重新商定征地补偿方案,矛盾争议得以彻底化解。
2021年以来,威海市检察机关联合行政机关大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锁定问题症结,推动34起案件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今年,全国检察机关自上而下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重点人群权益保护是重要着力点。目前,我们在保障妇女儿童、农民工等群体权益方面已经与社工、教育、妇联等部门建立起协作机制。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机制作用,全力为党委、政府分忧、为重点人群解难。”威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曹凌云说。(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