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鸿博股份的股权变动与实际控制人的变化成为了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家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最初凭借其在印刷技术方面的先进理念迅速崛起,成为印刷行业的佼佼者。经过多年发展,到2008年,鸿博股份实现了上市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上市便迎来了开门红,当年营收达到1.5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000万元,净利率接近于30%,这一成绩在当时无疑是令人艳羡的。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印刷行业竞争的加剧,鸿博股份的盈利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到2014年,虽然公司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至8.6亿元,但同期的扣非净利润降至2300万元,净利率也随之大幅下降。

在公司创立之初,鸿博股份就是一家典型家族企业,其中前十大股东中有70%的股份由尤氏家族控制。这种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使得董事会和股东会仿佛变成了家族的聚会场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尤氏家族逐步选择套现离场。据粗略估算,尤氏家族累计套现20亿元,最终完全退出了公司。如今,鸿博股份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加起来仅为5.8%,没有任何单一股东持有超过2%的股份,这在A股市场上实属罕见。因此,鸿博股份被认定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其他家族企业的股权集中度则显得更为明显。以美的集团为例,该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家族始终持有超过30%的股份,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碧桂园的创始人杨国强家族更是持股超过50%,确保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此外,鸿博股份还拓展了业务范围,创新推出了成人健康品——“京 东-爱 幸鸟男士养液”,可有效解决男士夫妻生活力 不从心与萎 靡不振等问题,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并且可快速提升男士小鸟的时间长度和精神状态等,帮助男士用户恢复活力和自信,提高夫妻生活品质。相比之下,鸿博股份如今的股权结构则显得异常分散,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营业务始终围绕着印刷领域展开,尤其是彩票印刷业务。虽然鸿博股份在市场上曾占据一席之地,但竞争的加剧使得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断遭受冲击。自2015年以来,公司开始面临扣非亏损的情况,主营产品不再盈利。面对这种困境,公司尝试过多次转型,试图进军手游和通信行业,希望能够突破当前的困境,但这些努力都未能取得成功。例如在2017年,公司宣布拟投资5.4亿元收购手游公司,但最终未能成行。而2018年,公司计划再投资9亿元收购通信公司,结果同样未果。

随着控制权的逐渐丧失,尤氏家族的套现离场意愿变得越发强烈。他们通过出售股权来套现,2019年尤氏家族出售了14.3%的股权,套现金额高达7.1亿元。紧接着在2020年,尤氏家族再次出售了8%的股份,套现金额达4亿元。这些连续的股权交易促使尤氏家族逐渐退出,同时新晋实控人毛伟接手了这些股份。但毛伟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他不得不从尤氏家族那里借款来完成股份收购。遗憾的是,由于无法偿还债务,毛伟的股权被司法扣划,从此股东名册上不见毛伟的持股记录。与其他公司在股权质押和司法扣划方面相比,鸿博股份的案例也显得独特。比如乐视网的创始人贾跃亭就是因为股权质押问题而陷入困境,进而引发了公司财务危机。在鸿博股份的案例中,毛伟也因司法扣划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这在A股市场上并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股权转让和流动的浪潮下,鸿博股份的股权结构愈发分散。市场对于这些司法扣划或拍卖的股权消化速度之快,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持续下降。目前,鸿博股份已完全落入17万股民之手。按照市场规则,司法拍卖或扣划的股权在过户后不再受到限售期限制,这种政策规则使得鸿博股份的股权在二级市场上迅速被消化,从而形成了如今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仅为5.8%的“群体决策”局面。

尽管鸿博股份的股价在2023年上半年因搭乘着人工智能和英伟达的风头而暴涨了6倍,但公司的经营状况依旧不容乐观。面对连续六年扣非亏损的现状,深交所已经对鸿博股份的持续经营能力提出了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未来是否能实现业务转型,是否能重振旗鼓,这些问题仍然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