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看到的古窑还是被树木包围生长,非常古意和美,让人惊艳!怎么突然全部砍掉,变得光秃秃了?”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国保”无锡古窑建筑群的变化,让他感到“触目惊心”。在他拍摄的图片中可见,原本郁郁葱葱的窑顶上,只留下了荒草和树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窑为何被“剃了光头”?

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走在清名桥上往大窑路方向望去,伯渎港口窑址在周围绿树的映衬中分外醒目。走近细看,可以发现古窑墙体并不平整,有的地方砖块往外凸起,有的地方砖块已经掉落,残留的树根从砖缝间探出,把原先密封的窑壁挤得歪歪扭扭,两面墙的连接处撕开了一道长长的裂缝。绕到背光一侧,墙体更是开了一个大口子,交错的树根穿透墙体裸露出来,从窑顶上一直生长到窑洞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大窑路继续向前

经过窑群遗址博物馆

途经的每一个岔路边都有一座砖窑

记者注意到

目前窑群中

只有伯渎港口窑址上的树木

进行了清理

其他古窑仍保持着原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辖这一片区的大窑路社区

经常因为这片窑上的“风景”电话响不停

此前由于涉及古窑的保护

没有监管部门和文保单位的牵头

社区没法对这些树采取措施

为啥一夕之间却有窑被“剃了光头”呢?

记者联系到了此次进行树木清理的管理方

——无锡市梁溪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梁溪文旅工作人员

之前,伯渎港口窑址上面有一棵树倒下了,因此我们对这座窑进行了紧急清理,避免更大的隐患,由于很多树长在了古窑里面,如果强行清除,可能会损坏古窑,所以只对一座窑进行了初步清理,接下来如何处理还需要专家的进一步考察。

古窑被“剃头”

有人欢喜有人忧

在靠近南水仙桥的休息亭中,记者遇到了不少正在闲聊的附近居民。说起窑上的这些树被清理,居民们大多表示支持,并七嘴八舌地倒起了苦水。

“多少年了,一直是这样,树直往上面长,叶子天天掉满地”,有居民说,这些树生命力很强,自己勉强修剪过几次,但过段时间就越长越旺,茂盛的树木带来了很多虫蚁,还有树根窜到了居民家中,“房子搞坏是常有的”。

更让人担心的是安全隐患。家住在老中窑后的王老伯说,自己每天走进走出都要经过老中窑,平时还好,大风大雨天不敢走得太近,十几年前有树倒下来过,也很怕松了的砖块会掉下来砸到人,“心里蛮慌的”。王老伯带领记者查看老中窑存在的风险——在沿路一边的窑顶上,扎着一棵四五根成年人手臂粗的树,有的地方半块砖已经被挤出墙体。

位于三阳弄里的一座古窑,则和供电线路挨得很近,窑上的爬藤爬满了其中的一根电线,“很多树枝已经长得很粗壮,我们自己处理不了了。”附近居民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也有持不同意见者。常来这一带游玩的市民徐先生翻着之前手机里拍的照片对比道:“现在墙体上的树枝和树根少了许多,变成了一个个树桩和黑黢黢的洞口,少了几分意境美。”他表示,以前窑顶上像长了一片“小树林”,夏天乘乘凉蛮好的,“晚上灯光一打,更是灵得不得了。”另有市民提出,活树有加固作用,嵌入窑体的树根可以作为“加强筋”,“把树砍光的保护方式过于粗暴,应当多几个方案论证,采取更加科学的保护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大家不同的看法

记者邀请到

无锡资深园林绿化专家何志堃

一同去现场查看

园林绿化专家何志堃

“窑上的构树和臭椿都是江南的乡土树,它们的特点就是落籽就能长,且长得特别快。比起在平地上,这些树扎根不深,遇到大风大雨,被吹倒的风险更大。构树破坏地基、墙面的能力很强,应当进行一定的清理,但由于树和古窑已经融为一体,可以说是相辅相成,没有了树木的遮挡,古窑在暴雨冲刷下,或将面临更严重的土质流失,古窑是文物,虽无生命,但有活树遮阴,也可‘延年益寿’。”

无锡大窑路窑群遗址现为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建窑烧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初

1969年,最后一座老窑的窑火被熄灭

陆续有一些砖窑或坍塌、或风化

如今,残存砖窑40余座

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仅有19座

随着时间推移

窑上树越长越大

不清理存有隐患

砍掉又影响美观

古窑被“剃头”

你怎么看?

欢迎相关专业人士

在评论区留下意见

记者:予之

校对:小阮

责编:寿晨

编审:丁晴

来源: 江南晚报

转发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