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干部走上前,今天当上说唱员,陈规陋习是公害,移风易俗不等待……”日前,孟州市会昌街道机关大院内,几名机关干部正在以说唱的形式,录制短视频《移风易俗树新风》。

今年以来,会昌街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措并举宣传《孟州市文明新风二十条》,积极倡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遏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营造走心氛围感

“一村文明风,满目和谐情”“习文明礼仪,传时代新风”“文明新风进万家,移风易俗靠大家”……

走进会昌街道许村,一条主题为“里仁许里新风扬”的移风易俗文化长廊引人入胜,会昌街道通过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文方式,把本无生机的乡村院墙进行了“整容”。文化长廊提高了乡村“颜值”,并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引导村民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让这些闲置的墙壁都可以‘讲知识’,每处环境都能‘教育’人,营造文明、和谐、节俭的社会氛围,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村规民约、文明礼仪等内容,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润泽群众心田。”许村党支部书记秦保平说。

打造文化长廊只是会昌街道推进精神文明、加强宣传教育的一个缩影。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会昌街道持续开展文化润心活动,编排快板《移风易俗带头人》、孝亲敬老顺口溜等文艺节目,融入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向群众宣传婚丧嫁娶的新风尚,孝老敬老的好传统。

提升群众参与度

“恁家闺女也是属鼠的?那跟俺儿子年龄可合适,咱到旁边好好聊聊!”“婚姻不是商业行为,不在于彩礼的多少,重要的是俩人的感情和相互理解。”会昌街道梅花园社区举办的公益相亲会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不仅给辖区单身男女搭建起一个情感交流、自我展示的平台,更掀起推动低彩礼、零彩礼、倡导喜事新办的文明新风。

目前会昌街道各各村(居)还由妇联主任牵头,发动两委干部、民间热心人士、妇女代表等,均组建了1-2人的“红娘”队伍,为大龄青年提供婚介服务。

“我用30积分兑换了一大包湿巾。”

“我积极参加村里的移风易俗活动,攒了100积分,刚好能兑换一桶洗衣液。”

在许村的“积分超市”里,村民们正在讨论着彼此的积分,并认真挑选着可以兑换的生活用品。

会昌街道加强红娘队伍建设,打造梅花园社区红娘品牌,多次成功举办线下公益相亲会,通过登记倾听、调解疏导等举措,倡导低彩礼、零彩礼,弘扬婚俗新风尚。同时,开展“文明实践积分制”创建,出台乡村治理负面清单,以积分增减的形式记录群众日常表现,让移风易俗户户有数、人人有责。

增强群众认同感

“俺闺女明年准备办事了,提出来想办旅游婚礼。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咱都理解不了,搁以前我都不会同意。我看人家的电动车婚礼也挺有特色,现在也能支持理解俺闺女了。”参加婚礼的西何庄村民张大妈感慨地说。

西何庄村的一对新人,不走习俗旧路,用一场别具一格的电动车婚礼,打破了世俗观念。通过新的办置方式,传承和弘扬健康的婚姻价值观,给村民“植入”了要办简约、文明、健康、符合潮流的特色婚礼的思想。

“恁村丧事简办的规矩真好啊,既有意义,还不铺张浪费,能不能去俺村替我们张罗张罗?”来许村参加丧礼的老李向该村干部询问。

经过红白理事会的宣传引导,许村嫁闺女的父母基本都能为女儿和男方着想,彩礼多在2万元以内,更有多例零彩礼家庭。许村红白理事会为过世村民操办的追思会也备受村民好评,推广的一整套红白事办事流程和规定,吸引周边不少村干部、村民前来学习。

“我们利用抖音、微博、广播、快板等多种形式,力推许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徐顶柱事迹,挖掘西何庄喜事新办、许村追思会等典型做法,引导群众崇德向善。”会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把百姓身边的好榜样、好故事讲出来、演出来、唱出来,引导群众增强认同感,自觉涵养文明新风。”(孟州市委宣传部 作者:成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