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林盈

瓦砖木柱小商铺,煎包红团老手艺,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有一条热闹了千年的老街。

三横三纵,大厝云集,人来人往,美食飘香,兴化府古城至今依然保留着1000多年前宋朝时的格局和脉络,是莆田的文化地标,承载了许多莆田人的儿时记忆。

和许多老街一样,随着城市发展,不少自明清保存至今的民居庙宇呈现出衰朽之态。古建怎么修?街区怎么治?业态怎么挖?人气怎么聚?成为一连串摆在城市建设面前的考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有一条热闹了千年的老街。蔡昊摄

2020年,莆田市启动了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保护修缮工程,开始了留住老城“烟火气”的“答题”。

找来老师傅,一寸寸校正倾斜近45°的木建民居;全面治理街巷排污问题,实现雨污分流;留下老手艺人,引来非遗业态,让“高龄”商业街“热”起来、“潮”起来,“火”出圈……

莆田的解题思路清晰,就是要以百花齐放的新旧业态聚人气,以热闹人气“滋养”烟火气。

在政府主导保护与管理下,当地设立了街区保护发展中心,不仅在修缮过程中邀请原住民全程参与,也让企业参与街区运营,提供业态的策划培育及后续运营管理。

印红团、酿腐乳、捶米糕、捏泥人……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随着十余种非遗项目的引驻,一代代莆田人的“心间记忆”转化为了“指尖经济”。伴随着各种文化动态演出、文化主题展览,更多成熟商业模式引入到文旅开发中,千年老街又走到了“国潮”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旧业态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融合发展,受到市民喜爱。郭仲火摄

荔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素银介绍,荔城区根据街、巷、路、坊不同特点和业态策划,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多维融合,经营涵盖零售、餐饮、文化、娱乐等六大业态。

据统计,该街区全部文化经营面积占街区总面积近12%,文化产业产值占街区生产总值比重近16%。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旅玩法策划,今年正月初一至十三,街区接待游客总量突破百万人次,正月初二单日达11万人次。

“街区保护仍需久久为功、持久发力。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提升是对莆田先民宝贵遗产的守护,未来也将尽最大的努力,把完整的历史文脉留给后人。”林素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