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十大将中,抛开那些年老多病早逝的,谭政的存在感可以讲是最低的。他明明身体很好,工作能力很强,又没犯什么众所周知的大错,建国后怎么就不见踪影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谜底,直到1975年,毛主席问起,那位罗荣桓亲笔书信推荐的总政主任哪去了,才被揭开。谭政到底哪去了?

谭政大将,跟陈赓大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人有一起扛过枪的革命情谊,又是姻亲关系:谭政是陈赓的妹夫。谭政比陈赓小3岁,娶了比自己小3岁的陈赓四妹陈秋葵。

陈、谭两家是世交,谭政祖父是文绅士,陈赓祖父是湘军猛将;谭政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教书先生,陈赓父亲是坐拥数百亩良田、乐善好施的地主。

谭政除跟陈赓关系密切外,跟毛主席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情谊,两家只隔了一座山,相距不过十几里。毛主席求学时,谭政的父亲给他做过先生,教过他知识。谭政与毛主席相差13岁,他们在同一个学堂读过书,毛是谭的学长。

谭政参加过毛主席直接领导的秋收起义,并在之后的三湾改编中,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1军1师1团团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了井冈山后,谭政便成了毛主席的秘书;这是毛主席的首任秘书。两人朝夕相处,生活在一块,工作在一块,无话不说。直到毛主席跟贺子珍结婚,两人才分开。

毛主席是前委书记时,谭政是前委秘书;毛主席担任红四军的军委书记时,谭政担任军委秘书、秘书长等职务。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谭政都是在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各项工作的。

在毛主席的悉心教导和言传身教下,谭政迅速成长起来,在政治方面独当一面,在军事方面也有独到见解。红军“打收条”的制度,就是谭政创造,用在维护部队纪律上的。

长征到达陕北后,谭政根据当前革命形势和军队状况,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写出一篇“新政治工作意见报告”。报告系统且全面地,阐述了有关政治工作对红军发展的不可或缺性。这份报告受到广大指战员的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全面爆发,军委总政治部成立,毛主席兼任总政主任,谭政是总政副主任兼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总政的工作,主要还是谭政负责,毛主席只把握大方向,提出高屋建瓴的建议。

那时,谭政就领导起全军的政治工作了。他撰写的报告,起到重大的历史作用和造成深远的影响,多次被中宣部、总政部扩散,要求各级干部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谭政做的依旧是政治工作,他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众所周知,四野在解放战争的电报中,常有“林罗刘”的署名。

其实一开始,署名是“林罗谭刘”,后来被人改成“林罗刘谭”,参谋长刘亚楼在谭政这个总政主任之前了。谭政对此没动怒,也没让人更改,只是说“以后电文不要署我的名”了。

在我军,政委的职权长期都是高过司令的,无论是哪个级别,起码名义上和地位上如此。但由于当时处在战争年代,军事第一,所以参谋长在政治部主任上面就上面吧。毕竟上面也是“林”在“罗”前,作为负责执行“林”、“罗”命令的直接下级,“刘”在“谭”前也是没问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谭政一直默默地做着幕后的政治工作。平津战役后,罗荣桓因身体原因,没有随军南下,四野的政治工作,也就全由谭政一人负责了。四野在他的政治领导下,做出不少优秀成绩,其总结出的经验,被中央转发各处各级,推广学习。

谭政的工作成绩,一直是有目共睹的,并未被组织忽视。1955年授衔,他被授予大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谭政仍在政治领域发光发热,致力于全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当时他身兼多项重要职务,其中一个就是总政副主任——总政主任是罗荣桓。

当罗荣桓因身体原因,决定辞职退下来时,特地给中央和毛主席,写去一份报告,说明谭政接任总政主任的理由。按理说,他们一个四野政委,另一个四野政治主任,应该避嫌,不该这样推荐的。奈何一心为公的罗荣桓,实在是觉得,没有人比谭政更合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政80大寿时,徐向前在给他的贺信中,不吝赞美之词:“您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建树,你对革命的功绩,是永不磨灭的。”

可惜,谭政因得罪了原来野战军的顶头上司,又不支持59年庐山会议的扩大和持续,他的各项职务均被撤销,被踢到千里之外的福建做副省长。在福建,他过了数年从未有过的悠闲生活。奈何1966年的那场运动,他被莫名其妙卷入,一关就是9年。

罗荣桓去世后,毛主席为其作悼念诗,其中有一句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而谭政,其实就是罗荣桓留给毛主席的人。1975年,“国难思良将”,毛主席想起谭政,问叶帅等人,“谭政哪里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谭政终于离开了待了9年的监牢。可惜他的身体,已经被多年的牢狱之灾折腾坏,无法再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