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的大舞台上,长久股份无疑是近期最吸引眼球的角色之一。上市不到半年,股价就疯涨了17倍,让无数投资者为之疯狂。然而,好景不长,这只港股大牛股突然崩盘,股价断崖式大跌超过75%,让前吉林首富的港股梦瞬间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0日,长久股份的股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开盘时,股价从108.2港元的高位突然崩盘,收盘时仅剩36港元/股,跌幅超过75%。这样的剧情,比任何一部金融电影都要刺激。
长久股份的崩盘,并非无迹可循。6月19日,香港证监会发布了一则公告,提示了股权高度集中的风险。查讯结果显示,6月3日,有9名股东共计持有4873.9万股该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24.11%。而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家族持有的1.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的74.2%。这意味着,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股份仅有1.69%,股权高度集中。
这样的股权结构,为股价的疯狂炒作提供了土壤。长久股份的流通股数量少,给了市场炒作的空间。而5月16日,长久股份宣布将被纳入MSCI中国全股票小型股指数成份股,这一消息更是刺激了股价的上涨。此外,公司在6月12日宣布派发特别股息,总额达86,928,800港元,进一步吸引了市场的关注。
然而,股价的疯狂上涨,并没有得到公司基本面的支撑。长久股份的主营业务为质押车辆监控服务和汽车经销商运营管理服务,虽然近年来收入有所增长,但溢利并不稳定。2020年至2023年1-6月,公司的收入分别为4.31亿元、4.78亿元、5.48亿元、3.09亿元,期内溢利分别为1.14亿元、8373.1万元、9591.2万元、3529.1万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香港证监会的公告无异于一盆冷水,浇灭了市场的炒作热情。股价的崩盘,也反映出市场对于股权高度集中的担忧。一旦大股东开始减持,股价很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长久股份的案例,给所有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资本市场,风险和收益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投资者必须时刻警惕风险,特别是对于那些股权高度集中、缺乏流动性的股票,更应保持谨慎。
同时,监管机构的及时出手,也体现了市场监管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规范市场行为,可以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长久股份的崩盘,不仅是对公司自身的一次警醒,更是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一次警示。在股市的大海中,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审慎决策,才能在风浪中稳健前行。而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是确保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我们继续关注长久股份的后续动态,也期待资本市场能够更加成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