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现在外边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样的刀才是真正的锋利!”

说这话的人,正是被称为“香港刀王”的陈当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靠着磨刀的手艺驰名中外,磨一把菜刀收费1000元,可即便如此顾客依然络绎不绝,甚至遍布海外各地。

只因他磨出来的刀有特殊“魔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一辈子就做了磨刀这件事,并且把它做到极致,七十多年专注打磨锋利刀刃的“华叔”,也慢慢打磨出了铁汉人生。

陈当华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能被称为“刀王”?

他磨的刀又特殊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港刀王

“磨刀、磨剪子”,曾几何时,这样的叫卖声遍布大街小巷,对于许多70后80后的人来说,磨刀这种传统手艺活似乎成了一项童年记忆。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快节奏生活,这些手艺人早已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有陈当华,至今依然坚持着自己热爱的事业。

走进香港人流息壤的佐敦庙,一处不起眼的老店映入眼帘,破旧的店门口用彩漆绘制成画吸引着过路人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店只有10平方米不到,打开屋门映入眼帘的是明晃晃刀具铺满了整个铺子。

除了刀具之外,还有挖耳勺、指甲锉等小物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是陈当华热爱一辈子的“心头宝贝”。

屋内一张四四方方的小桌子前,头发花白的陈当华正弓着腰磨刀,屋内地方不大,但被华叔整理的干干净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绿色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合照,这些都是来自全世界各地找华叔磨刀的人。

如今80多岁的华叔依然健谈,身体硬朗,说起他的刀具和大半辈子的磨刀经历,华叔滔滔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状元走来的每一步都是磨砺,而对于华叔来说,“香港刀王”称呼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艰辛苦难才能换来如今的云淡风轻。

陈当华出生于广东信宜一个普通家庭,他对于磨刀这门手艺源于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家境不好的陈当华,很小就被送到广州十三行一家磨刀铺当学徒,爱刀如命的他,心里总是有个执念“一定要打磨出一把拿真正的好刀。

“成本低,几块石头,就可以在全世界谋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临沂临港发布,链接已附文末

这份工作不需要本钱,也不要认字,并且当时年代家家户户都要磨刀,对他而言,这是最不要成本也最容易入行的职业。

13岁,为了谋生陈当华靠着“游泳”从冰冷的海水来到了香港,说起那段经历,陈当华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从内地偷渡到香港,环境相当恶劣,刚到香港时天气寒冷,再加上游泳一路上,陈当华早已累到不行,只能靠着生姜驱寒。

在香港辗转两年,一家磨刀铺才愿意收下他当徒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一件事

刚开始,磨刀师傅不愿意教给他手艺,在当铺里他只能干一些拖地洒扫的杂事,不过他并未抱怨。

他知道这是作为学徒必须要经历的难关,有耐心和好的品行,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磨刀师傅,而这也是师傅的一番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年纪的陈当华最喜欢站在师傅旁边观察,帮忙打下手的同时他在心里重复着师傅的动作学习磨刀。

当学徒将近四年,陈当华没有工资,师傅只管饭,年轻气盛的他无数次犹豫要不要离开,另寻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每每看着师傅磨刀后的成就感,他就不甘心,他还没学到真正的手艺,他不愿意就这样放弃。

拜师三四年,陈当华无怨无悔的端茶送水,干杂事,磨炼耐心,最终师傅终于主动找上他主动教给他这门手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磨技艺的漫长时光里,陈当华痴迷于磨刀,沉浸在手艺活中的世界,他抛开杂念,一心一意的专注于磨刀。

只是出师初期,陈当华的磨刀事业发展的并没有他想象中那般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磨刀这种细活,一个新人想要立足根本不可能,不清楚你底细的顾客根本不认识你,又怎么可能把刀交给你磨呢?

当时一把洋剪子只要9块钱,而陈当华为了招揽客人甚至还主动贴20块钱让顾客把刀具交给他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南方周末,链接已附文末

直到后来香港制衣行业大力发展之际,成衣制作工作量变大,用的刀具也慢慢变多,渐渐地老一辈磨刀师傅忙不过来,而客户赶时间。

这种时候就给了陈当华这种后起之秀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如他所言,和同行比起来,陈当华的手艺最为精致,口口相传,越来越多人开始开始找陈当华磨刀。

就这样陈当华的事业慢慢起步,人们家里各种各样的刀具都交给陈当华,而他的磨刀铺也一传十十传百成了香港出了名的磨刀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叔与香港曾经的慈云山十三太保陈慎芝

匠心成就艺术

“磨刀具,陈华记”

乍一听这个顺口溜,给人一种武侠小说闯荡江湖的杀气,但实际上,80多岁的陈当华早已没了仗剑天涯的利器,但对于磨刀这项事业,他从未放弃。

几十年的日积月累,华叔的刀工算得上是举世无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磨过的刀锋利耐用,只有经他手磨过的刀,凌空削番茄不出水,上好的切肉刀更是不用的发力,轻轻放上去肉就成两半

锋利的刀具能削开报纸,甚至四块棉麻布叠放在一起也能轻松划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都归结于陈当华的用心,他的磨刀铺不像其他,用几块普通地方石头就做买卖了,他的磨刀石光档次就比旁人高出好多。

店铺的台子上,一共摆放着9块磨刀石,这些都是上好的石头,其中用来开锋的石头还是用石沙提炼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的也都是上好的山心石,最贵的石头价格甚至上百万。

而每磨一把刀,陈当华最少需要用到5块石头,并且陈当华磨刀讲究手艺和巧劲,他说如果只用蛮力磨刀不仅会把刀刃损坏,刀具更是无法长时间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把好刀,通过九块磨刀石的打磨,全过程动辄最少都是一个小时以上,这期间他除了用眼睛看还有用耳朵贴近刀刃听,听刀的锋利程度。

磨的越锋利,越没有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他磨刀按等级收费,最低200元磨一把刀,一般是三四百元也有,磨一把好刀最高收费可以达1000元,可即便如此找他磨刀的客人源源不断。

有许多都是闻其声名前来的人,但更多的是老主顾、回头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鼎盛时期,香港好几万的商家都是用的他磨的刀,甚至还有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几十个国家都找他前来磨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曾经有个美国的老太太,因为让陈当华磨过一次刀后十分满意,之后每次磨刀都要让家人带着前往香港。

靠着这门手艺和扎实的技术,陈当华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香港刀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陈当华无疑成了磨刀界的“泰斗”人物,他保持着匠心之心,对于传统手艺从一始终的坚持。

时至今日,“香港刀王”的名声依然在传承,即便有朝一日,陈当华彻底磨不动刀具了,无人传承,但他独有的匠心精神也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