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发布会上介绍,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去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章建华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能源部门充分发挥消费侧转型牵引作用,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累计提高7.7个百分点。工业、交通、建筑和人民生活用能方式发生深刻转变,油品质量实现由国三到国六标准“三连升”,对大气质量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经济发展“含绿量”显著提升。

在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方面,着力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水平实现新跃升。

2013年到2023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35%,原煤生产能力持续增强,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水平,电力装机、天然气产量实现翻番。风电发电装机从7600多万千瓦增长到4.4亿千瓦以上,增长了近5倍,光伏发电装机从1900多万千瓦增长到6亿千瓦以上,增长了30多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的一半,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西电东送能力超过3亿千瓦,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从10万多公里增长到19万公里,增长约80%。从2013年到2023年,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接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14亿人民用能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能源科技现代化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等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山东石岛湾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工程建成投运。特高压输电、高参数煤电等技术保持世界领先。风电形成从设备制造、开发建设,到运行维护的完备全产业链体系,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水电全产业链领先全球,建成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持续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章建华强调。

迎峰度夏期间将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

据气象部门预计,今夏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迎峰度夏保供形势严峻。如何保障居民用电需求?

对此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的气温偏高。今年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延续快速增长态势,1—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也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预计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

经过综合研判,国家能源局认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高峰时段局部地区可能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如出现极端、灾害性天气,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国家能源局将以“常态供应有弹性、局部短时紧张有措施、极端情况应对有预案”为目标,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并将采取以下几个主要措施。

首先是强化监测预警。国家能源局通报了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供需预警结果和“一省一策”工作措施,指导重点省份和有关企业提前做好准备;目前,能源部门每天监测全国及重点地区用电、电煤、机组出力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这种做法在去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经全力组织协调,2023年5月云南省统调煤电实现全容量开机,单月发电量创10年来新高,有效对冲了干旱导致的水电蓄水不足问题,确保了汛前电力供应。

其次,国家能源局充分发挥高峰时段系统顶峰能力。指导电网企业优化调度运行安排,充分释放输电通道能力,利用不同地区用电高峰时段差异,开展区域间、省间错避峰运行和余缺互济。发挥煤电容量电价考核机制作用,充分激发煤电机组在实际调用过程中满足调度顶峰指令要求,促进机组能发尽发,稳发满发。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也加快了支撑性电源的建设。按照清单管理机制推动安徽板集电厂二期、内蒙古达拉特电厂五期等支撑性电源项目按期建成投产。

此外,国家能源局指导各地做实做细工作预案,并将进一步优化负荷管理措施并精准细化执行,坚决守住不拉闸限电的底线,坚决确保民生用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