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食人菌”一词

频频登上社交媒体平台热搜

引起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6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日本今年报告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俗称“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累计破千,达1019例,创历史纪录。

今年以来,“食人菌”在日本扩散速度明显快于往年,不到半年,该国报告的病例就已超过去年全年病例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名字吓人的感染症究竟是什么?

为何今年感染病例特别多?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症?

一起了解!

致死率高达30%!

“食人菌”感染症是什么?

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介绍,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一种突然发病的、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败血性休克。

该病致死率超过30%,常伴有手脚坏死症状,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休克和多脏器衰竭只需要24至48小时,因此其致病菌在日本被称为“食人菌”。

实际上,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细菌,每年冬春季在儿童中流行的链球菌性咽炎,以及夏秋季儿童易感染的传染性脓疱病和猩红热都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是链球菌所致侵袭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链球菌图像示意图

那么常见的致病菌为何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呢?一般认为宿主对于链球菌产生的肠毒素的免疫过激反应是“食人菌”感染症高致死率的原因之一。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食人菌’是一个革兰氏阳性的球菌,可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一旦进入人体,进展会非常迅速,可以导致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目前来看,有一定风险传染到国内。”6月17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贵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准备赴日旅游的人群要注意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议有危险因素的人近期不必要最好不要去日本。

为何今年感染病例特别多

“食人菌”感染症并不是一种新型感染症。根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资料,美国1987年报告了首例病例,之后,欧洲、亚洲也报告了病例。日本最初的典型病例报告于1992年,此后每年确诊病例约一两百例。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

该研究所3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与此前相比,今年以来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引发的“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数大幅上升,达到60%。从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分离的菌株看,其中约半数是M1UK谱系菌株,这种菌株的毒素产生量多,容易传播。

此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流行也被认为是“食人菌”感染症病例增加的一个原因。据该研究所18日发布的数据,6月3日至9日这一周,日本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报告A群溶血性链球菌性咽炎4.87例,是2023年同期的约3倍。可以看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目前在日本处于全国流行的状态。

“食人菌”如何传播?

两类人群要注意

传播途径

“食人菌”的传播途径一般为经鼻腔、咽喉黏膜的飞沫传播和经伤口等的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 老年人:与咽炎等普通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易感染儿童不同,“食人菌”感染症多发于30岁以上的成年人。日本今年以来50岁以上感染者人数增多,尤其70岁以上的感染者人数比往年出现了大幅上升。

  • 有伤口或皮肤溃破的人:原本就有溃疡性皮肤疾病的人、最近接受过手术的人、最近感染过带状疱疹和水痘等容易导致皮肤溃烂的疾病的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常用止痛片或非甾体抗炎药的人需要格外注意。

早期症状像感冒

出现哪些情况需就医?

“食人菌”感染症病情发展非常快,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但是感染的初期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

早期表现

通常表现为发热、畏寒、腹泻、头痛、喉咙痛、肌痛、意识混乱和嗜睡等一般症状。

中晚期表现

在早期症状基础上,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心率增快,典型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严重病例即使给予治疗,仍会在24~48小时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提醒,要关注有无手脚疼痛和肿胀,如果出现高烧谵妄或者伤口红肿快速扩散,应立即前往医院。

如何预防“食人菌”感染?

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2. 在人员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3. 谨防手脚的小伤口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并及时处理;

4.如果有旅行计划,出境前先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正在日本出差、旅游的朋友

或即将赴日出差、旅游的朋友

一定要注意防护!!!

转发提醒

声明

本文来源于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国家应急广播、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Sunshine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发布 |

| | |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sdetvnm@163.com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