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山里工作过多年,见过很多放牛的人家,他们手里拿着大油纸伞,怕夏天下冰雹,一放就是十几头牛,那时候大一点的牛能卖七八千,夏天只吃青草,看着也不肥。

附近收牛的贩子也多,他们就是一些养殖场的业务员,经常开着农用三轮车沿着山间小路乱逛,看见牛群就过去,和放牛的搞价,谈好价钱直接付现金,然后放牛的家里来几个人把牛赶上车,老牛扭头看了一眼故乡,含着眼泪被拉走了。

养殖场收的牛不会立即宰杀,而是喂精饲料催肥,他们挣的是增肥后的价钱,把牛喂的滚瓜溜圆,再卖给有资格的屠户,屠户宰杀后批发给卖熟牛肉的,他们买回去后用祖传秘方卤制,卖给饭店或自己在菜市场的摊位上进行售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我经常见到牛跑,牛也有灵性,见到磨刀霍霍的屠夫,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就要来了,拼了命挣脱,沿着小巷跑,屠户骑着摩托车追。

每走一道程序都要赚一次钱,到食客手里就是很高的价格了,一般工薪阶层家庭除了给孩子买点补充营养外,大人根本不舍得吃一口。

我们这里有名的观音堂牛肉,十几年前只卖三十多一斤,我那时候开车走310国道路过陕县观音堂,总是进街里买个半斤吃,后来涨到40、45、55元,直到后来的八十元,让人闻香止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后来一些不法商贩为了利益最大化,往牛肉里加面粉煮增加重量,这种牛肉也好识别,价格也便宜,口感面,不香。

现在主要是进口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牛肉,正常贸易往来增多,无形中拉低了牛肉的价格,让它从生牛肉五十多元一斤,直接落到了二十八元一斤,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我前几天在三门峡虢国路上的植物园菜市场,买了两斤牛腩和一斤牛里脊,牛里脊是三十元一斤,牛腩是二十八一斤,老板一再保证是黄牛肉,品相看着不赖,郑州的牛肉比三门峡贵两块钱,价格也能接受,但品相明显不如三门峡的牛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昔日王谢庭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说明生活质量提高了,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吃了五香牛肉浑身是劲,好日子更有奔头了!